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兴  成志杰 《人民论坛》2014,(11):26-29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重要问题.当代治理理论的提出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是多元协调治理,其中刚性约束与柔性参与是积极因素.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集权传统的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政权层面本身.它们应该发挥法制、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管理提升为治理.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建构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时期要建构转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力 ,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在加强中央权威的同时还应扩大地方的权力 ,还须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与平衡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地界定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和权力,是转型时期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探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使中央与地方责权界定更加明晰、更加清楚,保证中央与地方的行为在同一制度框架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构建稳定、协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想模式:——保持适当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横观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和纵观我国建国后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历史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应保持一种适当张力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种较理想的关系模式 ,即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权力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郑毅 《岭南学刊》2011,(5):63-67
学界目前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问题的必要性的探讨并不深入。事实上,就理论必要性而言,这一研究既是制度深化的基本规律的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各相关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必然结果。就现实必要性而言,不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失调需要以法治手段加以矫正,而且中央与不同类型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呼唤宏观、基础性的研究。此外,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为客观实践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政治领域的成就是中国不断地在往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政党的方向发展,三者归结到一点,就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1978年以前,权力过分集中,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国家;从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政党: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说,是权力集中到中央;从领导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来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以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为基础,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方向。通过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制度体系,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重要问题。当代治理理论的提出为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是多元协调治理,其中刚性约束与柔性参与是积极因素。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集权传统的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政权层面本身。它们应该发挥法制、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管理提升为治理。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浙江人大》2012,(8):75
《国家主权与地方自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张千帆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2月版本书从比较宪法学的高度,重新审视不断缠绕中国政府实践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通过全面探讨欧美等国的宪政经验,概括和总结了央地关系的一般宪法原则与原理,进而为解决中国的央地关系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影响皇朝稳定、分裂统一、社会民生的重要环节,各王朝无不精心设计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各种制度与机制,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与义务,从而稳固统治。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除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有着鲜明的特色外,其朝廷与府县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而言,学界对此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乾隆时期朝廷与正定府的关系为中心,从乾隆皇帝临幸正定府、朝廷对工程监管、营伍管理、纠察大案、防灾赈灾等方面考察乾隆时期朝廷与正定府的互动情况,以期加深对这一时期朝廷与府县互动关系的了解,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