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吃鱼的哲学     
据史载,两千多年前,鲁国大臣公仪休是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后,有许多人争着给他送鱼。他命令管事人员一律不准接受,他弟弟不解,问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为何一条也不接受?”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并接着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须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管多想…  相似文献   

2.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3.
悟“饵”     
作家林纾曾写过一则随笔叫《湖之鱼》,文中记叙了他在杭州西子湖畔啜茗观鱼的情趣。他将豆腐干细嚼,吐在湖水中,群鱼聚而争食。林纾由此悟出,钓鱼的人在下钩前必先投鱼饵,诱惑鱼,后来鱼因贪食就一并将带钩的饵吞下去。但久而久之,鱼也懂得了“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的道理。所以,当再有大量食饵下水时,鱼就避开了。林纾因小见大,由鱼及人。在文末感慨地说:人置身于社会便犹如鱼栖身于大湖,其中也布满了“钩”与“饵”。但在大量的食饵面前能离饵、脱钩远去者,又有几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有少数人不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修养,…  相似文献   

4.
从公仪休嗜鱼拒鱼说开去文水千多年前,鲁穆公的宰相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担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正眼不看,并令家中管事之人,一条鱼也不准接受。他对弟弟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  相似文献   

5.
迷幻躄鱼 它的奇妙色彩让它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多种石珊瑚。每条鱼的花纹就如人的指纹一般,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6.
秦桧送错鱼     
秦桧当宰相时,宪圣皇后有一天召秦桧夫人人宫赐宴,其中有一道菜是清蒸淮河青鱼。皇后问秦桧夫人:“你吃过这种鱼吗?”秦桧夫人说:“这种鱼我吃很久了,而且比这个更大、更鲜,我明天就送一些进宫来。”  相似文献   

7.
指纹付款     
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一些鸟类甚至濒临灭绝:专家们指出,罪魁祸首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是指那些干扰生物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公仪休嗜鱼拒鱼说开去文水两千多年前,鲁穆公的宰相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提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却正眼不看,并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他的弟弟看到那么多四面八方精选送来的活蹦乱跳的好血都被退了回去,甚是可惜,...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2):116-116
鱼和人一样需要呼吸,如果水中没有氧气,鱼同样会窒息而死。德国和美国的海洋学家通过长年监测发现,许多热带海域的溶氧量,最近50年来下降了15%之多,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开放海域低氧区”,这些地方正在逐渐成为能淹死鱼的水域。  相似文献   

10.
狱一位老翁善于钓鱼,问其经验,答曰:“要钓鱼,先要问鱼爱吃什么 !”初听疑惑,细思顿悟。想那鱼藏水中,犹恐其不深,常常总要藏水底穴窟下,要钓之确实不易。但若设身处地从鱼的需要嗜好出发,想到“鱼爱吃什么 ?”制饵诱之,馋嘴的鱼儿就没有不吞钩被钓的。   从钓鱼想到钓人。不难发现,致人被钓亦因诸多诱饵。   常怀私利心,金钱是诱饵。人有自身,存有私欲,欲望过极,“黑眼珠里尽是白花花的银子”,只能惟钱是求。为了金钱,就什么也可以不顾,什么也可以去干,甚至不惜掉脑袋,铤而走险,杀人放火,贪赃枉法。   肠胃有…  相似文献   

11.
海风 《党建文汇》2006,(1):53-53
41岁的周梅是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双龙村人.周梅和丈夫过去一直以种田为生。农闲时.他们偶尔也去河里捕些鱼去卖,以维持油盐开支。2000年5月的一天.周梅夫妇俩去江里捕鱼,捞上来的鱼没多少,而鱼的食物——水中的红虫(学名丝蚯蚓,生长在又脏又臭的河道里)倒有不少。城市里人喜欢买虫子来养鱼、喂鸟,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党课》2008,(6):123-123
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周身无鳞多黏液,凶猛食肉,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鱼——鲇鱼。 上世纪中叶,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不奏效。  相似文献   

13.
抱塘村溪流纵横,村寨中处处有水,山有多高水便有多深,有水有鱼,让人感到大自然充满灵动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贿赂,在古代又叫苞苴,本意是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可见,较早的贿赂无非是送鱼肉。春秋时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公孙仪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按人家的意愿办事,就难免要犯法,一个正直的人不该这样做。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还能吃到鱼吗?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公孙仪的话,道理再简单不过,可惜后人在面对“鱼肉”时乱了方寸,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党员一件事     
恒台县起凤镇鱼二村58岁的妇女田爱花被选为十大“孝感淄博”楷模之一,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当之无愧。鱼二村党支部书记巩子清说:“30多年来她一直像伺候亲生父母那样照顾相继卧床不起的公公婆婆,有这样好儿媳,是老人的福气,也是我们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6.
1957年,谭传华出生在重庆市万县(令万州区)农村。1976年,18岁的谭传华下河捞鱼,不慎被雷管炸掉右手:在那个年月,一个失去右手的残疾人在农村就是一个没有劳动力的人,也就等同于一个废人。  相似文献   

17.
鱼与欲     
伏而泰的《查第格》一书中,有一段很精妙的对“鱼”和“欲”的描写,读来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8.
食物营养14问(下)用什么方法烹调鱼最能保存营养?一般认为清煮的方法较好。但煮鱼的时候一部分维生素和矿盐会在水里溶解,而煮过鱼的水并不一定像肉汤一样被人喝掉。如果在炉子里或是包着锡箔烤鱼,养分损失得较少,而且同样容易消化。哪一种油的脂肪含量最少,因而...  相似文献   

19.
    
记忆中,我见过不少湖光月色。那些湖虽也算不上什么名湖,但毕竟它们也具备了不少湖的特征。湖上有船有人,湖中有草有鱼,湖畔有树有花。在这种韵味十足的湖畔赏月,即使孤单一人,亦会使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0.
深水鱼:研究显示,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并且牙齿健康,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最主要的是他们把鱼当作主食。香蕉: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