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理念。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要明确既要抑制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消极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的监管目标;要构筑既注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又能充分发挥市场化发展机制的监管体制;要完善充分借鉴ISDA规则的监管内容。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套利,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对象本质上就是市场上的风险,而这种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风险就是当事人赖以订约的“情势”。金融衍生品交易之所以具有射幸性,就是因为这种风险或者“情势”导致交易合同法律效果的不确定,因此,金融衍生品合约的射幸性与“情势变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既然法律肯定了其射幸性,也就等于认可了交易中的“情势变更”,因此,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案件中,应该严格限制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韩国KIKO外汇期权交易合约案”应在公平、诚信等宏观原则的指导下,多从交易商的适当性义务、信义义务以及注意义务等法律原理入手寻找解决该类案件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KIKO合约是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最流行的外汇期权合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韩元贬值导致参与KIKO合约交易的韩国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韩国法院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解除了KIKO合约,这引发了广泛争议。情势变更原则与以风险为交易标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之间存在本质冲突,基于情势变更而否定衍生品合同的效力是对金融衍生品交易最核心的价值和法律基础的极大冲击。面对金融危机,法律的公平性救济应当区分特定市场、特定交易、特定合约而审慎进行。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具有的迂回性特点.决定了该种交易面对高额的迂回链条断裂成本、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前述两种成本的制度手段.包括法律规则、行业自律规则和企业内部操作规则,这三种规则在普适性与针对性、稳定性与可变性问题上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不可混为一谈.控制金融衍生品交易宏观风险的主要法律手段是明确交易主体资格和各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组织的法律地位,控制金融衍生品交易微观风险的主要法律手段是解决法律制度发展的相对滞后性问题、法律适用的不可预测性与差异性问题、各国法律适用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玉莲 《法学》2012,(4):115-122
我国现行税制滞后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需求。针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双方,构建以金融交易税和所得税为主要内容,以风险调控为政策导向的统一税收制度,既是完善我国税收体系的需要,也是市场风险控制的要求。我国金融交易税的运用应区别套期保值与投机交易,区分交易商与终端用户,以抑制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所得税的完善则需要统一税目,并逐步引入市值计价法,以平抑市场的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改革方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一向具有"危机指向"的历史特征,同样地,在金融危机仍未结束之时,美国已经开始酝酿包含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制度在内的变革.这些变革立足于金融衍生品的扩张与监管不足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主张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品进入交易所交易或通过集中的交易对手进行清算,设立统一的监管体系规制具有类似经济性质的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同时,对于对冲基金等市场参与者,也提出增强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核心成果,金融衍生品自问世以来,大大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但与此同时,由于其杠杆性、虚拟性等特点,金融衍生交易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法律风险属于诸多风险之一,我们有必要了解金融衍生交易中法律风险的含义及成因,以达到对其进行防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特殊风险是来自对方违约的信用风险。由此而建立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担保之信用支持制度不仅成为市场惯例,也符合当下各国金融改革立法的要求。场外衍生品交易担保之信用支持制度与传统债之担保制度存在显著差异,实质是提前兑现衍生品合同下的全部收益并以保证金方式缴付。但是,海升—大摩案表明,这套新型金融担保机制对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企业用户而言可能代价过高。只有在追求信用支持制度适用之普适性的同时合理兼顾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才能保障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缔约和履约过程中均应履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义务,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金融机构应当提供材料证明客户是否已经完全理解该笔衍生产品交易的条款、相关风险、该笔交易具有真实的交易目的或目标、以及对最差可能情况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等。对交易期限较长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交易提前终止的方式以及提前终止时的费用计算方法,是金融机构在缔约时必须披露的交易要素。若金融机构在缔约时未进行披露,将使客户在交易过程中对合同提前终止未能有合理的预期,与客户因合同提前终止遭受的平盘损失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使客户自身的决定和市场风险是导致平盘损失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仍应就其信息披露瑕疵按损失的一定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法人》2007,(Z1)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首要功能是规避风险,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它却很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之源给我一个杠杆和一个合适的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话正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变成现实。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工具有关。在巴林银行风波前后,国际上曾发生过多起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性曾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为了加强对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监管,2012年欧盟推出和实施了《欧盟市场基础设施规则》。《欧盟市场基础设施规则》着力通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管理的规范化、场外衍生品交易的透明化和风险缓释措施的规则化来规制相关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场外衍生品交易关涉的金融市场主体。《欧盟市场基础设施规则》的实施将产生强有力的域外监管效力,对于欧盟境外的金融市场主体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涉欧盟业务的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可以选择国际掉期与衍生品交易协会议定书、非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双边补充协议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作为场外衍生品交易监管的典范,《欧盟市场基础设施规则》提供的有益的金融市场建设理念值得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者和其他金融主体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法律制度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磊 《法学杂志》2012,33(2):67-70
外汇保证金产品属于金融衍生品,国际上外汇保证金交易是非常普遍的交易形式。因投资者风险较大、法律法规缺失、监管缺位,2008年6月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第二次紧急叫停,但境外交易经纪商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仍然从事着外汇保证金"经纪业务",国内投资者的风险有增无减。首要的法律问题是界定外汇保证金产品与证券、期货、外汇的异同,辨析外汇保证金的法律属性。风险隔离机制主要应考虑资金安全和破产风险。在监管体系方面,我国应加快金融统一监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性质,对金融衍生品立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金融衍生交易是契约性与非契约性的统一、射幸性与确定性的统一以及具有信用性三个方面全面分析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是金融市场乃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因此,应重视保护投资者利益.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的必要性.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风险转移市场同时也会带来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的新风险,投资者教育的核心是客观揭示风险.而该职责应由政府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担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法律困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迅速发展的今天,立法却明显滞后,这将增加金融衍生品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且必然会引致诸多的法律问题。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模糊了物权与债权的界限,金融衍生交易合同与传统的合同法理论相违背,净额结算制度与抵消制度无法融合,信用支持安排与担保制度相差甚远,需要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应尽快制定我国金融衍生交易法,并修订相关法律以适应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发展较晚,相关立法和基础研究都比较薄弱。本文主要针对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即: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准入、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危机救助和跨国监管等制度。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美国颁布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简称《Dodd-Frank法案》),废除了《商品交易法》对场外能源衍生品的监管豁免,为包括能源衍生品在内的场外衍生品交易确立了一个新的监管框架。《Dodd—Frank法案》是美国政府和参、众两院对石油和金融双重危机反思的成果。主要目的在于,防范系统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并结束华尔街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现状。其核心目的是保护美国的金融安全,恢复美国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信心。《Dodd—Frank法案》虽然在各方利益博弈中得以出台,但因其概念界定不清、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实施效果和未来走向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海事司法审判中出现的新类型纠纷,远期运费协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运费风险问题,它从传统的包运合同和期租合同进一步演变而来,使其在航运的基础上又具有了更多的金融色彩。从远期运费协议的产生、协议的主体身份以及交易形式等多方面对其法律性质进行分析,主张鉴于其与船舶、海上货物运输等密切相关,有关远期运费协议等航运金融衍生品纠纷丰富了海商法的内容,属海商法的特别范畴,适宜由海事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19.
《法人》2006,(7):1-1
国资委将在近期下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旗下所有中央企业在内部设置专门部门,以防范和控制风险,这一部门将由各央企的“一把手”直接领导。文件还将对中央企业从事一些金融、期贷等衍生品投资交易作出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20.
金融衍生品法律监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金融衍生品迅速发展.但是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我国所必需,又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需要加以监管.在分析英美国家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监管模式的选择和相应监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