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据驱动建模是一种非因果关系建模方法,针对传统回归模型依赖于经验,含有主观和盲目因素的问题,在模型设定阶段不需要一个以既有理论(或假说)为支持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数据结构的分析,依据数据自身的变化规律,利用外推机制描述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从而有效解决数据量较少、预测模型拟合精度较低的问题,由此提供了一条普遍适用的建模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当从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二元角度分析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犯的法律因果关系是法律的拟制,纯正不作为的作为义务被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其事实因果关系不再考虑;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作为义务不是事实因果关系之因,行为人的不作为与事实因果关系是利用或者不中断的关系。不纯正不作为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是法律满足国民感情的权宜之举,因此应当严格限制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3.
对刑法因果关系,学界存在争议,主要有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说两种观点。由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因而把刑法因果关系分为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是值得商榷的。刑法因果关系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为了正确地认定某一具体的危害行为对其引起的危害结果应负的刑事责任,有必要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根据和条件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由于行政不作为的特殊性以及国家赔偿因果关系制度的滞后性,要证明行政不作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显得异常困难。因此,合理确定行政不作为赔偿诉讼中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对及时公正处理行政赔偿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构建行政不作为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机理,需要引入因果关系推定学说理论,并与司法实务操作相适应,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因果关系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法因果关系是指刑法理论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然存在的因果联系。由于刑法因果关系以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为基础,与哲学紧密相联,所以从根本上理解和吃透刑法因果关系的哲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中许多疑难问题的突破口,起到不可低估的正本清源的作  相似文献   

6.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 ,许多国家在此领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而我国的因果关系理论发展滞后 ,在实践中常常以举证责任倒置代替因果关系的认定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难免捉襟见肘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科学的因果关系理论 ,对其扬弃、整合。  相似文献   

7.
对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应着眼于本国的司法实践。由于我国耦合式的犯罪构成模式,使得我国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不可能仅是事实层面的判断,而应是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统一。只有将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理顺,才能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以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CHNS)成人数据为基础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城镇有正规工资收入的在业妇女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与其工资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男性样本加入回归模型之后发现,对于城镇有正规工资收入的在业人员来说,性别对工资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但是在加入家务劳动时间变量之后,性别对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关系变得不再显著,这表明男女两性在工资收入上的不平等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的不平等发生作用的。我们应通过促进家务劳动时间分配上的性别平等来实现两性经济收入的平等。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经营者的违法收益、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收益和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本文主张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所有惩罚性赔偿均采取"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立法态度,大幅提升惩罚性赔偿的倍数,设置最低惩罚性倍数与最低赔偿额中择高赔偿的制度,对欺诈的认定不再苛求经营者的主观故意,也不再苛求消费者的缔约行为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受害人自身特殊体质如何影响侵权责任的承担,各种观点不一。最高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确立受害人体质状况不属于减轻侵权人责任情形的“蛋壳脑袋”规则,但尚未得到普遍参照适用。究其原因,既有对因果关系、原因力等理论存在误解的原因,也有道德倾向、现实需求、“类似案件”识别标准模糊等现实原因。实际上,对于判断特殊体质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无论采用因果关系二分论还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融入了法律政策的考量和主观价值判断。因此,个人特殊体质对侵权责任影响应从法律技术判断回归价值判断,根据是否因年龄自然增长形成的特殊体质、特殊程度、知悉情况、故意还是过失等因素进行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侦查证据的相关性是侦查逻辑理论和侦查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经验相关性和逻辑相关性两个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侦查证据与侦查假说之间的因果关系。借助于条件分析的方法,这种因果关系可以划分为四种条件关系。借助于现代概率论,这四种条件关系可以用概率来定量刻画。  相似文献   

12.
刑法因果关系论之危机、反思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中研究因果关系是为了解决归责问题,因而不能用哲学因果关系的研究代替之。而事实因果关系根本不需要在刑法的领域探讨。刑法所要解决的只是法律因果关系的问题。为了与刑法的宗旨相连,并且坚持因果判断上的客观性,不如将法律因果关系的概念转化为客观可归责性的概念,并借鉴德日有关理论,创设具体的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应当摆脱必然与偶然之争,借鉴国外因果关系的判断理论丰富我国的研究并为司法实践服务。以条件关系为基础判断事实因果关系,以相当因果关系说为基础评价法律因果关系,以客观归属论为借鉴为相当性提供明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刑法理论界对因果关系问题一直存有争议,而对介入因素下的因果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却不多见。对刑法因果关系,我们不仅需要逻辑的分析,更需要经验的归纳。只有从多角度探求解决刑法上因果关系问题的途径,才能真正找到一条切实可适用于司法实践的进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因果律在根源上的证据不充分,因此以因果律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存在问题.放弃因果律为前提,以追求最大盖然性为目标的科学方法,进入法学将会导致法学的实用主义,忽略人的价值;坚持因果律的科学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休谟难题,但必然会推导至彻底的决定论而丧失人类的自由意志,抹杀人的价值.法哲学研究应对理性与非理性同等尊重,关注客观性的同时,也关注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法上的核心问题,亦是侵权行为法责任成立的构成要件之一,在理论和实务上均极为重要.毫无疑问,法律中的因果关系曾经受到过宗教、哲学中因果关系影响并吸纳了其中的很多重要理念,但是法律界对法律因果关系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对因果关系历史轨迹的搜寻,发现在研究法律因果关系时,自然因果关系仍旧应该被视为是基础性的因果关系理念;当变身法律因果关系时,则应该视为是一种法律政策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在行为至结果的因果流程中介入第三人行为,使因果流程发生变化或者产生不同结果等情形时,如何解决前行为人以及第三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和责任归咎问题,是因果关系领域与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应着眼于自我负责原则,具体衡量两种行为所造成的风险的影响力,分析最终结果是何种行为所制造的风险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将第三人介入类型的责任归属问题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认定符合犯罪构成的危 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的重要前提。在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中,相当因果关系 理论较有影响,也具有相当合理性的特点。借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将对司法 实践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