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是影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一生所创作的诗词虽然只有几十首,但运用典故却随处可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最常用的三个典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探究毛泽东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中的一些深层意味,这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创作的诗词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精神形态,毛泽东诗词是其中的典范。毛泽东诗词"话"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艺术表达,人民大众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艺术刻画;毛泽东诗词是大众的"话"——寓马克思主义真理于大众化的典故,具有民歌化的大众作风,开拓大众口语的新境界;毛泽东诗词用大众的"话""话"大众,具有鲜明的人民大众性,是二十世纪中国大众的诗意"话"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著作典故的运用与毛泽东的文化性格黄世贤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及其思想进行深入探索,以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风格、中国特色及毛泽东的文化性格已成为理论界毛泽东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从毛泽东著作大量的引经据典中,同样可看到极其深刻的内涵。他在典故的...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毛泽东诗词充分反映了他语言运用上的天赋与才华,文章通过对其诗词的具体分析,对毛泽东诗词中语言的大众化、语言的锤炼及典故、成语、神话的活用等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文词语典故辞典》已经完稿,它的出版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学习毛泽东著作、诗词的工具书。全书共收录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著作诗词、书信、讲话中的词语、典故两千余条,逐条加以注释。每条注释,先作词义介绍,继而讲清该词语的来历、出处,重点列举出毛泽东运用该词语的时间、诗文篇目以及例句,并标明引文出处,最后对该词语在毛泽东著作、诗词中的确切含义,根据需要与否,酌情作出必要的解释。有这样一部辞典,对于读者理解毛泽东著作、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的深刻含义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25):70-70
从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看,文学可视为文化的象征性表述,是对文化的聚焦,也是对文化的放大。故此,诗歌往往可以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表征。如唐诗之于盛唐,宋词之干两宋,《荷马史诗》之于古希腊民族。在这样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毛泽东诗词就是他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文化丰碑。沙先贵著的《毛泽东诗词文化解读》一书重点从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情...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在重庆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年会,同时举行的还有重庆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大会。近100名代表共聚山城,纪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发表60周年,共同探讨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二届会长贺敬之以书面方式致开幕词。开幕词指出,60年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这次发表轰动山城,传遍全国各地,使世人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这首咏雪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珍品,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词的发表与传世,是中…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与毛泽东的诗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 《发展论坛》2003,(11):70-72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有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对古典诗词很有研究,造诣很深。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据《史记》记载,第一本诗集《诗经》,是孔子从三千多首诗歌中选出编就的。当时的诗歌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历代都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写出千古流芳的佳作,形成一条诗的长河。但就其气魄的雄浑博大,内涵的深厚广阔,没有能与毛泽东诗词相比的。他的诗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更倾倒一些专家学者,诗人臧克家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常以诵读毛泽东诗词为乐,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9.
张建徽 《求实》2006,(Z3):291-292
毛泽东是一个不尽的话题,毛泽东诗词也是一个不尽的话题。面对几十年来对毛泽东诗词欣赏、研究的众多成果,本文并不对某一首毛诗或毛词进行阐释,而试图整体上从文化的、文学的角度,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粗线条的解读,亦即从人文的角度,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但是以游泳为题材和主题的佳作却为数不多。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文人绝少有善于游泳者。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可谓在中国的诗词史上独领风骚。先让我们看全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11)
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2017年7月26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与中共固原市委宣传部、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宁夏固原联合举办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主题研讨座谈会。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12.
林容  花传国 《求实》2003,(11):11-13
毛泽东一生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毛泽东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批判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宏扬与光大。但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6,(11)
正诗人贺敬之在1996年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曾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面貌和灵魂,单单靠对这个民族物质文化生活外观的浏览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深入研读那些对这个民族产生具有历史永恒价值的文化和文学名著。要想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读的经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泽东诗词的。作为诗词中的瑰宝,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理解,蕴含着他为古典诗词注入的新鲜血液,蕴含着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既是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又是毛泽东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形成雄浑、豪放、壮丽、优美的艺术风格。臧克家曾说,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毛泽东诗词广泛传播与普及,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本文撷取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诗词创作、传播、研究过程中的若干珍闻、要事和重要成果,以期加深人们对这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辨别传抄的毛泽东诗词的真伪 ,二是有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所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 ,三是有助于弄清毛泽东修改自己诗词的情况。考察版本的来历 ,考察同版本内容相关的人和事 ,可以为判断毛泽东诗词的真实性提供主要根据。研究各种毛泽东诗词版本、特别是 1 95 7年以前的版本和海外版本 ,了解其发表的日期、载体、发行范围和数量 ,搞清毛泽东诗词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在社会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对每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加以科学的比较 ,也有助于弄清毛泽东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诗词的 ,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诗史互证,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一个传统。以诗证史,可使历史生动丰满、文采飞扬;以史证诗,同样可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研究毛泽东诗词,如能深入毛泽东诗词生成的环境,依据诗词内容探究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同时又借助中国革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共写了四十来首诗词。研究这些诗词,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要和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发生的历史巨变,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过程结合起来;第二,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国际背景结合起来;第三,要和毛泽东的历史发展观结合起来;第四,要和毛泽东的文艺主张特别是他的诗论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它的思想内容,也要重视它的艺术特色;既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诗词中反映的精神风范,也要把研究和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毛泽东诗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诗教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是毛泽东著作研究资深学者吴直雄研究员继《毛泽东楹联艺术鉴赏》(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5月版)、《毛泽东妙用诗词》(上、下册。京华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的菊香书屋里,摆放着大批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的书籍,给每个前来瞻仰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阅读大量的古典诗词,关心中国古典诗词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探讨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他和当时任《诗刊》主编的臧克家同志的面谈和书信往来,反映着毛泽东同志对发展中国新诗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20.
旧体诗词能否有所突破、“新体诗歌”能否得以确立,毛泽东诗词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新的时代内涵同旧的艺术形式之间如何实现协调一致.毛泽东诗词虽是旧体,但它把美景、深情、大事、哲理融为一体,其内容使诗情、诗思、诗意、诗味都达到了新时代才有的高度,让人看到的是现代中国的活的姿影,体悟的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不朽的精魂.毛泽东诗词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旧体诗词要想有所突破, “新体诗歌”若能建立,还需要有艺术形式上的改进,铸造出一种源于旧体又异于旧体的新体式来.毛泽东寄希望于自由诗、格律诗、民歌能“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这种“新体诗歌”,实质上是推动诗歌保持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血脉联系,外国诗歌只作参照,写诗少用古典,多造新词,也就是要汲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