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其良  韩国章 《理论文萃》2008,(4):59-63,58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8年为恢复发展阶段,恢复党内民主的一些优良传统,同时尝试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探索党内民主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发展;1989年至1991年为维稳缓行阶段,党的工作侧重点放在消除“政治风波”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上,党内民主进程被迫缓行;1992年至2001年为稳步推进阶段,适应与契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1992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党的十四大在总结14年的伟大实践时指出:"这十四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学的视角切入"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两者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的争论,可以发掘其立论的共性,并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对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路径模式做出基本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可以归结为"现代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逻辑过程,其中民主化包括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两重面向.对于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路径模式,可以做出三个层面的基本判断.其一,现代化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强调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同时又必须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其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现代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逻辑过程;这一逻辑过程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正确选择,其内涵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其三,现代化的组织载体: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没有确凿可靠的组织载体,上述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和路径选择都无法落实,而从实际出发,这样的组织载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则为改革后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作为对新时代中国政治领域现代转型的概念表达,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成为有效诠释自主性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知识框架,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建设经验的全新总结与提炼。由于政治现代化建设本身是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围绕着重塑国家、国家建设、民主政治与国家治理等议题展开了不同阶段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尤其是“国家治理”命题的提出,不仅旨在实现人民民主形态的成熟与稳固,而且在理念、主体、结构与方式等层面发生了重大转型,为今后政治领域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为“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发展空间提供制度靶向。通过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时代特征、主题嬗变及发展空间,对政治现代化标准与理论扩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冠廷 《世纪桥》2024,(4):30-32
推进中国式民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断从原创性上对中国民主现代化理论作出重大贡献,通过其特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形成了中国式民主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民主现代化最新表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时代内涵,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确保高质量推进中国式民主现代化发展,还需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为指导推进中国式民主现代化发展,开创中国民主治理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已有160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现代化起伏不定、徘徊不前的局面才得到改变。在1921—2001年这个跨世纪的八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成功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二是以自己的初步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三是成功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要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科学选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从1978年进入农业现代化"起点阶段",到2007年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并且在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创建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农垦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正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工业化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再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四个现代化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最卓越的理论贡献之一。同时,他在政治民主化及思想文化现代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到了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高度,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贡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加快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伴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步,国家的产生和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是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了未经共产党组织同意提名候选的共产党员,在基层政权组织选举中竞争而使党组织提名候选人非正常落选的新情况,总体上看这种现象是在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以及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的进程中出现的,有其必然性,但也带来了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是把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义务及党员的权利义务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伟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程中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921年至1952年,通过民主革命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扫除体制障碍,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二是1953年至1978年,出于国家安全和赶超的需要,农业现代化必须服从于工业化的大局;三是1978年至2011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其中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80年代以包产到户推动农业发展阶段,90年代以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阶段,新世纪1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成为世界民族主运动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彰显出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中国对和谐世界的建设将成出更大的贡献,这进一步显示出新中国成立对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在于:一是他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史上困惑了几代人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证明,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多方面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从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和内在要求出发,依据当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条件,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是解决了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更新了社会主义观念。在政治上,他强调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并初步创立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从而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使中国现代化走出了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工作,成就斐然。党的干部教育具有前进性与曲折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政治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注重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的特点。现阶段,我们需要总结60年来干部教育的宝贵经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7.
西方世界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的改造、置换甚至彻底摒弃.通过对西方行政改革的反思和对中国科层制传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行政所处的基本阶段是科层制不足;在这一阶段科层制有其适用范围;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内需完善科层制以实现行政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本文在对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政治现代化是所有民族国家绕不过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现代化问题。对中国而言,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积累性改良,是一种既能保持社会稳定,又能逐步实现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根本性和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进行"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显著优势,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