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津政报》2020,(2):31-31
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台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促进津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具体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关于进一步促进津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具体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津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根据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国台发[2019]1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31日)沪府办规[2018]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市政府台办、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上海发展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上海投资、就业、创业、就学、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  相似文献   

3.
正渝府办发[2018]11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台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市台办市发展改革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给予台资企业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与重庆企业同等待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渝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重庆  相似文献   

4.
正2月28日,国台办等29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按照"31条惠台措施"的精神,厦门市10日正式颁布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60条举措"),推出了60条具体举措。旨在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台资企业在厦更好更快发展。"60条举措"涵盖了厦台经济交流合作、厦台社会文  相似文献   

5.
3月24日至3月31日,应台湾联合报系邀请,河北省政协主席刘德旺率河北经济文化交流团赴台参访,广泛与台湾政商文化各界人士和团体进行交流,深化共识、促进合作,建立了新的交流合作管道,提升了冀台经济文化交流层次,增强了河北在台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参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台办、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1条措施"),宁波市经过充分调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甬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惠台80条新政"),着力为台湾同胞在宁波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提供与宁波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台资企业在宁波更好更快发展,得到广大台胞台商点赞。  相似文献   

7.
李仁兴 《两岸关系》2012,(10):55-55
9月16日,由国务院台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滇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台企入滇、西进东盟、开拓南亚”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工商团体、企业代表460多人共聚一堂,就促进滇台合作发展,加快两岸四地依托云南区位优势参与东盟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为推动"31条措施"落实落地,河北省紧紧围绕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双创双服"、"万企转型"等重点工作,于2018年12月7日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冀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53条"),这对于进一步促进冀台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逐步为台胞在冀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同等  相似文献   

9.
正镇海自古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是近代著名商帮"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享有侨乡的美誉。近年来,镇海区依托区域优势,扩大两岸人文、经贸交流合作,切实增进两地民众福祉,有效促进镇台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依托人文底蕴优势,积极开展品牌文化交流举办甬台"民间艺术交流"活动。连续三年与南投县里长联合协会、高雄中华两岸发展促进会和镇海区文广新局等合作,组织开展两岸(镇海、南投、高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通过民间戏曲展演、民间才艺展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规模、环境优势,以及"中原河洛文化"在台湾的人文优势,近年来在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是四川省《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川台70条")发布实施2周年。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下,惠台措施如何切实为台胞台商解难题,如何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任务"目标,如何在新机遇前鼓励台胞台企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成为摆在四川省各地各级政府和对台工作系统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11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宣布由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经商中组部等20个部门推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这是继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会同29个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21)
<正>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6条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条措施"宗旨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惠台措施"一脉相承,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的又一具体体现。"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广大台湾同胞和长期关心支持海南对台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2018年,海南对台工作以助力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为主线,以落实"31条措施"为抓手,持续推动琼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琼台经济合作展现新气象。9月,两岸专家学者及企业家210余人来  相似文献   

15.
正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若干措施》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若干措施》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5月14日至20日,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率领的山东省经济文化交流团在台湾进行了一系列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广泛接触了台湾各界人士,宣传推介了山东,成功举办了"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圳",深化了鲁台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为拉近两岸同胞心灵距离,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全国台企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专设两岸交流委员会,积极搭建两岸交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心力。——积极参与在大陆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10年来,全国台企联以主办、承办、协办及其他方式参  相似文献   

18.
李晓清 《乡音》2012,(6):10
为促进张家口市与台湾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与交流,筹办好第五届海峡两岸"三祖文化"交流周暨第十一届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5月上旬,由张家口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吴泽林任团长,市政协副主席薛宝玺任副团长,市政协秘书长曲苏、市政协有关委员会负责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张家口市经贸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参访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8日,豫台绿色农业发展合作对接会在郑州举办。对接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台办、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承办,以"优化、融合、共享"为主题,以农业产业推介、合作项目对接洽谈、实地参观考察等为重点,融汇豫台农业发展先进理念,促进豫台农业项目合作,推进豫台经贸交流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豫台农业产业交流合作成果。目前,河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1)
正5年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及各级地方台联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乡情亲情优势和人民团体特点,紧密依靠广大定居大陆同胞,推动完善和落实事关台胞利益福祉的政策法律措施,积极探索对台联谊交流新形式和对台文化宣传新路径,为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