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员作秀,是作风不正、操守不严和浮夸不实、弄虚作假的表现:对贪官来说,其作秀,更多的是为了包装,表演的目的是欺世盗名,以博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贪官往往是一边作秀一边贪腐,并边腐边升,性质十分  相似文献   

2.
大可 《党课》2010,(1):72-74
眼下尽管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个人利益的驱使,贪官还是不断现行,他们的“表演”还会继续粉墨登场。但是表演毕竟是表演,妆总要卸去,狐狸的尾巴也总要露出。所以,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21):51-51
在第32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国家粮食局倡议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这一倡议得到了湖南省粮食局长等官员的响应,却也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这是“作秀”。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日。每到这日,各地的执法部门、职能管理部门等就会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各种活动。有的搞打假图片宣传、有的举办辨别真假商品实物展览、有的搞食品卫生知识咨询等等。这些活动当然是及时和必要的,既强化了消费者识假打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又增强了人们依法打假的信心。虽然如此,可有些部门参加打假活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在表演“作秀”。有的职能管理部门平时不作为,群众不举报他不行动,这天却上街全体着装在摄像机前搞“打假宣誓”。有的打假活动还请来管弦乐队和腰鼓队,吹吹打打,美名日:壮打假声势。…  相似文献   

5.
叶丽雯 《党课》2008,(5):70-73
现在的贪官们大都学会了一套“包装”、“作秀”的本领,开始还真是欺骗了许多善良的老百姓,可随着腐败分子一批一批被揪出来,他们“包装”、“作秀”的骗术也大白于天下。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识“假”的本领,有人专门把这种现象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作秀坑人     
郭庆晨 《党课》2010,(5):123-124
秀,是事物所体现出的外在美。不论是指禾类植物的花、草类植物的果,还是泛指的状貌优美出众,无不是外在美的表现。中国的古谚讲“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很难被他人掌握,“内秀”也很难被一眼看穿。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份,受组织指派,我从省统计局到博爱程村驻村。由于在换届选举中,没能选出村主任人选,只有一人当选村委委员。这样在班子建设方面就有点特殊,当时镇党委根据程村的实际情况,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上,确定由我任村支部第一书记主持全面工作,两位落选竞争对手程老四和李老六分别担任支部副书记,新的村“两委”班子算是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多例贪官被骗案例,让人可气可叹。本文选取典型,以揭示骗子骗术之拙劣,贪官之昏庸。  相似文献   

9.
王冰 《求贤》2007,(3):43-44
从来贪官爱“作秀”。根据近年来媒体披露的种种贪官伪装术,择其要整理出贪官们“作秀”惯用的18种招式。  相似文献   

10.
他们演绎着现代版的“学而优则仕”:“乌纱帽”下,有一顶货真价实的博士帽。  相似文献   

11.
王翔 《党课》2006,(12):42-45
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时不时地要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廉明……揭示一下贪官的作秀伎俩,对我们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揭露其腐败行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郭庆晨 《党课》2011,(13):125-126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可以说是我所知道的评判官员政绩优劣的最为经典的概括了。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官员在位的时候,有权有势,有上司保着,有下属护着,寻常百姓的命运都捏在他的手里,所以没人敢说“不”字。  相似文献   

13.
官也好民也罢,有兴趣爱好,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些“雅好”牵扯上利益,就变得只“雅”不“好”,成了“稚贿”脸上那层堂而皇之的面纱。爱摄影“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坊间调侃,放到某位已被“双规”的高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他,其摄影作品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  相似文献   

14.
引文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有一句话很流行,那就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个时候还小,不是很清楚为什么骂,想来估计与意识形态有关、与姓社姓资较劲。然后一段时期,骂声渐歇,大家都一门心思挣钱去了。但最近一两年,骂声又起,充斥于媒体版面,蜂拥在网络空间,矛头所指,主要是贪官、奸商,甚至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5.
在一般人眼里,干部职业稳定,社会评价高,应该是“怨气”较少的群体。可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问题、矛盾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也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由此生出怨上级、怨下级、怨机制等种种“怨”来。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11):51
在第32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国家粮食局倡议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这一倡议得到了湖南省粮食局长等官员的响应,却也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这是作秀。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0,(12):62-62
中国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退休制度,不过只限于朝廷官员。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别称。“退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退休制度的核心是对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元涛  郭宣  雪松 《廉政瞭望》2007,(12):56-57
随着葡萄牙总理被指控"文凭造假"和韩国名流频陷"学位门"事件,官员假学历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假学历波及全球政坛已是不争的事实。《围城》里那张挖空心思弄到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如今正成为政客们的"烫手山芋"。  相似文献   

19.
吴钩 《党建文汇》2008,(4):11-11
那些接受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官员,为什么会出现不信科学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反常倾向?在我看来,官员迷信“风水”,说破了,是因为对未来命运自感无力把握、进而不得不求助于“鬼神”。比如一名官员不能确定按照自己的努力与正常的程序获得升迁,这个时候他就可能将利益预期的顺利实现寄托在“风水”上。再比如,贪赃枉法的官员在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的情况下,也更可能笃信“风水”以期获得庇佑。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3,(15):16-19
2009年,部分学者呼Ⅱ于“赦免贪官原罪”,在理论界引发关注;去冬今春,反腐败问题专家李永忠再次提出类似观点,激超更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如果我们用‘绝不赦免’的方法,可以推算,‘腐败杲账’只会越来越多,存量会越来越大,抵抗也会越来越顽强,最后可能出现鱼死网破,甚至鱼未死网已破的态势。”李永忠的这番表述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在“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