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店名就这样文化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步街头,眼球总会被那些五花八门的商家字号、五彩缤纷的行业旗帜、五光十色的店铺标牌、五颜六色的商业门联所吸引,尤其是那无奇不有的店名,或中或洋、或新潮或复古、或显露或隐晦、或高雅或粗俗……既折射出当代商人空前活跃的思想观念,也折射出当代商人心态的多层次性、多变化性,店名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评说。千奇百怪的店名崇洋媚外型:即用外国的地名、厂名、店名、商品名、商标名等来命店名。如“希尔顿酒店”、“白宫夜总会”等,在一些大中城市,洋店名随处可…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付海宾  李广鹏 《传承》2007,(5):60-6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的时代主题,遵循了社会历史和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决策,深刻理解社会文化机制的思想渊源和现状,有助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化,不仅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把人与动物相区别开来,而且不同社会的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人格、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文化的变动也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格变化和心理变化。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大变革时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广泛,这种交流、变化必然会在人们心理掀起波澜,从而打破人们已有的心理平衡,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文化不适应症就是由文化的差异性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表现可描述为四个阶段。为克服文化不适应症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占有着人,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为我们从特定社会人群的角度研究一定时代的文化提供了某种可能性与必要性。青春文化便是从青年人的文化选择、文化观念和文化创造的视角研究时代文化问题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研究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青年人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以及他们的文化心态对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影响,都决定了青春文化在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不可小视的地位。而且,青春文化是一种承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带动了文化观念的更新,而文化观念又是理论化了的社会心理.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历来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是社会思潮的温度计.因此,深入了解作为时代传感器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对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已经从一个边缘学科发展成一个当今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作为欧·亨利名篇的《麦琪的礼物》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选择圣诞礼物的方式、购物行为和心理,展现了美国社会二十世纪初消费文化的一个缩影。文章试图在消费文化语境下通过分析故事所处的时代、消费文化的符号特征和心理消费重新诠释《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8.
"超女现象"的社会文化分析与青年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女"作为青年和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公众文化现象,其火爆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它的风靡证明青年娱乐、成长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正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何理性对待"超女"等类型的文化现象并形成对青年工作的推动和发展,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建成需要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对法治的利益、价值和路径选择形成普遍的认同。我国由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法文化蕴含的优秀因子,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法律文化心理,成为维系民族延续性和时代性的纽带。优秀传统法文化浸润法治社会建设是立足现实需要和二者自身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法治社会建设从传统法文化中汲取营养、择善而用,将传统立法、吏治、司法和德治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运行机制中;传统法文化在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与转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二者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法治社会建设治理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青年的时代 ,是青年引起社会注意、青年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青年文化受到大众模仿 ,并风行于世的时代。从青少年这个特定群体中发现的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或集聚所形成的青少年文化 ,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社会系统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青少年文化 ?教育工作者应在人类文化的跨世纪转折中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呢 ?  相似文献   

11.
罗贤英  罗艳  王洋 《传承》2012,(2):68-69
历史传承即文化传播与延续,社会心理即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述。为便于理解,历史传承与社会心理可以通俗地称为:意识形态与文化。社会心理包括社会意识形势和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指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作为观念形态与社会心理加以传承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反哺:生发动因与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社会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原本由父及子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或代际"颠覆"。造就文化反哺的动因包括社会变迁的提速、同辈群体的影响和大众传播的普及,而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则在于它改变了文化或文明传承的方向,或者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如果说文化反哺现象从共时态角度说算是"只此一地",那么从历时态角度说则堪称"只此一次"。这两大特征赋予包括"文化反哺"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嬗变即我们所说的"中国体验"以独特的社会价值,也使当代中国目前仍在延续的这场转型有可能避免沦为单纯的财富增长或GDP堆积。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青年对社会文化的艰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文化作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的结晶,不仅表现为知识结构、科技水平,同时还表现为民风民俗、伦理道德、法律观念、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理等。一定社会的文化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社会文化又是一个庞大的意识形态系统,其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沿袭,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还包括反映该时代和社会(甚至一个时期)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乐农 《前沿》2005,(6):181-184
大学精神应该包含开放兼容、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等内容。它具有文化的创造性、功能的先进性、管理的民主性及社会教育性等特征。大学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在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中居于引导和统领的地位。任何时代的文化精神,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这种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必须对传统的文化理念、文化意识、文化心理等进行整合、梳理和吸收。我们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追溯,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为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奠定稳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本文紧紧围绕“微时代”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及“微时代”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启示,探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平台等举措,试图构建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韦磐石 《人民论坛》2013,(2):190-191
要更好地发挥政治制度对社会心理文化诉求的支持作用,应该坚持主流政治文化的心理认同转变,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全面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坚持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文章分析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概念,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政治制度心理诉求,总结了政治制度下优化社会文化心理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方方 《长白学刊》2008,(3):131-134
近代新思想的冲击并未真正弱化儒家性别文化规定的关于男女性别角色定位的传统意义。处于过渡时代的社会心理,处处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矛盾特征:女子教育在被提倡的同时,又被无形中压抑;职业女性"被恭维和被赞扬"的同时,却又"被轻视和被排挤"。在此社会矛盾心理影响下的新女性,便是空有抱负和理想,却无法逃脱现实的羁绊,从而导致"理想倡导"与"现实选择"的不能合拍。近代知识女性的独身,恰恰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客观心态,而这正是近代社会的总体过渡性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屌丝"文化又是当代青少年青春情结的再现,体现深层的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机制的形成。探究"屌丝"文化生成与流行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把握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更好地了解与理解当代青少年群体,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西方法律信仰的形成与宗教信仰所造就的心理文化基础紧密相关。宗教之所以被信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人们(至少是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法律信仰也是人们对社会秩序追求的精神理念。西方社会有今天的法治,与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所造就的心理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汤丽芳 《求索》2011,(4):117-118,11
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追求和谐、公正是时代的主流。然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的基础性道德,它的建设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其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人们心理上的道德压力较弱;其二,传统文化和我国特殊历史经历对人们社会公德的意识有着不小的消极作用。因此,必需从制度化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