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声》2020,(2)
正因为台湾发展比较早,很多资源都被利用得差不多了,我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了。但是我来大陆之后,我发现这边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瓶颈看不到了。关于他陈柏翰,1991年出生,台湾嘉义人,台北教育大学音乐系毕业,曾担任飞儿乐队、徐佳莹演唱会开场歌手。"音你而在"项目负责人、四川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创业者、德阳"音你而在"音乐工作室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急智歌王的台湾老牌歌手张帝不久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第一次北京个人演唱会,他以62岁的年龄举办个人演唱会打破了北京演唱会历史上的一项年龄记录。张帝一开口就唱:“演唱三十多年,走过世界许多城市,从来没在祖国唱过,今天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0)
正4月30日,台湾著名歌手周杰伦在西安举办了一场演唱会。但演唱会现场却出现了小插曲,周杰伦在演出过程中看到一名安保人员将歌迷灯牌"丢到"地上,随后劝说对方,而对方没有理会,便怒吼"你给我滚出去"。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周的歌迷称赞偶像保护粉丝,一些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周的行为是对安保人员的不尊重。事后,周杰伦在了解到整件事后发现  相似文献   

4.
从2002年我开始从事台湾报道、驻台采访至今,转眼快8年了。8年时间,从陌生到熟悉,台湾对我意味着什么——某天,我随口和儿子开玩笑:"你肚子胖得像阿扁了。"他立刻反驳:"可是我没有弹痕啊。"我愣了半晌,问"3·19"枪击案发生当时仅5岁的儿子:"你怎么知道阿扁肚子上有弹痕?"他笑道:"我就是知道。  相似文献   

5.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张方远 《台声》2022,(22):108-109
<正>6月20日,大陆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因病逝世于北京,把“一条大河波浪宽”“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留给了他所挚爱的土地和人民。消息传到台湾,媒体也有做报道,也让笔者忆起他那首《我的祖国》在台湾政治夹缝中被传唱的过往并带着兴趣去寻找乔先生与台湾社会的一些联结。  相似文献   

7.
台湾大牌歌星周华健,不久前在北京的三场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苏芮以特邀嘉宾助阵,一首“牵手”更是锦上添花.面对激情狂热的歌迷,华健感到,即使早有心理准备,也无法预料到他们是这么的一往情深.他说,他忘不了北京的歌迷和朋友,“我真诚希望大家天天欢欢喜喜、快快乐乐”.  相似文献   

8.
许大律师     
刘聪玲 《台声》2011,(9):55-55
“聪玲,我来北京啦。”接到台湾许文彬大律师的电话,一点都不奇怪,他来大陆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在说,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什么时候来台北啊?”这时候,他一定是跟大陆记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在无锡一场由8位台湾歌手担纲的“同根文化之声”演唱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这8人齐齐亮相,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却不约而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他们都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地!从去年开始,罗大佑的身影开始在内地出现,到了最近有愈加频繁的迹象。在无锡,罗大佑坦言,他喜欢在内地开演唱会,内地已成为他的主要目标市场,“因为内地的观众不像香港、台湾人那般看多了演唱会,所以他们还保持着原始的热情,而且常会有人对我说,我是听着你的歌成长的,这话让我很受用。”  相似文献   

10.
“能被这个节目邀请来到这里,是我的荣幸。”当我采访台湾节目主持人、歌手费玉清时,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费玉清与同样来自台湾的艺员高凌风、李美凤、于台烟等4人是来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走进台湾》栏目开播一周年特别节目的录制,这一特别节目是中央台《欢聚一堂》栏目和《走进台湾》联合录制的。在录制现场,我还见到了一年来为《走进台湾》而奔忙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我和俞国华     
我和台湾现国民党行政院长俞国华,既是同乡又曾是同事。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八年,我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办公,朝夕相聚,关系密切。国华处事谨慎,工作细致,平日不苟言笑,对同事和蔼相处,待上级彬彬有礼。因而,甚得蒋先生的钟爱。我和他虽说都是奉化人,但相识还自他来侍从室开始。他来前,蒋先生曾对我说过:「看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叫国华来给  相似文献   

12.
匆匆 胡德夫     
赵辉 《台声》2007,(7):60-63
如果说罗大佑是台湾民谣音乐的丰碑,那么胡德夫应该被称作传奇。“台湾民谣之父”与“台湾原住民运动先驱”这两张标签,代表着胡德夫过去30年唱过的那些歌和那些社会运动。然而,对我们来说,胡德夫和他的那些歌其实远超过这些。他的歌是一种咏叹。是一种对人世美丽与悲哀的咏叹,是一种满怀乡愁与理想的青春热血。他的歌也是一种祝祷,一种对生命源头和天地恩惠的祝祷。那么自由又那么深沉,那么豪放又那么温柔,像是山里最深的一处,是诗歌,是音符,是你所不能遗忘的。 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距离1974年李双泽为他策划台湾现代民谣运动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美丽的稻穗”。胡德夫已被大众整整遗忘了31年。 2007年5月22日,胡德夫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音乐会。这也是胡德夫第二次来到北京。音乐会后胡德夫接受了《台声》杂志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过去30多年中他的那些歌和争取的原住民权利运动。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2)
<正>2010年秋末,江蕙"戏梦"演唱会时,我和新西兰来台寻找登山失踪儿子的费尔坐在来宾席。我知道演唱会中途,她一定会介绍这位贵宾。但我不清楚,何时会介绍。一直等到上半场尾声,她才郑重地介绍这位多次来台寻子的新西兰父亲,全场的听众鼓掌欢迎。紧接着,再展开金嗓,深情款款地唱出当年感动这位父亲的《半醉半清醒》。我侧瞧费尔,此时已眼眶泛泪。他听不懂歌词,只是随着旋律不断晃动着身子。那时他的背包里正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九五八年应华裔美人李国钦先生的聘请,由台湾来巴西工作的。李先生是有名的钨矿大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排名在美国百名首富之内。他有个钨矿在巴西北大河省。我在台湾金铜矿务局矿厂厂长任内,编过一本金属矿採矿工程手册寄给他,他认为很实在,而且我曾在国内江西干过钨矿七年,所以他聘我来巴西主持钨矿的开採业务。巴西原为葡萄牙属地,所以用的是葡文。  相似文献   

15.
陈嘉欣 《台声》2023,(3):109-110
<正>“你为什么想来台湾念书啊?”“嗯……想出来看看,扩大和这个世界的接触面吧!”在台湾待久了,很多陆生大概不加思索,就能条件反射地解释“为什么要来台湾”这个问题。我来到台湾,好奇台湾长什么样子,于是开始旅行。大一的时候去台东鹿野,我在那里和一个伯伯种菜、钓鱼,帮他煮饭,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6.
梦溪如梦     
和一位台湾友人谈起中国科技史,他赞叹古代中国科技曾列于世界前列,而近代中国才掉队了。他举出的名字是沈括,说他在台北学校读书时,就对沈括这位北宋大科学家非常崇拜。他的一番话唤起我的记忆。我曾在江苏镇江住过数年,而沈括就与镇江有缘。和那位台湾友人一样,我也是早在学校念书时就知道了沈括,开始是因为集邮,后来是因为课文。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不能不对沈括充满敬意。于是,沈括这位先贤成为我和台湾友人的话题。沈括为我们中国人嬴得了一份世代相传的荣耀,他沤心沥血完成的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誉为十一世…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18.
正"谢医生,听你的口音是不是特别爱看台剧?"一位病人问谢国群。他乐了:"你说,我学得像不像?"谢国群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彰化人,如今是岳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我来上海28年,越来越觉得沪台间、两岸间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谢国群说。"建议提高陪护人员素质"今年是谢国群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的第3年,他带来"加强医院陪护人员职业化建设""关注医院职工职业压力"等多份提案。"从医生专业角度看,不少护工的动作很不规范。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会对术后病人造成二次伤害。"谢国群在查房中发现这个问题。同时他也了解  相似文献   

19.
诗二首     
瀑布之下   ● (台湾 )文晓村   在你软软的足下   我是山涧的饮者   沉醉于你琅琅的歌声   绵绵的细雨   你掷我以白练千丈   珍珠万颗   我欲伸手捧接   唯心已为水。奈何 ?   山涧的白衣女王啊   不要以为我太骄傲   只因我已满足于我的世界   一如你拥有你的王国□   乡音   ● (台湾 )赵天仪   在异国的天空下   来到无人的旷野上   面对着如浪的草原   岑寂的幽谷   以及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   好久好久   没听到乡音的他   好久好久   没操过京片子说话的他   在异国的天空下   …  相似文献   

20.
台湾杂忆     
应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团长兼指挥陈澄雄先生的邀请,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一行85人,在文化部教育司司长陶纯孝和团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刘霖的率领下,于1996年9月17日至28日,赴台进行巡回交流演出。当17日晚顺利到达台湾桃园机场时,陈团长偕夫人已专程从台北赶来迎接。他见到我时讲的第一句话是:“洪老师你终于来了。”是啊,我能回到家乡台湾,实属不易,我还要感谢陈团长的特别邀请。陈团长在介绍客人时总要特别交代一句:“供老师是淡水人,这是第一次回到娘家来。”亲情9月25日到达我们在台湾行程的最后一站——台北。放下行李,马上打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