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论述里,共产主义概念具有现实关怀、终极关怀和历史发展逻辑三个维度。区别于常见的只赋予其终极社会形态意义的理解,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意义分别具有批判的实践运动、自由自觉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及人的历史发展逻辑等辩证运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历史维度、人本维度、制度维度三个基本视角,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阐明了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并且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公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0)
马克思的自由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自我实现"思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本质特性是自我实现的基本点;摆脱"人的依赖性"和"物的依赖性"而过渡到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发展"阶段是自我实现的根本要求;人的自觉劳动和创造性实践是人丰富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要;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局限性而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自我实现的理想社会形态与强大力量保障。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形态理论遭遇的责难,列宁通过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坚持了社会经济形态概念、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历史过程等思想,捍卫了社会形态理论。同时,他又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在多个方面发展了社会形态理论。当前,深入研究列宁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对于批判当下各种错误思潮、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三个重要启示:启示之一:社会主义是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邓小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时间跨度至少是数百年,直至一、二千年。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时间跨度的漫长性和基本特征的特殊性,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将愈来愈显露出它的必然性和合@。&。启示之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理论创新、制度更新,是社会主义走出20世纪末的困境,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从1917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是指导认识社会形态发展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不是历史哲学。马克思尤其反对把他对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哲学套到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发展上去。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必然经历五个典型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而各具体民族、国家在这一历史必然性支配下,其社会形态发展具有多样性、变异性和可选择性。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近代历史失去了资本主义充分自发发展的条件,逐渐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希望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跨过资本主义“卡…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实践运动和理论学说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需遵循的价值定向。在中国当代现实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并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得相应的抬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主义话语体系的缺失导致其经常处于被遮蔽状态。在构建"理论中国"和实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下,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和现实中把握住共产主义的特质,围绕其价值话语、实践话语和"世界历史"话语三重维度进行共产主义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特有的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的理论维度,还是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的客观需要的实践维度,以及创造中国先进文化必然要求的文化维度,来探讨分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着眼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立足于实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所作的理论论证,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为了坚持和发展这一学说,有必要弄清楚: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对共产主义社会究竟作过哪些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向历史致敬:《公共管理学报》创刊20周年暨中国公共管理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本文在梳理与总结会议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发言的基础上,从溯源学科发展历程、把脉学科现实境遇、前瞻学科未来图景三个维度,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迅速成长,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当下,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公共管理研究正致力于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展望未来,学科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走向国际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1.
毋须讳言,目前在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中,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思想疑虑.如果不在全党、全民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人们与其说是现实存在的,不如说是历史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势,就很难使广大群众在改革的深化上实现其思想、行动的统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导人们从历史发展的局部跳跃性和时序渐进性,认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社会革命具有局部跳跃性,而经济活动方式则具有时序渐进性.由生产力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五种社会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这是一般规律.但这绝不是说,一切国家、地区或民族都必须无一例外地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即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人对物的全面占有以及对自己的本质的全面占有的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描绘的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的,实现它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它的实现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形态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刘玲玲马克思花费一生的时间,认真研究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充分占有翔实的历史材料基础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他关于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过渡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阐发,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上层建筑。对于以往的社会形态来说,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来说,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尚未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其自身基础上不断成熟、不断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发展的过渡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的过渡。过渡时期是指横插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特定历史时期,是“从前者变为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维度来看,"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是从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中历史地归纳出的两个核心范畴,也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开展所围绕的两个中心环节。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维度来看,"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主导者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是以人为目的的生产。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维度来看,解决"人民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从人的现实性和需要的多样性方面来理解"人民需求",要从主导性和相对性来认识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社会生产",要从社会历史、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实践的整体性要求来把握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历程中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作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判断,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等诸多方面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占安 《理论视野》2009,(10):13-16,18
要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问题,必须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而要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又必须真切了解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找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从而坚定我们继续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回顾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应具有国际共产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人类社会发展现化代一般进程的理论高度、广度、深度。在此基础上,为研究提供历史和现实的坚实基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十分巨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更为强大、更为完善的新境界;二是它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三个新样式;三是它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第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两个逻辑路向考察历史进步性,即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的"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路向和以阶级斗争为逻辑起点(限于阶级社会)的"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路向。历史进步总趋势就是通过两个逻辑路向不断趋近于重合(即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方式表现出来。马克思通过共产主义理想性、现实性与过程性等三者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历史进步的总趋势。中国道路自信在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等三者的和谐统一关系体现出历史进步最有效的实践方式——把共产主义从现实性到理想性的逻辑线路直接转化成创造历史过程上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他们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个理解维度:一是"过程",即世界历史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预示了世界历史共产主义的未来图景;二是"体系",即世界历史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不平等体系,揭示了较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三是"关系",即世界历史包含了板块之间、板块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发展中心的转移显示了东方社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愿景。"过程"、"体系"、"关系"三个并列维度显示了人类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相对封闭下的不平等到打破封闭并注入活力与平等的纵向发展趋势,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命题、核心要义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