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The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the arrest of the Chinese fishing trawler captain is the most serious bilateral incident since 1952. Japan took an action viewed by Beijing as provocative and China overreacted. Feeling humiliated, Japan has sought allies to check on China. But China is not isolated. When it seeks to recover from its diplomatic setbacks in 2010, Beijing looks elsewhere because it has little trust in the DPJ government. As the world's second and third largest economies, China and Japan should improve relations. Without improved ties, they will find it even harder to manage emotionally charged disputes next time around. China and Japan are rivals but they are not yet enemies.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governments need to exercise leadership, which includes making compromises when and where they become necessary. Since they have weakened capacity to deal with bilateral disputes, they should avoid them in the first place.  相似文献   

5.
6.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hanging context for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with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identifies key areas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GPE and in particular the potentially revolutionary shifts caused by global instabil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economic powers. The argument then explores changing patterns of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 within a general framework of continuity creat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competition and convergence. These contextual factors are then related to patterns of Atlanticism and transatlanticism, to questions of values and identities in the GPE and to the possibility of an EU–US 'grand strategy' for the changing GPE. The conclusion argues that although there is perhaps more secure ground for a sustainable EU–US 'compact' than previously, the EU and the US may have 'missed the bus' in terms of jointly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economy.  相似文献   

7.
《中东政策》2004,11(4):26-36
The following report was sponsored by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The meeting that generated it took place in Bellagio, Italy, July 19–23, 2004. The authors of the report are Clifford Chanin of the Legacy Project and F. Gregory Gause, III,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鲍绍霖 《美国研究》2002,16(3):7-35
本文探讨了香港回归前后美国的主要对港政策及对香港事务的干预,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终审法院关于港人内地子女居留权的裁决所引起的法律危机期间美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作者发现,随着香港的回归和英国人的撤离,美国有悖常理地比中国中央政府更多地卷入了香港事务,而美国对香港的批评和压力总是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而增强.作者因此呼吁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既不应把香港宠坏,也不应使香港成为一只替罪羊.  相似文献   

13.
中印关系-新型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5,23(8):31-36
中国与印度都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是新兴的大国.两国关系既有一般意义上大国关系的特点,又具有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国都希望利用现有的国际环境保证本国发展;两国都将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危害别国的利益.因此,中印关系不会对国际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印度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处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层面,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王巧荣 《美国研究》2002,16(1):150-154
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18-1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研讨会",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面临考验--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洁勉 《美国研究》2001,15(2):21-35
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进行了针对中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其对华政策逐渐向右转,呈现强硬态势.本文认为,保守主义势力抬头是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主要国内因素,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应对中国的崛起和挑战则是其外部考虑.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正在面临抉择,中美关系再次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7.
陶文钊 《美国研究》2001,15(4):119-125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这十年的中美关系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中美关系为什么就这么难,是否注定要这样动荡不定,大起大落?中美关系的前景究竟如何?不仅中美两国的学者在思考这些问题,就是一般的群众也在关注这些问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中国研究系主任、著名中国学家蓝普顿教授的新作<同床异梦:处理中美关系1989-2000>①正是回顾历史、探讨这些问题的一本非常及时的专著.匆匆读罢,获益匪浅,觉得值得向我国同行介绍推荐.  相似文献   

18.
论蒙古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90年代起蒙美互称邻国,到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访蒙,两国正式确认互为邻国.蒙古视美国为"第三邻国",认为美国是其政治和军事安全的保障.而美国愿做蒙古的"第三邻国",看重的是其在中俄之间的战略地位.近年,蒙美政治关系不断深化,特别是双方超乎寻常的军事合作引人瞩目.美国一旦控制蒙古,将形成"北抑俄罗斯、南遏中国"的战略态势,进而可使其在东亚和中亚的战略部署连成一片.对美国而言,蒙古是其在太平洋地区战略棋盘里的一颗棋子,不仅是战略遏制的基地,也是制造中国周边不宁的一张牌.  相似文献   

19.
波音公司对中美关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当代亚太》2004,(1):36-43
跨国公司与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跨国公司受到母国和东道国政策的影响,但又会通过自身的活动对两国及其双边关系产生影响.波音公司作为一个与国家安全有密切关系的跨国公司,在与中美政府的关系中受到国家利益、政府政策等多方面的牵制,但是它又积极通过自身活动对两国政府和双边关系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追求其商业利益.这实际上是一个三方互动的过程,中美政府和波音公司都在这一过程中寻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蔡翠红 《美国研究》2012,(3):107-121,5
在中美关系各领域,网络空间问题在极短时间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不仅对传统中美关系形成了冲击,而且还引发了相应的博弈与竞争,如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网络战略优势竞争,以及与之相随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等。网络事务管理的主权性与网络空间运行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中美关系网络冲突的根源。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威胁,促成了中美关系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如在网络治理的国际制度建设、应对网络犯罪、技术合作、网络冲突控制等方面。避免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安全困境,需要相对稳定的实践。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主权的认同、建立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是实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