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精准扶贫实施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6)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仍有7 000多万贫困民众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近2.4亿贫困人口和5亿以上生活在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在这一时期摆脱了贫困,大规模减贫为全球的减贫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工作出现扶贫对象不清晰、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新形势新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思想,靶向治疗,真扶贫,扶真贫。文章以贫困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撑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讨论,为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08,(24):I0002-I0002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哈市国税局根据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把提高办税大厅服务效率作为改进工作的突破口,从解决部分办税大厅微机设备老化、运行速度慢造成的纳税人长时间排队等候的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河北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战场,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不但没有增强反而有所降低,依赖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强,成为精准脱贫的一大障碍。因此,必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1)
十八洞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发源地,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村实现脱贫摘帽,精准扶贫实践成效显著。通过对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十八洞村五年来精准扶贫的主要实践和成效,总结出五年来精准扶贫成功的基本经验: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方略;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党建引领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合作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作为特定条件下的扶贫典型,十八洞村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高度认可,为全国实现如期脱贫提供了鲜活的十八洞样本。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4)
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到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扶贫攻坚的决心和希望。2017年召开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而扶贫攻坚作为最后的推手也成为检验全面小康社会是否顺利建成的标准。新时代下的精准扶贫战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强党的领导、保障民生、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四个方面体现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学理论》2021,(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精准扶贫战略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沿战斗堡垒,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通过对赣南H村的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的作用,发现H村发展困境并得出实践启示,探讨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国家干预农村发展与治理的手段,与农村内部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联。村庄内部阶层分化、认知差异与社会关联弱化构成精准扶贫战略转向的结构性背景,同时也构成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的挑战与考验。从治理层面而言,精准扶贫的深义是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基础上缩小贫富差距进而达成农村善治,但事实上,精准扶贫对农村社会分化的作用存在"缩小"与"扩大"双重面向,而且往往因对农村内部社会关系的忽视而导致村庄秩序恶化,即精准扶贫缺乏对农村内部关系秩序的"保护"。因而,精准扶贫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需以对农村社会内部秩序的"适应性保护"为前提,从而提升农村扶贫成效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全国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长期躬身实践的总结,是新时代扶贫工作的趋势和客观要求,而"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则是精准扶贫思路的科学概括。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在十八洞村提出,民族地区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精准把握扶贫开发的新时代方向,发展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扶贫产业,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精准扶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张双羽 《学理论》2011,(24):49-51
为深入贯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大力推动乡村少年宫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哈尔滨市对已经确定的七个乡村少年宫联系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查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7)
本文论述了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与内涵、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实施切实有效的精准帮扶措施、制定严格有序的脱贫退出机制,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1)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也进入关键的冲刺期。当前形势下,认清大数据时代对开展精准扶贫的有利影响,高效地利用大数据在收集资源、传播效果和信息平台等方面的优越性,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支撑和服务精准扶贫事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对新时代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运用大数据夯实精准扶贫物质基础、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精准扶贫精准度,从而实现"大数据+精准扶贫"的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精准扶贫成为扶贫治理创新转变的新思路。由于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是组织性较差、自主性较低的贫困农村场域,因此农村精英人物在整合地方力量和进行资源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从精英主义的视角对梧州市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梧州市农村精英人物通过动员普通村民、增值社会资本、依托组织载体、创新精英管理等方式形成的"精英主导—农民参与"的扶贫路径有效地将扶贫力量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扶贫合力。在推动地方引进科学技术、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基础设施的资源生产过程中,农村精英人物也发挥了关键性力量。"梧州模式"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成功范本,诠释了精准扶贫因贫施策、因村制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党中央向全国、全世界做下庄严承诺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今已获得阶段性胜利,在剩下的时间里,要取得全面性胜利,需要各级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继续努力。本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洼兴镇双山村扶贫情况为例,通过介绍双山村的基本状况,说明该村的贫困缘由及扶贫工作所遇到的困难,重点讲述了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最后对扶贫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双山村脱贫致富留下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配套措施的减贫、治贫方式。它的形成,既受到国外扶贫开发模式的影响,也是国内扶贫开发的经验总结,更是回应当前扶贫困境的必要之举。湖北恩施龙凤镇的七项"到户到人"制度,便是基于当地实际的有益创新。恩施龙凤镇的扶贫实践启示我们:在精确识别基础上联动帮扶、对症下药,加强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注重外联以实现内生转型,辅以组织队伍建设,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加强村民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在精准识别中加强村民参与能提高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在精准帮扶中加强村民参与能提高村民在扶贫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精准管理中加强村民参与能提高其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力度。然而,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村民参与却存在着许多困境,如村民参与在精准识别中存在不足、村民参与在精准帮扶中被弱化、村民参与在精准管理中被排斥等。为大力发挥村民参与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功能,应提高精准识别中村民参与的地位、强化精准帮扶中村民参与的功能、满足精准管理中村民参与的要求,以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开启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新阶段。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对精准扶贫最终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扶贫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扶贫对象精准识别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通过探究扶贫对象精准化面临的实践困境,从技术、思想与制度层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要从明确程序、改革标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进而使扶贫对象精准化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调查贵州贫困群体对农村扶贫政策及相关扶贫服务项目的具体评价,以及帮助贫困受助方摆脱贫困所产生的因素等,对从扶贫受助方的视角来考察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有着典型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扶贫工作制度建设、建立行为约束机制,使受助方参与扶贫项目过程,均可获得更加开阔的理性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精准扶贫实践案例为基础,讨论了精准治理与因地制宜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广大的非贫困地区,解决贫困户帮扶的最佳措施是采用普惠的特困救助和低保政策,而不是套用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因为误用精准扶贫政策,导致非贫困地区扶贫的大量治理资源的浪费。精准治理的悖论在于,一方面只有标准化才能进行自上而下的督查评估,另一方面只有因地制宜才可能精准治理,而标准化和因地制宜是不可兼得的。这个意义上,在非贫困地区误用强调标准化的精准扶贫政策,必然造成治理绩效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贫困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减贫可行能力欠缺,成为脱贫攻坚亟待解决的难题。"扶贫先扶智",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构建合理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减少贫困农户教育投资的支出,降低农户教育投资的风险;要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补齐教育资源的短板,满足贫困农户高度异质性的教育投资需求,改变贫困文化的影响;要鼓励引导贫困农户增加教育投资,累积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劳动报酬,同时通过教育机制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提升贫困农户的减贫能力与脱贫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