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做到:重点突出"三三制"教学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三三制"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及信仰体系递进转化;有效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进互补;建立健全"三三制"教学考评机制,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理论考核、网络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
新媒体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而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途径的必要性,应结合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搭建双主体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网络阵地的路径,实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在发生的从"思政课教学+互联网"向"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转变,根源于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思政课教学,并作为底层思维促进着"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实现。教学APP、Mooc使思政课教师从标准化知识的重复讲述中解放出来,3D、VR和AR技术带来还原现实、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课堂效果,但也同时带给思政课教师"被替代"焦虑。新媒体技术使思政课教学具有了无限可能,但也造成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失衡。"AI+思政课教学"正在兴起,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师在未来会面临智慧课堂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新的适应性危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提升,才能应对新媒体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思政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如建立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将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与思政课结合,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式和过程,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本次问卷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已经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但对新媒体技术掌握还不够成熟,对新媒体的了解不够深入,仍需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1)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和探索,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覆盖性、政治性、系统性、整合性、分化性、创新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路如下:一是进行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可以尝试引入"实践周"概念;二是着力于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针对学生个体的考评机制;四是合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思政原理课的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的总体安排上,高校思政原理课要采取"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在教学的具体章节里,高校思政原理课要重视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的训练,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高校思政原理课要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都有着新媒体的印记。高校思政课教学只有利用好新媒体,通过新媒体实现资源整合,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课程整合”原指不同学科资源的整合,目的是解决不同课程资源的隔阂与分裂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课程整合”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各门主干课程之间、课内与课外的内在联系,以新媒体为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思政课的整体合力,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4)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但也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教师对新媒体运用能力偏低等原因,这给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需通过加强培训教师新媒体的运用能力等途径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教育"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影响力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今,高校思政教学应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师中心论",充分利用好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课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新媒体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主体性等基本特征,依托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新媒体时代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微媒体构建网络实践平台,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系统地回答了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目标、要求、途径、原则与方法等,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常抓不懈;高校应把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要把培养有道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8)
在"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题中之意。研究基于对"90后"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调查,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对"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把"受教需求"和"施教要求"有效结合起来。强化专业针对性是增强"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思路,要在课程大纲、内容、方法及考核上全面考虑专业针对性。这样才能增强"原理"课的教学吸引力,为学生精神成人与专业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6)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开展其实践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由于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名无实,而且实践教学实效性明显不高。因此,通过认真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统一实践教学内容;统一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统一实践教学时间;统一实践教学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但要使这种作用真正得以发挥,必须实现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大众化"。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原理课"大众化"的前提,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开展教学是实现原理课"大众化"的基础,采取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是原理课"大众化"的关键,提高教师的应对能力是原理概论课"大众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9)
对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医学院校的"原理"课教学必须适应医学教育目标发展的要求。在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进行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增强"原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蒲文胜 《学理论》2011,(34):242-2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针对以往"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回避现实议题,理论强行灌输,忽略大学生年龄、心理及时代特性,视受教对象为"被动主体"等等",原理"课教学改革应突出实践教学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为所用,同时,丰富教材内容,使之成为生动有趣、时事性强,学生喜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正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发展、办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他们和学生年龄相仿,接触较多,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正视青年教师运用新媒体接收信息、传播思想的现实,利用新媒体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地域抗战文化资源丰富。依托这些地域抗战文化资源,突出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通过开设专题教学课、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探索新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等教学形式,系统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进程,这是高校"纲要"课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的重要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