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一生研究之中,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是两个伟大发现,在马克思理论发展史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发现的剩余价值与唯物史观这两大理论成果相对应的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当然其对应的也就是在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历史形态下的历史哲学与一般社会形态上历史哲学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是从经济层面对唯物史观的详述、探究和发展,然而唯物史观则是对研究剩余价值进行的高度的理论总结,是一对细化和总结的关系存在。唯物史观为剩余价值的发展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方向引领,相反的是剩余价值也同样促进了唯物史观内涵的完善、科学论证基础的丰富与发展。由于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探索发现,促使社会发展加快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德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却多次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和谴责。海德门与马克思的交往过程及其关系破裂原因值得后人进一步探究。虽然海德门与马克思的关系最终走向破裂,并因此备受批判,但他仍对马克思大加赞扬,尊称其为十九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并高度认可、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跨越理论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交往理论及世界历史理论为逻辑与理论前提,通过对人类历史演进的具体研究,特别是晚年对俄国社会前途的思考,形成了跨越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无论是对于理解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丰富的辩证思想,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在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构成、运行和发展向度等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范畴不仅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自身。在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即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心理、思想关系。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方面,他指出有机体的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等级序列和因果关系;社会意识自身有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机体还具有整体性,许多环节共同作用推动有机体运行。在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向度方面,他认为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自选择性都起着作用。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有机体演进过程的认识存有明显的缺陷,最终陷入了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诺思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因而其分别构建的国家理论也是不同的。在其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构建目的和分析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某种共性。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比较起来,诺思的国家理论没有马克思理论观点的完整性、体系性和严密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西方理论界的历史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其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对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也逐渐被模糊。具体表现是:阶级分析从政治领域置换到社会领域,阶层分析代替阶级分析;承认阶级存在,但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被否认,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被消解,中产阶级或技术阶层在社会变革中的统治作用被推崇。  相似文献   

7.
罗默把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进行了拓展 ,认为剥削的存在始终是以财产关系的存在作为前提的 ,从而提出了公有制下的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与剥削关系 ,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这一为人关注的敏感问题。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深化对剥削问题的认识。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标尺,从主体价值视角出发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形成了其唯物史观中独具特色而又贯穿始终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当前,全面理解并科学把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科学定位现在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深入理解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也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空间在承载着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同资本、技术、劳动力一样,是一种基础性生产要素。无论是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应该对空间的重要性予以重视,对于空间的规划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同时,也要系统地进行。在新时代条件下,空间作为一种基础性生产要素,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当代中国城市经济科学、有序地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对新生产力理论的拓展主要体现在:突出了“以人为本”,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与以人为本的协调统一;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拓宽了生产力发展的领域;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体现了新生产力发展理论中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深化了对科技进步的认识,统领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进一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建立了完整的所有制理论,同时提出了内容丰富的财产所有权理论。马克思主张区分所有权与所有制,消灭异化劳动下的私有财产.他所主张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不产生异化劳动的个人所有制。回到马克思,就是要建立公共财产与私有财产一体保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产制度,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适用,对于指导我国完善当前城市国有土地出让制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圈地热,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失衡以及土地出让中的腐败等问题,需要依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和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跨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使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这一理论成为他晚年提出跨越论的依据.跨越论是世界历史理论的辩证的、具体的运用,同时也是对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略论马克思与列宁的理论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承认马克思和列宁之间存在着理论差别并认真地加以分析和比较.这种分析和比较应当以他们各自的思想主流为依据.马克思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并以此作为一切社会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考完全是以对资本主义进程发展规律的分析为基础.列宁在自己的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策略体系,体现出的是高度强调富有自觉性的意志和组织力量的历史创造力.对这种差别,不能简单解释成"经济决定论"和"革命唯意志论"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应当到时代差别中去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向中国学术界散播,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一种不容忽视的后现代语境。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受到了后现代话语的洗礼和冲击,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合法性也遭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此,唯物史观应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这种自觉和自信,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而且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价值理论的经典论述使价值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乃至哲学世界观。人类社会与自在环境是以部分与整体的逻辑在矛盾中统一,自始至终人们便乐于从社会观念出发以寻找价值为动机将这一切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部分而又使之保持联系。价值不曾凭空产生,它似乎始终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建立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思。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  相似文献   

19.
20.
时代主题是时代中的主要问题,体现了时代中的主要矛盾、规约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规定了时代的划分、理论和实践的合时代性。在革命时代,马克思力图激发无产者的阶级意识。从当代发展的时代主题来看,拉克劳和墨菲对阶级意识的消解具有合时代性,但这种二阶主体的破碎仍然在一阶的社会对立的境遇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