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要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0333亿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棉花、油料和糖料产量分别达到680万吨、3200万吨左右和1.2亿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稳中求升。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400万吨、3000万吨和420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1949年的1.1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5.3亿吨。其中,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大幅度提高,由每亩68.6公斤增加到310公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3.
刘凤岐 《奋斗》2009,(2):24-25
自1992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庆安县在省市农业综合部门大力支持下,特别是2002年以来,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优势条件,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争取资金和项目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迅速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率快速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5项,总投资2300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0700万元,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1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次变革。同时,通过坚持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攀登新的台阶。特别是农村改革以后,发展进一步加快,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由1978的2523公斤/公顷增加到1998年的5800公斤/公顷。从1949年到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到49000万吨,增长4.3倍;棉花产量由44万吨增加到450万吨,增长10倍;油料产量由256万吨增加到2314万吨,增Rg倍;水果产…  相似文献   

5.
支树平 《求是》2005,(3):27-28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1996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万吨、4000万吨两个大的台阶,不仅满足了全省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4年粮食总产量约为4260万吨,比上年增产69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实现协调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左右,8年来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总结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抓住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河南省严…  相似文献   

6.
刘桦 《新湘评论》2007,(11):54-54
抓住增长点,建设村民富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慈利县立足县情做活文章:一是抓好特色产业,增长富民指数。在稳定88万亩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在全县建成30万亩杜仲、22万亩柑橘、20万亩双低油菜等8大特色产业基地。二是抓好劳务经济,扩大富民要素。首先是强化培训,提高务工者素质,使农民快富。  相似文献   

7.
张海莹 《实践》2014,(5):47-48
<正>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成立以来,抢抓机遇,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效益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节约了农业生产用水,实现了耕地面积、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植被、科技含量五个增加,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宁夏红寺堡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在近20万人的总人口中,农村人口17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红寺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点在农村、基础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他们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干旱带群众生存与发展、实现红寺堡新跨越的根本举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开发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2.8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左右,可实现产值1.3亿元。  相似文献   

9.
李希荣 《奋斗》2008,(11):48-49
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质好坏,直接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哈尔滨市现常用耕地2700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食生产能力保持在180亿斤以上,2008年粮食总量跨上200亿斤大台阶。在全球粮食供应趋紧.地、水等资源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依靠科技进步,贵州实现了农村粮食基本自给,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快速成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贵州省喀斯特岩溶地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土地零散、贫瘠、破碎,耕种条件差,不利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通过不断稳定粮食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促进粮食平衡增产;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好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等基本建设项目;加大中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1.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工作及粮食产业的发展。作为宁夏的粮食主产区,灵武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大主题,以工业的经营理念促进了粮食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发展水稻12万亩,玉米11万亩,小麦1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78亿公斤。全市有各类粮食经营户60家,形成了新华桥、崇兴、郝家桥等3个粮食产购销集散中心,培育发展了兴唐米业、桂林精米、泽发荞麦、丹富面粉等6个粮食加工业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4年全市粮食行业实现总产值5.37亿元,其中粮食加工业3.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12%。然而,近年来受行业加工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以及产加销机制不完善、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等因素的制约,灵武市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步伐又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20,(3):64-64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延续连年丰收的好形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有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析,看总量,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标志着综合生产能力站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夏周青 《求实》2012,(Z1):164-166
如何建立资源高效利用、要素合理配置、农民持续增收、生态逐步改善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综合生产能力,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成败,更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社区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社区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和健全农村社区的经济功能;要系统分析,立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村改革在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经历了十多年时间。改革确实给贵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变化。农牧业产量不断增加,农业产值不断递增,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完善。据统计全省粮食总产量由1980年648.3万吨增加到1993年的869.5万吨左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07,(1):58-58,F000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宁夏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6万人.粮食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12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以上.居西北地区之首。  相似文献   

16.
彭迈 《学习论坛》2005,21(4):11-1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秀梅 《学习论坛》2005,21(4):13-16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报刊拾零     
【据《人民公安报>报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创造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跨越的世界奇迹;1988年粮食总产量不到8000亿斤,1993年超过9000亿斤,1996年突破1万亿斤大关——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举世瞩目的“三级跳”。 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得益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1988年亩产478斤,到2001年亩产达到568斤,增长19%。这使得近年来我国人均粮食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大幅下降,粮食产需出现较大缺口.2004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政策,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各地也做了大量工作,再加上市场价格上涨,气候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出现明显回升,但仍有近400亿斤的缺口.2005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然而,粮食产需缺口却超过了上年.这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尤其是主销区的粮食安全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我国政府应在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米袋子"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吴海峰 《学习论坛》2005,21(4):9-1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