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屿  薛涛 《小康》2013,(2):98-99
2012年12月15日晚,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举行了隆重的颁奖盛典。"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2012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江苏政协》2012,(1):35-36
正金湖虽然建县较迟,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风光独秀,素有"尧帝故里"、"渔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湖鲜美食之乡"、"中国最佳投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渐入高潮。各类相关著作、论文的出版发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推进了中国道路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围绕"中国道路"内涵,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前景,对"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及"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示范效应、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道路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路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道路国外成果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对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从而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国渗透论",我们既要据理力争予以批驳,也要秉持泰然面对的态度。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因"中国渗透论"而放慢脚步,更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应对"中国渗透论",把握好"听"和"讲"、"同"和"异"、"内"和"外"、"官"和"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一直自觉主动地接受西方法学的滋养,它的恰当表述与其说是"中国的法学",不如说是"法学在中国"。与"法学在中国"、"在中国发现法学"这两种对法学知识谱系的论证不同,魏敦友教授提出的"新道统论"突出了中国法学的历史之维,从子学、经学、理学、法学的视角来论述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并自觉地寻找新的概念体系来创造"中国的法学",对重塑中国法学及中国思想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维"的角度即从"思想理论维"、"发展道路维"、"制度体制维"、"战略决策维"、"理想目标维"等多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内涵"和"大体系",从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彰显了党的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执政新理念,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十八大以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美丽中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美丽中国"的内涵、"美丽中国"研究视角的拓展、"美丽中国"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基本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做了简要评析,以期为进一步加深对"美丽中国"的认识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之治"是历史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充分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充分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因而有着属于制度体系本身的本质优势;通过与苏联模式及"苏东之变"、西方模式及"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因而有着突出的比较优势;根据《决定》的概括,有着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之治"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国意义在于,打造了或正在打造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清廉中国、活力中国等等;其世界意义在于,中国本身的发展就是在为世界做贡献,同时许多制度、做法、经验也为世界所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各国学者见仁见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轮番出台,不一而足。中国的发展,到底是世界的机遇还是挑战?30多位来自中、美、俄、日、德、英等国的前政要、议员、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吉林政报》2013,(17):2+41-42
富庶美丽的辽源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被誉为东辽河畔的一颗明珠。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这里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1902年设立县制,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辽源素有"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中国棉袜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  相似文献   

12.
游浩云 《人民论坛》2011,(11):76-77
近年来,基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威胁论"此起彼伏,西方世界从中国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历史惯例、文化差异、资源紧缺和人口数量等方面,假设中国将对世界构成各种"威胁"。"中国威胁论"源自西方文化传统下的思维惯性与历史推导,很难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70年历程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是巨大的,但挑战也是空前的。从"阐释中国"到"中国阐释"的转变,涉及中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创新,是现阶段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中国学术界已经历经了4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出版界也基本完成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具备了进行"中国阐释"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同舟共进》2012,(4):83
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位于珠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与福建省接壤,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广东省通往华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东省发展对台贸易的最前沿平台。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港口资源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城市,已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  相似文献   

15.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全方位指引,"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6.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17.
《桂海论丛》2010,26(6):F0003-F0003
<正>《桂海论丛》于1985年创刊,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期刊"等殊荣,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辟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建设"、"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理论探索"、"社会学研究"、"兴桂方略"、"北部湾论坛"、"中共党史"、"公共行政管理"、"法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等栏目。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种错误论调一直存在于国际舆论漩涡之中。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两种论调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近年来,部分西方人士炮制的所谓"中国渗透论"甚嚣尘上,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升级版。"中国渗透论"主要集中在西方某些政客、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三大群体之间,并且在渲染"中国渗透"问题上,各有侧重,甚至交相呼应。他们鼓吹"中国渗透论",其实质是时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梦"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关于中国梦的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在"中国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在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中国梦"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国梦"的研究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既契合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又体现了中国倡议打造的"命运共同体"中"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活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对接、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通过各国合作关系的加强,推动区域合作一体化的步伐,更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