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你命。”这句顺口溜形象地表达了牙病患者所遭受的折磨和痛楚。  相似文献   

2.
基于青年群体独有特征,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以微博、微信等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社交媒体为代表,形成了"青年网络流行语"。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单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青年群体话语表达的迫切需求,也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年网络流行语是青年寻求自身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青年用这一群体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不满及进行抗争的话语表达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青年的社会境遇、社会心理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背景下当代青年政治意识的表达具有双重表现:一方面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日趋理性化,另一方面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出现冷漠化。要实现青年教育引导工作的与时俱进,必须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互动中实现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既要从青年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任、政治利益等政治意识内容层面加以引导,又要对新兴媒体这一特殊传播方式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青年情绪表达冲突的定义、特征,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对青年心理的影响作用,最后引入了情绪智力理论以及有效的情绪表达的原则来调节青年的情绪表达冲突。  相似文献   

5.
公民能否进行有效的政治意识表达,特别是青年群体,能否通过良性、健康的途径进行政治意识表达,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关注.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对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社会环境、媒介、政治影响、表达行为、表达内容和不同青年群体的研究各有侧重,并且都关注到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受此影响变化显著.尽管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的研究产生了多方面的成果,但总体看来,理论仍滞后于实践,具有较高理论深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成果尚不多见,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选择5月4日作为中国青年的节日,实在是一个极富历史意味的决定。因为这一方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的厚爱和期待,表达了社会对历代青年先锋急起、不懈追求的确认和肯定;另一方面,青年在享受荣耀和欢庆节日的同时,也通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法律意识表达具有广泛性、便捷性、及时性、匿名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法律意识表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青年法律意识表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条条街道宽又平,幢幢高楼闪霓虹,人人争创新家园,绿树红花写文明。山区集镇上了星,人大监督立大功。”这首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淅川县寺湾镇群众对镇人大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监督政府建设美丽文明小山城的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9.
嘻哈文化源于美国底层黑人街头文化,是美国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青年文化的今天,嘻哈文化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的载体,对黑人青年,尤其是对他们的语言有着巨大影响,使黑人青年的语言体现出创新、简洁、自由的风格特点,给黑人青年语言打上了独特的嘻哈烙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应用普及,我国青年学生网民数量激增,青年学生网络表达的渠道增多、网络表达更加便捷和经常,这为校园网络舆情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校园网络舆情的产生发展是由焦点事件缘起,在青年学生网络讨论中发展和高涨,并逐渐走向淡化或消落。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朝辉 《求索》2007,(11):154-156
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存在着内在的姻亲关系。网络写作特点所表达的一些文化要素鲜明地体现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学自始至终都恣意着青春化的写作姿态,其内核为青年特质,其属性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的特点。它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趣味表达是别于传统的其它艺术类型,它是青年这个特定文化群落的独特表达。网络文学走向市场的必然彰显了青年群体旺盛的亚文化需求和强大的亚文化建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它被市场整合和收编,交融到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2.
管健 《人民论坛》2022,(16):46-49
政治引领能够促进青年与党、国家、民族、社会形成稳定的同一性认知,能够为青年发展夯实自我同一性的认知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青年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是青年成长的题中之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是青年发展的重要方向,良好的政治参与是青年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当前,我国青年政治引领工作仍面临挑战,如一些青年对政治关注程度不够、政治参与主动性较弱等。因此,要重视网络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建设,探索青年群体政治引领的创新表达,为青年政治参与赋权赋能。  相似文献   

13.
“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年以多样的方式在表达其群体对成人世界的反叛,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其文化的多层次性、时代性、创新性、独特性、偏离性和不成熟性。从亚文化的角度看,青年流行文化很多时候都表现其正功能的方面,比如对青年的引导、规范和调适;但是,不能因为此而忽视了它的反功能,比如青年犯罪、吸毒等。对青年流行文化应以引导为主,让其更好、更充分的发挥出青年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青年研究的应用价值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时代性,因此,青年研究的应用价值就被突显出来.本文对青年研究的应用价值作了初步分析与梳理,从解读、影响、预测这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其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青年青睐网络"穿越"小说的深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穿越"小说是一个青年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也是我们观察青年的凸透镜和放大镜.自由表达的"穿越"特性与青年的渴望得到良好的契合,"穿越"小说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穿越"小说也反映了青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良莠不齐的"穿越"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也许是粗糙的,但是从反映青年内心上看无疑是真实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满足是新时期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尊重和服务青年的合理利益诉求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青年正确理解和解决自身健康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等需求问题,积极引导并切实解决好青年合理利益诉求,是共青团吸引和凝聚青年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躺平"是青年面对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低欲望"表达。从历史时态看,"躺平"本质为"犬儒主义"的一种现代化裂变;从当代时态看,占据网络话语权的"白领式躺平",并非真正的"躺平",而是一种青年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表达,其当代表现是不反对"奋斗"本身,反对"无脑奋斗",追求个体人文关怀。"躺平"是青年对高强度市场雇佣劳动制、资本逻辑"无序"和消费主义"过盛"等社会问题的拒斥。青年并非真想"躺平",而是想"躺一会"放松。消解"躺平"不能仅靠抨击以"堵住"青年的嘴,需要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保障青年发展利益诉求、为青年提供可上升的平台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郗杰英  杨守建 《传承》2012,(5):77-77
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回应青年诉求、满足青年需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发展,是青年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畅通青年表达诉求的渠道,建立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用青年喜欢的方式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9.
老同志改歌     
在某地,由于风气不正,一些干部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坚持原则,意见多;好好生生,选票多;拉拉扯扯,朋友多;吃吃喝喝,好处多。中顾委的一位老同志听到这首顺口溜之后,教育当地干部要树立正气,打击歪风。他对这四句话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20.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通过新闻媒体给予城市青年利益表达和情感倾诉的话语空间,是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房地产报道中,保持房地产相关信息供给的平衡性、以平民化的视角为住房困难的青年群体提供心灵宣泄的话语平台、强化对房地产市场中不良现象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推进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