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用建设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政府信用建设存在政策缺乏稳定性、官员知法犯法以及浮夸造假成风等现象.树立政府信用,应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政府、专家、企业面临着信任危机。具体分析,政府信任危机与职能缺位、对上负责、与民争利等相关;专家信任危机与违背科学精神、成为权钱的代言人、名号的被滥用、学术造假与功利化等相关;企业信任危机与为利润损害消费者利益、以消费者利益受损为竞争代价等相关。综合分析,民间的监督力量过于薄弱、社会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公开不足、客观中立第三部门的缺乏是政府、专家、企业产生信任危机的共同根源。破除信任危机根源的对策建议为:增强民间的监督力量、社会管理创新、增大公共服务供给、建立服务型政府、疏导信息公开渠道、发展与扶持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微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自身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抵押物、信息不对称、融资信用缺乏、政府支持力度尚需提高等问题,融资难已成为我国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途径是加强政府引导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加强银行信贷政策支持;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自身的信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严重地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和公共管理的效能。政府信用缺失现象凸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理念、体制、利益和行为因素几个方面。建设我国诚信政府,必须推进服务行政、公开行政、责任行政、依法行政和有限行政。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缺乏信用不仅造成经济关系的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体人民自觉地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信用信息共享是我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中之重,信用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必须以全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为抓手。但目前我国信用信息共享中存在信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不统一、信用产品服务市场尚未形成、信用信息开放程度不够、信用数据库更新维护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制度供给不足、利益垄断分配不均、信用数据库更新维护费用和技术缺乏以及信用信息协调管理主体不明确等原因。为此,政府应从加强制度政策供给、信用服务市场引导和补偿激励、确立信息管理主体和制定统一建设标准以及加强技术实现和财政支持等措施着手,力求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等级制与集中制的过度膨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缺失、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缺乏制度规范、行政过程与权力运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政府官员选拔制度存在弊端、信用责任约束追究赔偿制度缺位和信用监督制约制度乏力七个方面,对影响我国政府信用重塑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信用的提高和重塑,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6,(7):58-59
刘元旭 张涛在5月30日的《经济参考报》上撰文指出:近几年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保护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据统计,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张盛如指出,大量企业仍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上升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尤其缺乏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知识产权劣势。律师马克伟说,众多外国企业都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并配备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  相似文献   

9.
诚实信用是社会的“阿基米德点”。政府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同时又是社会行为的示范者 ,其信用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由于体制、传统文化、政府官员素质等原因 ,我国政府信用受到严重损害。主张从规范政府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惩治行政腐败和弘扬契约精神 ,加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 ,重构政府信用体系 ,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0.
伍开昌 《唯实》2003,2(8):91-94
诚实信用是社会的"阿基米德点".政府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社会行为的示范者,其信用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由于体制、传统文化、政府官员素质等原因,我国政府信用受到严重损害.主张从规范政府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惩治行政腐败和弘扬契约精神,加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重构政府信用体系,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9):22-22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解决好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前提和底线是做到不与民争利。一位县纪委书记表示,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下,行政权力部门化,导致有些权力机构、部分领导干部直接与民争利。目前,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不及时、降低政策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家全资拥有、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服务。这一市场定位决定了开行信用具有国家信用的性质,是国家信用的市场延伸。这是开行信用区别于商业银行信用的基本标志,是开行的最大优势。各级政府信用是国家信用的基石,具有国家信用的根本属性,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建设,一个根本的方面就是要实现开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的高度统一。国家开发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信用优势,为开行依靠地方政府信用,进而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开…  相似文献   

13.
伍开昌 《唯实》2003,(9):91-94
诚实信用是社会的“阿基米德点“.政府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社会行为的示范者,其信用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由于体制、传统文化、政府官员素质等原因,我国政府信用受到严重损害.主张从规范政府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惩治行政腐败和弘扬契约精神,加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重构政府信用体系,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4.
哀孟尝     
宋志坚 《唯实》2005,(11):63-63
既有地位的差别,就有利益的冲突。因此,无论是古是今,与民争利还是为民谋利,都是从政为官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范晔《后汉书·孟尝传》中写到孟尝出任合浦大守的事,涉及的就是一个执政为官与民争利,还是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链接     
《党的建设》2011,(1):42-42
近期反腐主要任务是纠正以权谋私 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举行发布会。据发布会消息,我国反腐败工作近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做好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同时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比如:要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要贯彻《廉政准则》,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也是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示范者、风向标,其于国于民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信用形势严峻,其思想层面的缺陷和不足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本文重点对政府信用问题的思想理论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刘宏阁  竺光 《奋斗》2004,(8):5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我国第一部行政许可法,也是世界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具有中国特色,更重要的是革除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凸显的弊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这样一部开创性的法律来规范。有专家指出,《行政许可法》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改变了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传统逻辑,明确地将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18.
沈义 《党建文汇》2002,(3):36-36
仅仅是普通社会成员的信誉降低,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害还不是致命的,因为还有政府可以信赖。人们可以指望政府像打击刑事犯罪和清除腐败一样,通过国家政权强制性力量来重新“召回”社会信用。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不仅是普通社会成员信用低落,甚至政府信誉也有一定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用缺失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忧虑。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是社会诚信的核心。打造诚信政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信赖保护原则,公正、透明、便民原则和责任制原则,为打造诚信政府提供了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8)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