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北政报》2010,(7):13-18
<正>鄂公安规[2010]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确保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  相似文献   

2.
凌承学 《中国保安》2010,(12):50-51
国务院于2007年8月29日通过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重庆市公安机关也制定了相应的贯彻意见,并加强了监管和指导工作。2年多来,重庆市保安服务公司在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管与指导下,认真领会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精神,积极参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保工作,并结合重庆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大型群众性  相似文献   

3.
大型群众性活动具有活动场所公开,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等特点,极易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群死群伤.可以从群集理论、社会心理和组织管理的角度分析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突发事件形成和发展原因.应以危机教育为基础,制定和完善预案为支撑,从事前范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置三个环节积极应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构建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厦门市大型群众性活动数量的激增,大型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不断增加。以厦门市大型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例,现行应急处突工作中存在承办方责任落实不到位、应急处置预案不够完善等不足,为此应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机制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培训演练。  相似文献   

5.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周正 《公安研究》2014,(5):87-98
大型群众性活动正呈现数量快速增长、规模大幅扩大、主体构成复杂、风险因素增大、影响程度加深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机关的一项经常性警务活动。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基本现状,注重符合安全保卫工作特点、适应形势要求的实践理念,建立高度权威的指挥体系,开展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完善以预警、控制、追责为重点的工作方案,采取科学的用警策略和技战法,切实履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约稿     
《今日浙江》2007,(19):5-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界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范围,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活动。包括体育比赛、演唱会、音乐会、展览、展销、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以及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未经公安机关安全许可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由公安机关予以取缔,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群众性活动数量与日俱增,且呈现出规模大、规格高的特点,安全管控工作不仅关系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如何确保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成为公安机关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提高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控能力,就公安机关而言,要做到:适应发展需要,转变任务职能;完善标准规范,实行分级管理;制定处置预案,提高应急能力,正确界定活动,落实管控责任;鼓励市场参与,实行权责分离。  相似文献   

9.
正青政[2018]1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月10日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2018年2月10日青海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新年伊始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折射出了我国当前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机关信息公开不力、危机预判能力不强、公民安全意识薄弱、事前应急准备不足、现场处置不当等诸多问题。若要保障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有效提高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民安全防范意识、注重事前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处置水平、事后深刻反思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恐怖活动在全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在新世纪也同样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爆炸手段是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主要手段,爆炸现场的救援和身份认证是各国应对恐怖袭击的难题。本文介绍了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概念,分析了恐怖主义爆炸袭击常用的手段和现场的特点,借鉴以色列的经验,论述了现场救援和身份认证的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交媒体的应用与普及掀起了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浪潮,有着交互性、社区化特征的社交媒体在招募人员、传播极端思想及策划恐怖袭击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以"伊斯兰国"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恐怖活动为例,该文探讨了社交媒体的特性、在恐怖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国公安机关在社交媒体时代下恐怖主义蔓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应对反恐新难题。  相似文献   

13.
由2014年"0301"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引发出的恐怖袭击影射出了我国当前国内反恐工作形势严峻,三股恐怖主义势力活动猖獗。针对此严峻现状,公安机关理应根据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并着眼于基层公安派出所的日常建设工作,提出一套以公安派出所为着眼基点的反恐工作模式,在构建方面重点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人力资源网络的建设;二是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三是设计高效的信息搜集——行动支援反应机制;四是对恐怖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压缩行动。  相似文献   

14.
After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 most of the old organizations and command systems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t forces, led by AI Qaeda, were destroyed. Instead of completely disappearing, however, they transformed their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al forms into an array of non-traditional terrorist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反恐活动自美国9.11事件后就从未停止,最近恐怖势力又有抬头的趋势,2013年4月15日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以及2013年10月28日的"北京天安门金水桥事件","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等等事件都告诉我们恐怖主义的地域性已经蔓延至世界各地,恐怖势力对中国的迫害也日益严重,如何在这场反恐战争中做好准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阅读国内外反恐材料结合中国特色发现我国需要从交通运输系统、立法、基层反恐体制、宗教信仰、战略层面五个方面着手应对恐怖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新疆边境地区恐怖势力日益猖獗,对公安边防部队驻地进行恐怖袭击的事件时有发生。恐怖分子袭击营区特点鲜明,手段、方式灵活多样,应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加强情报研判,主动清剿搜查;完善装备设施,搞好防护建设;建立整体防护部署,组织巡逻检查;健全各类预案,强化反袭击训练;以有效防范恐怖袭击,维护新疆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东突”的由来及其恐怖组织的主要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长期以来饱受"东突"恐怖势力的危害,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突"恐怖势力勾结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我国新疆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着重介绍了"东突"的由来及其近年来在我国境内外制造的一系列主要恐怖事件,揭露了"东突"作为国际暴力恐怖组织的邪恶本质.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暴恐犯罪分子最常采取的恐怖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恐怖刀斧砍杀、恐怖纵火焚烧、恐怖爆炸袭击、恐怖驾车冲撞。这些恐怖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社会的和谐安宁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有效的反制措施和战术应对方法显得十分急迫。要抑制此类暴恐犯罪,应针对四种恐怖活动特点与方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逐渐升温,新疆分裂主义乘机在我国连续制造了多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云南昆明"3.1"事件是继2013年10月28日北京"金水桥"事件之后的又一起恐怖分子在疆外实施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威胁。从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特征来看,虽然我国暴力恐怖主义犯罪保持在恐怖主义犯罪的初级阶段,但恐怖犯罪从局部性、区域性逐渐向全国蔓延和外流的趋势明显,并伴有手段多样化和残忍程度升级等特点,暴力恐怖犯罪的多发使得社会各界包括公安机关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与处置之。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暴力恐怖犯罪的现状剖析,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处置对策,供实务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