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7,(8):29-30
毛泽东、朱德两次被包围,林彪疏于警戒,挨毛、朱批评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露村召开前委、红四军、红五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及边界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传达、讨论党的“六大”文件后,大家对反“会剿”策略进行讨论。湘赣两省国民党军3万兵力,由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总指挥,湖南省清乡会办何健为代总指挥,兵分5路,进行第三次“会剿”,企图一举踏平井冈山。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以来,国共两党两军围绕根据地的斗争就开始了。起初是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一省或数省的“进剿”、“会剿”,进而发展到国民党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围剿”。我各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坚持开展反“围剿”斗争,其中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率领红五军上井冈山,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反“会剿”,率领部队重返井冈山扩大根据地,在一系列斗争中,建树了卓著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红色三兄弟     
1929年,闽粤赣三省之敌对闽西进行“会剿”。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暴动后的才溪进行第一次“扩红”,年轻人纷纷报名。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09,(1):55-55
1928年5月上旬,湘赣两省的敌军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联合“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配合红军主力作战,贺子珍接受了军部交给她的一项特殊任务:秘密潜回永新,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有关情况,回来向军部报告。出发前,毛泽东嘱咐她说:“你这次到敌占区去,是深入虎穴,既要大胆机智,还要小心谨慎。我等着你胜利归来!”  相似文献   

6.
张宗逊:起步三湾御卫党中央名震大西北在开国上将中,张宗逊的革命资历、职务、威望、战功等综合指数算是数一数二的。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上将中,张宗逊的入党时间之早排在第五位,他是参加过第一次北伐战争的4人之一,是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5人之一,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过历次反“进剿”、反“会剿”、反“围剿”的4人之一.是有黄埔军校学历的7人之一.而他的年龄在47人中则不算大.排在中间的位置,可谓资历深厚,年轻有为。  相似文献   

7.
王卫斌 《党课》2010,(23):116-117
1929年初,蒋介石调集6个旅18个团共3万大军,叫嚣要“直捣井冈山老巢,活捉朱毛”,兵分五路向湘赣边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不得不离开井冈山,在外线出击赣南、闽西一带“打圈子”。  相似文献   

8.
(三)闽西革命高潮的兴起,红色区域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六月间,蒋介石电令江西军阀金汉鼎集中于瑞金、汀州,福建军阀张贞向龙岩、连城靠拢,广东军阀蒋光鼐向永定、上杭集结,对闽西红色区域实行三省“会剿”,并任命金汉鼎为“会剿”总指挥。在敌人“会剿”之初,闽西特委和四军前委对闽西工作曾有这样的计划:“(1)我们  相似文献   

9.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赣西南苏维埃区域向赣东扩展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  相似文献   

10.
[红船纪事]强敌跟追下盘旋式打圈子战法,是毛泽东在敌强我弱时指挥作战的特点之一。从井冈山斗争到开始长征,可以概括为四次反进剿,三次反会剿,五次反围剿的过程,除第五次反围剿都采用了盘旋式打圈子的战法。毛泽东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善于跟敌人周旋,善于打游击战,是世界上游击战争顶尖级的高手。  相似文献   

11.
郭德宏 《党史文苑》2011,(6):4-5,15
80年前的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在这之前,红军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在井冈山时期曾几次打破敌人的"会剿",但无论是面对的敌人数量,还是战斗的规模,都是不能和第一次反"围剿"相比的。当时,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九年初,红军第四军为了击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向赣南、闽西进军。三月至六月,红四军先后两次入闽,与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的闽西地方武装相配合,消灭了闽西主要的反动武装,相继攻克长汀、龙岩、永定,初步奠定了以龙岩、上杭、永定三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红色区域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工农武装,开始实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1,(3):F0003-F0003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在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后,红四军接连击破姆民党军队的三次“会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07,(12):F0003-F0003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指挥部,主要战场之一,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在中央苏区期间,宁都诞生过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5.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蒋介石调动闽粤赣三省共约3万兵力对朱毛红军与闽西苏区展开的“三省会剿”,紧锣密鼓地开张起来。江西之敌金汉鼎之第12师4个团相继抵达汀州。其前锋于7月29日进抵长汀河田。国民党福建各部由漳州、泉州向闽西逼近,  相似文献   

16.
川陕苏区的“娃娃军队”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川陕会剿”,红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12月,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以配合红军作战,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冲破蒋介石“川陕会剿”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胸怀博大的诗人,在他众多诗词创作中,其中《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就是在古田会议前后构思创作的。 一、《清平乐·蒋桂战争》 1929年1月,国民党湘赣两省“会剿”军总指挥部在江西萍乡正式组成,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约3万人的兵力,分5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闽西进军。当时,国民党军阀蒋桂两派处于临战状态,“追剿”红四军主力的江西国民党军第二十一旅、三十五旅奉命撤回,准备参加对桂系作战。驻守长汀的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  相似文献   

1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立法工作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立法工作浅议□张明之(一)1931年至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刚刚结束第三次反“围剿”,又接连进行第四、五次反“围剿”的极其艰难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广泛开展了立法工作,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卓有成效地加强了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  相似文献   

20.
四、“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区域的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为了扑灭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福建都是主要的战场之一。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闽西军民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