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公益违法,是指侵占公众利益的违法犯罪.美国加大对白领层违法犯罪惩治的力度,切实维护公众利益,对于我们颇有借鉴价值.自美国公司财务做假、任意侵占公众利益事件暴露后,美国从法律上进行修补,更加严厉地对白领违法进行监管和惩治,加强了对公众利益的法律保护.事实上,企业中的白领层往往是经济违法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非法利益所得者,白领违法是经济生活中造成对公众利益危害的主要根源,加大对企业白领违法的监督和惩诫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10.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11.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12.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13.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省卫生厅以反腐纠风、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规范卫生服务和管理行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医德医风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政府官员总是处于“利益之网”的包围中,网中的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和个人利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共同构成其行为之基础。公众期望通过政府管理实现公共利益,也就是期望政府官员将公共利益置于第一位,但政府官员的天然利益取向与公众期望的利益取向恰好相反,这就需要对利益取向进行矫正,现代法治主义精神和公共职业伦理精神是在矫正过程中两个必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法制建设,也离不开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制度化表达,其中,立法活动中的利益表达是最根本的一项制度渠道.目前,我国人大立法信息公开和利益表达的法律制度较为缺乏,远落后于丰富多彩的立法实践,也因此导致了我国人大立法信息公开的不规范和立法中各方利益表达的失衡,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变将影响社会关系的正当化、制度化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大立法信息公开和利益表达制度,在立法的立项、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中规范立法信息的公开和利益表达机制,推动公众有效参与立法、充分表达利益诉求,进而提高立法质量,实现法律作为制度化配置和协调社会资源和利益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是包括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各相关方利益的统一,是在较长时间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种途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各方面入手,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突出了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精神。使腐败分子受到惩治,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惩治是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最好预防和最大震慑。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惩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利益、法律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法律的产生与利益分化密切相关,利益格局的变化促进法律的变化。社会中人们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为法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也决定了法律的功能。法律明确各种利益的界限,控制利益冲突,保证人们获取利益而又可以付出最小代价。法律不仅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且要平衡社会各种利益。法律不是利益格局的被动映照,而是通过创设制度与程序能动地影响利益分配。利益是权利的基础、内容和目的,但是权利不同于利益,高于利益。  相似文献   

9.
相关资料     
国家工作人员染涉黑社会性质组织者:从重处罚。 为了惩治日益猖獗的黑社会组织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最近作出相关法律解释。 这个司法解释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二是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三是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四是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  相似文献   

10.
利益是推动人们进行历史运动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变更的杠杆.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同时,任何权利本身即是一种物质利益,也是一种精神利益.它是人们生存必需的两大利益.由于经济利益是产生政治利益的根源,任何权力主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不是围绕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而且把政治权力用来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司法解释极为兴盛。但是,很多司法解释活动并非纯粹技术性活动,而是受到各种利益的干预。这些利益包括外在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司法机关内在的自身利益。利益干预使得司法解释常常偏离立法的本意,引起司法不公甚至是造成明显违法。针对利益干预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其危害,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郭蕾 《求实》2012,(8):48-51
话语权是公众自由表达利益需求和政策诉求的权利,而正是在这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最应被赋予话语权的公众却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话语权,强势利益群体的资源优势往往使他们更容易形成对话语权的垄断。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政治,离不开尊重和扩大公众的话语权。因此,应该大力提升公众的话语地位,实现均衡话语权,共同探求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如何通过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迫切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民间组织介入其间的应有价值.通过民间组织的有效介入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管理职能的价值,以此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勾连.  相似文献   

14.
<正>一、当前公安机关事权划分和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及现状《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着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谢维营 《学习论坛》2009,25(10):57-60
文化利益结构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内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文化利益取得、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网络,是把文化利益单元联系为文化系统的桥梁和中介.文化利益结构包括主体、单元、中介等要素.凡是利益都与某种"权"相联系,因此应该用法律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权利.了解文化利益结构的特性,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合理分配、调整文化利益,对于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5,(9):5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意见提出,将积极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动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同时提出,检察机关要围绕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等重点  相似文献   

18.
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法律风险,包括企业管理人员违法犯罪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侵权纠纷法律风险和劳动关系法律风险等。为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企业应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加强权力制约和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合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劳动关系法律风险等风险的防范体系,并保证企业法务工作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统观点,政府都是一心为公、专门利人的“公共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代表地方利益的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利益博弈.因此,通过法律、完善考核体系和加强监督等手段,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行为,从而达到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维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俊杰 《求实》2013,(1):49-52
利益协调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企业与劳动者利益矛盾,既有经济性的,也有非经济性的。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要做到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工会与企业党组织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