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仇和曾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但是却很快从市委书记成为副省长。他给江苏宿迁留下了争议,他的继任还是争议。本文通过专访,从仇和自己的口中讲述一个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沈晓辉 《世纪桥》2008,(9):37-38
仇和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个性领导。他的领导模式体现了卓越的才干能力、大胆创新和廉洁的品性等优秀的个人素质。仇和的领导艺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努力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相似文献   

3.
仇和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个性领导.他的领导模式体现了卓越的才干能力、大胆创新和廉洁的品性等优秀的个人素质.仇和的领导艺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努力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相似文献   

4.
仇和的魅力     
仇和,这位曾被视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于2007年年底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下车伊始,他又在昆明干了几件惊天骇俗的事:他要求公布昆明官员电话号码,他当场摘掉了开会打瞌睡的副局长的"乌纱帽",他甚至请各个新闻单位提供负面报道。他说:"要负面的报道,看看我们做得不好或者不足,为市委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仇和现象”凸现改革理性贫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月20日,随着仇和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关于仇和的争论再起。一方面,从民主与法制的角度来说,仇和的做法不值得推崇,但是另一方面,仇和个人赢得了社会普遍的尊敬。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仇和呢?什么是“仇和现象”?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仇和本身的现象,二是对仇和进行评价的舆论现象。仇和本身到底如何,其实谁都不能说得很清楚,因此,他仅仅是个由《南方周末》等媒体所呈现出的现象化的仇和。由这一现象引发出了很多舆论,这些舆论又构成了一种新的现象。今天对“仇和现象”进行评价,可以从这两个现象层面进行。对这两个层次的“仇和现象”…  相似文献   

6.
李连玉,江苏邳州市委书记,是自吕日周、仇和之后的又一个地方强势官员。去年10月,在京开完十七大的他,于回乡途中,路遇数千群众夹道欢迎,从而引来争议……  相似文献   

7.
正"能人腐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破坏政治生态。"能人"落马令组织痛心,令百姓惋惜,但绝不值得同情,更不能姑息纵容。对其要坚决惩治,不可功罪相抵。同时,要在日常管理监督中严格执纪、抓早抓小,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2015年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中央纪委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仇和的政治生涯也在这一天"闭幕"了。仇和是近20年来中国官员群体中争议颇多的"明星式"人物,"明星"陨落之际,让人反思"能人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个官员的名字——仇和,屡屡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其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2004年2月《南方周末》的长篇报道《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作为特立独行的改革者,仇和之前一般只是站在幕后运筹帷幄、默默承受“众口铄金”的压力,然此文一出,他的名字就和他主政的宿迁市、沐阳县一起,接受着媒体的高频曝光甚或是“集中轰炸”,伴随着他的仕途擢升之路,逐级放大、历久不息。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一纸调令,强势官员仇和飞赴西南,从江苏调往云南,出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强"在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仇和展示出的执行力,在担任江苏省副省长期间,人们则看到了决策过程中的仇和。一次,在谈及江苏省花两到三年时间关闭小化工厂时,仇和放下讲稿,要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提前完成关闭任务,他当场将各市化工企业的总数、计划关闭的企业数量及其占总数的比重等数据一一背出,并且其间毫无停顿,令听者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宋健:两住好.曾担任过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的现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一向以敢做敢当、逆水行舟的施政个性和斩钉截铁、不近人情的铁腕风格著称,两位时他的事迹都已非常了解,我就不详述了.  相似文献   

11.
刘秀品 《唯实》2008,(5):96-96
媒体报道,仇和是2007年12月下旬到昆明履新,屁股还没坐热。就请各个新闻单位向他提供近期报道,而且特别提出“要负面报道”。这与那些“不要负面报道”、“控制负面报道”甚至“打压负面报道”的官员相比,无疑显得“另类”。一个官员一旦有“另类”之嫌,必然褒贬不一,被抛入“争议”的漩涡。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贬损仇和的“要负面报道”,我对他的这一举措都表示真诚的敬佩。  相似文献   

12.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2011年12月3日,刚刚升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仇和,发表离任感言时如此表述自己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的心境。被称为"官场另类"的仇和,一路走来无时无刻不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但又一路升迁:从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奋斗》2008,(4):62-62
2008年2月16日.昆明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从昆明市委书记、市长到五区、一市、八县及市属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位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情况。提出这一新举措的是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提起仇和.这位曾被认为是“最富争议市委书记”的“铁腕人物”.昆明的官员都很“敬畏”.因为他的到来.给昆明这座边陲省会城市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旋风。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一些专家、学者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反爱歌功颂德,一些官员拒绝负面报道,听不得批评意见,已是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在2008年4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我看到这样一篇评论,读后令人感慨。这篇评论题为《仇和应该警惕"致命的自负"》,开头这样写道:"仇和请姚洋吃了一顿饭,姚洋给仇和送了两本书"。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主政昆明不到3个月,就因公布副处级以上官员电话号码等超常举措,掀起了波及全国的改革旋风。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至2011年,仇和主政昆明期间,主导所谓中国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仇和落马后,改造被叫停,但"后遗症"犹存。安徽淮南市原市委书记杨振超、原市长曹勇力推的神州欢乐园,在二人落马后,因多种因素烂尾。"很多‘一号工程’是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一把手个人偏好的结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表示。反腐专家庄德水则说,即使前任官员不落马,很多继任者也更愿意启  相似文献   

17.
<正>"回首我的人生,以奋斗开始,以辉煌展现,以自我毁灭结局。"在中纪委官网新上线的《忏悔录》栏目中,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落马官员的忏悔,为人们看待贪腐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也为当下的反腐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与警示。一条雷同的人生轨迹:许多人曾是"能吏"不可否认,许多落马官员曾经是大有作为的"能吏",甚至在当地或其所在领域内颇有建树。"最典型的就是仇和。多年来,他一直饱受争议,其工作劲头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方法不能服众,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视角下观察更是如此。"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很多落马官员之所以能坐到那么高的位置,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干"。  相似文献   

18.
就在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发出"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的"惊人之语"遭到网友激烈"炮轰"的当头,吉林省委书记王珉近日又"毫不避讳地"指出:"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只要没有  相似文献   

19.
好"儿子" 省肿瘤医院住院处三楼病房.那些日子,夜深人静的走廊里,静得让人胆怯.赵霁强坐在靠墙的凳子上,瞌睡使他的身子一次次失去平衡.值班护士身穿白大褂,轻轻走到他跟前:"你是那个老郑头的儿子吧?就你一个人一天到晚连轴转,也不找个人替替.这么熬着可不行."赵霁强努力睁开眼睛:"不,他是我们单位的老同志."护士瞪大了眼睛:"啥?同志?前半夜我们还说,三床那老郑头儿多有福,儿子一天到晚照顾不离身."赵霁强揉揉眼睛:"他儿女在林区,跟前儿没人,老伴身体也不好,就权当他是我父亲了.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5,(4):13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接受专访,就其反腐研究中引发的争议做出回应。记者:你曾提出,每年全国和地方"两会"或春节等时期,官员落马频次会相对减弱。最近大家为"两会"打虎点赞,你却仍在文章中称,仇和等落马并没违反这个规律。理由何在?聂辉华:这是根据2003年~2013年间352个厅级以上落马官员数据概括出来。分析发现,每年1月底至3月初,官员被查的概率比平时低13%。今年3月3日政协开幕,到15日人大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