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当前解读发展现状、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前全国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国情和时代潮流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指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姜喜咏 《求实》2008,1(1):29-32
作为哲学问题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探讨科学发展观在什么意义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念的合乎内在逻辑的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念体现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内在逻辑的批判中彰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历史性的批判中凸显科学的发展理想.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理想,其哲学内涵主要表现为这样一种全新的现实发展观念,即以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原则的共同富裕为现实目标,以扬弃"物化"为运动过程,实现物(包括社会关系)的人性与人的物性的和谐交融,体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基本特征与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直接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4.
周发源 《学习导报》2012,(24):20-21
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既是党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论创新的典范。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如下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我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观察、思考和统筹当代中国的发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它的形成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必经阶段,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前提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科学发展观还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建设人民满意的高等民办教育的纲领。  相似文献   

7.
作为哲学概念,“求真务实”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能够综合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特征,承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它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求真”侧重于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使命,体现的是科学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反映了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基本结构理论;"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的思想;"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契合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洋溢着人类的"理性"精神,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但当代中国人的理性精神资源"储备"尚不足,离十七大所要求的"清醒头脑"、"科学分析"、"全面认识"、"深刻把握"这样的理性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特别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这一特定"主体"必须认真领悟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弘扬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3,(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它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伟大变革。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基本观念,将唯物史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发展主体在事实层面与价值层面的统一,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把生态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确认文化生产力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拓展了生产力概念的外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关键。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现当代我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从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陶文昭 《新视野》2012,(4):8-11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最新国情,放眼于当今最新世情,是在深刻分析世界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吸纳了发展的最新观念,以人为本是当代发展观的重要取向。科学发展观吸纳了世界发展理论的积极因素,但又从本质上区别于并高于其他各种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倚重于最新技术。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关注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总之,科学发展观凝聚了时代性的关键要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卢黎歌  周辉 《理论学刊》2013,(5):4-7,127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更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诉求,仍然彰显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现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观念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观念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而且是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用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公正执法能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用哲学思维解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学会和掌握其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科学发展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观,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法;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的整体性思想;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是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经过实践检验的、于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现形成于2003年.科学发展现的形成顺应了世界发展新形势、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中国共产党之党情.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唯物辩证法总体特征的深刻体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而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更不是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前进性的变化和过程。传统发展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度量指标,其显著特征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其直接后果就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物种的消亡等等。  相似文献   

20.
陈明凡 《探索》2007,1(2):135-138
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宣言》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的深刻剖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宣言》对未来社会本质特征的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远大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朝着这一远大目标前进的现实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