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是贯穿"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一条红线.围绕这条红线,又应着重深刻理解"八新"在分析把握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方面认清新特点、新要求;在对"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设计方面认清新思路、新目标;在"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方面认清新部署、新提法;在"十一五"规划的贯彻实施方面认清新举措、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安静赜 《实践》2005,(11):12-14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全会通过的&lt;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gt;(以下简称&lt;建议&gt;),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我区而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努力建设富裕内蒙古、和谐内蒙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内蒙古.……  相似文献   

3.
安静赜 《实践》2005,(12):12-14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全会通过的&lt;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gt;(以下简称&lt;建议&gt;),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我区而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努力建设富裕内蒙古、和谐内蒙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内蒙古.……  相似文献   

4.
饶卫 《实践》2002,(9):25-26
一、精神文明建设“8&#183;61创星“工程   沾益县开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星“活动,是按照省、市委要求,在农村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走廊“四大创建“有机结合,从沾益实际出发而提出来的,把争创“九星级文明乡镇“、“七星级文明村委会“、“八星级文明村民小组“、“十星级文明户“、“八星级文明机关“、“七星级文明学校“、“六星级文明国有企业“和“六星级文明乡镇企业“作为全县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沾益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形式上包括了8个方面共61颗星,即精神文明建设“8&#183;61创星“工程.该工程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给机关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童芷 《唯实》2002,(9):159
有消息说:日本汉方药协会负责人加田世弘道亲率9名日本汉药专家来南通拜朱良春医师学“虫类药的应用经验“.并说“自90年代以来,这股来自东瀛的求医拜师热,始终不减“(2002年4月19日&lt;南通日报&gt;).笔者见到这样的报道颇兴奋了一番,因为这是南通人的骄傲,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骄傲,很值得庆幸.……  相似文献   

6.
陈辽 《唯实》2003,(9):183-186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lt;政府工作报告&gt;中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把“弱势群体“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屈戎 《党史文汇》2003,(3):46-47
<组织人事报>2002年3月25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日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公平来自认同感.企业就是要培养职工的认同感云云.  相似文献   

8.
杨晶 《实践》2005,(12):9-11
&lt;内蒙古党委关于制定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gt;对未来五年自治区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主要任务及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晶 《实践》2005,(11):9-11
&lt;内蒙古党委关于制定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gt;对未来五年自治区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主要任务及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全面夺权"的新阶段.这时,全国各级地方党组织和政府机关,已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公安、司法、检察、法院等机关,已失去或基本失去作用;工矿企业呈现停产或半停产局面;各地武斗成风,社会秩序混乱,交通严重堵塞;全国局势已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田欣 《实践》2002,(1):14-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而且还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成为贯穿全篇的灵魂和主题.我们在学习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时,要十分注意抓住“三个代表“这个根本要求,并结合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lt;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gt;,力争学深学透,进一步提高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用“三个代表“来指导和推进全州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理论是一把尺子,历史是一面镜子”,这话不无道理。因为理论是抽象的,通过这把尺子,可以衡量是非;历史则是形象的,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所以,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不但要“明理”,还要“知史”;不但要懂得运用“抽象”的东西,还要懂得运用“形象”的东西;不但要善于借助“尺子”来分析问题,还要善于借鉴“镜子”来观察问题。只有把这两者较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强自己识别、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正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底线就是最基本的标准、最起码的要求,一旦底线失守,就会害己、害人、害社会。领导干部要把握为人的底线,决不损人利己;把握挣钱的底线,决不拿不义之财;把握做官的底线,尽心干事,决不尸位素餐。自觉做到:守志,牢记宗旨;守纪,令行禁止;守信,言行一致;守节,防微杜渐;守恒,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国务院颁布了&lt;粮食流通管理条例&gt;,出台了&lt;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gt;,这标志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向全面纵深发展,并开始进入关键阶段.面对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国有粮食部门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笔者认为,组建粮食集团,是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机制与体制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组建粮食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运作,相比于现行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行管理,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吃空饷”是指干部职工擅自离岗或单位擅自批准干部职工停薪留职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当事人却继续拿工资;离退休人员死亡后仍在吃“财政饭”;干部调动后不到任,继续在原单位领“逍遥钱”的现象。从一些地区清理出的“吃空饷”者来看,主要有几种情况:长期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停薪留职或带薪留职;非组织选派离岗学习;虚报、多领、冒领工资津贴和补贴、补助以及离退休人员到龄未按规定办理离退休手续;冒领养老金;非法获取民政抚恤补助金和低保金。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03,(8):17-18
中共中央印发的&lt;“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gt;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这就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7.
<正>"五抓五弄清"治轻浮针对驻村工作浮于表面的问题,贵阳市息烽县提出驻村工作"进组入户抓调研,弄清群众想什么;分析研究抓点子,弄清可以干什么;整合资源抓落实,弄清当下干什么;现场指导抓服务,弄清实事怎么干;跟踪问效抓管理,弄清干得怎么样""五抓五弄清"工作法,有效解决了驻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贯彻&lt;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gt;会议上指出:我们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lt;条例&gt;规定的条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对于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坚决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的现象.这个“政治标准“就是指干部的“德“,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这个“德“是选任中最重要的考察因素.……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人们通过英国小伙子胡润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lt;中国百富榜&gt;认识我们身边的富豪,一个个亿万富翁令人咋舌的财富和身价让国人为之羡慕、倾倒.如今,随着一些“问题富豪“浮出水面,他们“不义之财“的来历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问题富豪们究竟有何神通,只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迅速聚敛起西方富豪需要历经三代方能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他们的“淘金术“究竟高明在何处?……  相似文献   

20.
有位领导下基层搞调研,为此专门召开了个座谈会,但会上发现大部分来座谈的人员都似曾见过。一问,原来前几年的调研也是他们参加座谈的;再一问,原来该单位几乎所有的座谈之类的活动都是他们参加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座谈“专业户”。领导不高兴了,说:“不要专业户,给我来些新面孔!”座谈也有“专业户”,大概这不是个案。据了解,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有些单位专门召集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才”,培养打造成“精英”,以应上级的各种汇报、谈话、座谈、调研等活动之需。他们深谙汇报之道,通晓座谈之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以不变应万变;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