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芳 《中国减灾》2010,(3):14-17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近2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区减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社区减灾(一)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灾害种类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社区减灾 (一)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的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中国减灾》2009,(3):21-23
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的现状 由于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中国面临着各种致灾因子的威胁.受众多致灾因子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  相似文献   

5.
朱晓丹 《中国减灾》2011,(10):36-37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据专家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0%以上在农村。台风、暴雨、雷电、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90%以上在农村,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倒塌房屋的绝大多数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1999,9(4):8-17
(1999年6月)1 前言  自1990年以来,国际社会在实施减灾十年活动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仍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如何减少灾害对人类的威胁,创造更加安全的世界,仍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最近十年,中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死亡数千人。中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不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4,(3):50-51
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地震、洪涝、干旱、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巨大。广元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损失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各种探索,国际社会也在推广实施一些减少自然灾害的模式和方法。其中,瑞典最早进行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安全社区”、美国政府推动建立的“防灾型社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推出“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是社区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也是地震监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南宁市始终把加强社区综合减灾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自2008年以来,南宁市先后有15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0.
陈虹 《中国减灾》1991,1(1):28-31,3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从国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减灾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是灾种多、范围广、损失大。一般年份大约有七、八个省份遭重灾,大约三分之一农村人口、三分之一的农田遭受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给人  相似文献   

11.
朱晓丹 《中国减灾》2011,(19):36-37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据专家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0%以上在农村。台风、暴雨、雷电、滑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以及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各类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防灾减灾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相继发生了长江中下游严重夏伏旱、京津冀特大洪涝、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黑龙江  相似文献   

13.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1月5日说,2005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虽然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国家综合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吴传竹 《中国减灾》1992,2(3):28-29,36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组建以来经受了几次大的自然灾害,累计经济损失3327万元。现代化的航天器发射场是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高精尖设备密集,通信网络复杂的地方,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台风、洪涝、风雹、干旱、雨雪冰冻、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的新特点。面对灾害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柳州市民政局从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素质入手,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灾害的识别知识、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损失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各种探索,国际社会也在推广实施一些减少自然灾害的模式和方法。其中,瑞典最早进行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安全社区、美国政府推动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1993,3(4):54-5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频次高,强度大,破坏性强,危害面广。气象、洪水、海洋、地震、地质、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灾害等七大类突发性自然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的损失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十分重视减灾工作,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减灾工程,开展减灾、防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测、报、防、抗、救较为完整的灾害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俸锡金 《中国减灾》2009,(10):26-27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相比,农村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承受及防御灾害能力较差,因此,中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加重农村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减灾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9,(10):4-25
有人说,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离,分布地域广,造成的损失大,是构成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为防御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社会需求,则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历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20.
减灾动态     
范宝俊接受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采访就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10月8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采访。采访中,范宝俊在谈了我国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的严重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