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评价说,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一条河,到鲁迅这儿成了一个湖,以后五千年,五千年以后,中国 文化的河水都将从这个湖里流出来。 11月30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了 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这一版 《鲁迅全集》共18卷,比此前的 1981年版增加了两卷。全集共计创 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 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增加的 内容主要是近20多年来陆续发现的 鲁迅的佚文佚信及其他文字。  相似文献   

2.
<正>战士的生活鲁迅是战士,但战士也需要生活,如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所言:"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实际上,鲁迅并非如常人印象中那样高大威猛、金刚怒目,而是矮小瘦弱、和蔼慈祥。许广平在回忆录中说,在平时,鲁迅对敌人说话也是少愤怒的。生活中的鲁迅幽默、随和,喜欢笑和开玩笑,萧红、章衣萍等人的回忆文章中都有所提及。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道:"鲁迅  相似文献   

3.
袁良骏 《学理论》2008,(1):88-88
近年来,盛行一句所谓鲁迅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且不管这句话的对错,问题是你查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名言”的踪影。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鲁迅的话,而是别人望文生义、节外生枝出来的。那么,鲁迅的原话是怎样说的?不妨原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要读懂鲁迅的杂文,甚至要明了题名之由来,是不能不知道其背景的。比如,鲁迅为什么给他后期的几个杂文集取名《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些集子中,那些“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犀利的杂文,究竟因何而发?这都得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鲁迅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关系。鲁迅自己也说:“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申报》的《自由谈》开头的;集一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篆刻     
伏琛 《瞭望》1991,(22)
鲁迅先生曾于1914年写过一篇有关篆刻的短文,收于许广平编的《集外集拾遗》,这是仅见的鲁迅谈治印的专文,题为《<蜕龛印存>序(代)》。后来他虽无暇注意及此,但他游览过杭州的西泠印社,对这个专门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机构颇为重视,也很关切。 川岛(章矛尘)在《鲁迅先生1928年杭州之游》一文中,曾记述了鲁迅游览西泠印社的往事。此次游杭,鲁迅偕许广平同来,自7月12日晚至17日展,前后游憩了四天,这在鲁迅辛劳的一生中,是很难得的数日之闲。 鲁迅到杭州的第二天,就由郑奠和川岛陪同前往西泠印社。他们在“四照阁”  相似文献   

6.
一本精美的手拓本《鲁迅译著书名印谱》,在纪念鲁迅一百年诞辰的日子里由西泠印社编纂出版了。这是印社社友为纪念鲁迅活动献上的一份礼物。 西子湖畔的西泠印社,创建于公元一九○四年,是我国著名的金  相似文献   

7.
伏琛 《瞭望》1989,(52)
自1936年8月《作家》月刊刊载了鲁迅先生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后,从此使徐懋庸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沉痛记忆。但是,在此之前,徐懋庸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是很好的。鲁迅曾对他主编的《新语林》给予过大力支持。 30年代,杂文、小品、随笔极为风行,因此这方面的刊物也特别多,提倡幽默、谐谑、趣味的有林语  相似文献   

8.
陈漱渝 《民主》2023,(2):46-48
<正>在历时一个多世纪的鲁迅研究史上,冯雪峰的地位可谓无人能够替代,影响可谓无人可以超越。鲁迅生前评论他的文章就已汗牛充栋,但被鲁迅本人认可的,除了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序言》之外,另一篇就是冯雪峰撰写的《关于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7月中旬,捷克汉学家普实克准备出版他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捷文版,希望鲁迅亲自作序,并推荐一篇论述鲁迅文学地位的文章。鲁迅感到瞿秋白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太长,又专论杂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名教中”人”撰的《好逑传》,一名《侠义风月传》或《风月好逑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列于“明之人情小说”一章里;孙楷第因清初人夏二铭在小说《野叟曝言》里曾引过这书,认为它是清初人所作。(见  相似文献   

10.
张丽华 《侨园》2013,(10):51-51
<正>鲁迅和梁实秋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名人。只是,这两个人却代表着中国文化两个截然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鲁迅是中国文化史上锋芒毕露的人物,他敏锐的目光时刻关注社会和人性最疼痛最真实的地方,这是人们喜爱、佩服鲁迅的所在。梁实秋则是当时的散文作家,他的目光所及,多是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充人了小资情调的感悟,深得许多时尚男女的青睐。人生态度和生活立场的不同,使鲁迅和梁实秋之间并不和睦,他们有过非常激烈的论战。当年,梁实秋从美国回来后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卢梭论女子教育》的文章,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一无是处。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深  相似文献   

11.
谢狱 《瞭望》1988,(45)
中国新兴的版画,成就巨大,这是和鲁迅先生的热心倡导分不开的。鲁迅热爱版画,则是由来已久的事。知堂老人晚年写的有关鲁迅童年时轶事,每多这方面的记述。 我们记得,1933年间,鲁迅与郑振铎合编了《北平笺谱》以后,兴致颇好,两人决定继续合编《图版丛刊》,拟介绍宋、元、明以来中国彩色和单色版画于世人。目的是:一、让中国的现代画师了解中国古代人物、屋宇、器物,免得他们误把广东饭馆的现代器物当作唐代器物来描绘;二,让外国画家了解古代中国的风俗民情,免得这些艺术家“画五六百年前的中国人,也戴红缨帽,且拖着一条辫子,站在牌楼之下,而远处则一定有一座塔。”(鲁迅语)  相似文献   

12.
王丹荣 《学理论》2011,(15):290-291
鲁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已为数不多,但是先生小说的语言艺术值得师生探讨。《祥林嫂》、《阿Q正传》和《祝福》这仅存的三篇小说在词语锤炼、句式选用、修辞格使用上具有创新意识。修辞艺术的分析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男人扮女人     
鲁迅《野草》里有一篇《立论》,说讲老实话的必挨打。这因为,老实话常常令人扫兴,煞风景;于是逆耳,于是拗众,远不如到处撒糖精之有趣。鲁迅本人也因偶尔说些按理无可非议的老实话遭到讥贬。如他反感于“男人扮女人”,说过几句不敬之词,实在不知错在哪里?本来这玩艺是旧时代封建礼法和习俗的桎梏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扭曲人性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发过一次怪论:“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见《小杂感》)有位确实是鲁迅研究的专家说:不对,女人也有妻性。可惜他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没有说明他看到的或想到的女人的妻性是什么,无法判断他和鲁迅的分歧到底在哪儿。 闻一多先生以新诗名家,然后又专攻中国古代文化。他的论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诸作,蔚为大家,誉满学界。有一次他直接指出:妻性就是奴隶性。这使我非常佩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12)
正今年是笔者的父亲金性尧和母亲武桂芳诞辰100和101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笔者应《民主》杂志之邀,撰述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父母亲与鲁迅先生及其夫人许广平之间的友好交往。父亲金性尧,笔名文载道,20世纪50年代加入民进。18岁时曾因仰慕鲁迅先生,向其请教写作杂文,与其有过四通书信来往;鲁迅先生逝世后,与母亲一起参加过鲁迅葬礼,还在许广平先生家中校勘过《鲁迅全集》,之后还主持编辑过《鲁迅风》杂志。2007年父亲去世,周海婴先生听闻致电表示哀悼,并对我讲我父亲当年和许广平先生是关系较为密切的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首先填补这一空白的是肖裕声,1988年5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的军事活动》一书.姜思毅在该书序言中培  相似文献   

17.
牧水 《民主》2013,(4):31-36
1894年10月28日,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出生在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家庭。1932年"一·二八"沪战爆发后,叶圣陶与鲁迅、茅盾等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翌年,加入鲁迅、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6月,他与鲁迅、夏丏尊、  相似文献   

18.
忻中 《瞭望》1983,(12)
毛主席是一个终身酷爱读书学习的人。他除了爱读马列著作、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文学、军事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的著作外,还十分爱读鲁迅的著作。 说到毛主席爱读鲁迅著作的事,还得先从延安时期说起。一九三八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的《鲁迅全集》出版之后,毛主席有幸得到一套。毛主  相似文献   

19.
伏琛 《瞭望》1988,(49)
鲁迅买《文始》 《鲁迅日记》1932年8月11日记云:“下午同三弟往蔡先生寓,未遇。往文明书局买杂书四种,27本,共泉(钱)5元……”文中所称“蔡先生”指蔡元培;“买杂书四种”,查“每月书账”,其中有章太炎著“《文始》二部二本,0.60(元)。” 鲁迅为什么买《文始》,并且一买就买了二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晨光文学丛书》、《良友文库》、《一角丛书》……一部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化高楼”,出自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大家之手,而他们又与一个名字紧紧相连:赵家璧——一位将一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