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不把对不同政党的认同放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从"心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出发,即可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使用政党认同来观察不同政治主体对民主党派的政治态度。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政权、党派成员和社会民众的四维关系,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具有共生性、理性、内部的稳固性和外部的松散性等特性,并提出有效构建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有两对对应的概念,即领导党一合作党,执政党一参政党。中共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各民主党派不仅是参政党,而是接受中共领导、与中共长期合作的政党。这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如何在中共领导的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正确认识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关系中的地位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前提;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发挥界别优势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特点;推动制度的完善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党关系、主要是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的中共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和谐形成到不和谐再到基本和谐的曲折历程,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基本和谐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不坚持及如何坚持中共的领导,关键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提高及如何提高民主党派的政党能力,基础的或说根本的问题是努力营造现代民主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人民政协与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关系。认为: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是人民政协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依据;我国政党制度中的执政党和参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双方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政体中的作用决定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是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政党监督,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从性质上分析,民主监督是一种法定权利,这种监督权利不是各个民主党派成员以个体身份的监督,而是以参政党名义行使的监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到民主党派监督机制生成模式。为了实现社会生态变迁中政党监督功能的适应性调整,党际之间的尊重与信任是适应社会生态变迁中政党监督的前提,民主党派的利益整合能力是社会生态变迁中政党监督功能实施的关键,监督机制的完善是社会生态变迁中政党监督功能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政党关系的基本内涵。这一新型政党关系模式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各个组织当中,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要充分认识这一政党关系,处理好与中共各级组织的关系,为建设和谐校园发挥参政党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践在制度完善和理念创新上存在薄弱环节。本文从政治、价值观、制度等层面分析了高校政党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略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政党关系文明既依靠政党制度安排 ,更需要政党实践建构。现代世界政党关系文明的主要表征是 :以广泛的政党理念认同为基础、以强大的政党力量主导为支撑、以规范的政党体制运作为动力。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具有政治关系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政权关系中的执政与参政关系、政党关系中的亲密友党关系等多重化党际关系的特点。因此 ,推进我国政党关系文明建设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合作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改善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 ,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但是,民主党派具有不同于其它政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讨论中国各民主党派问题时一般不采用"阶级基础"的提法,而是代之以"社会基础"。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基本方针,以新时代中国梦为政治共识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两者在政党制度理论、政党与国家关系、党际关系与代表形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政党制度理论上,两者分野于洛克的思想;在政党与国家关系上,两者是体制内生性政党与体制外生性政党的区别;在党际关系上,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之间是在野党与执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多党合作关系;在代表形式上,西方是聚和式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政治协商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