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自己的工作有一万件事情等着要做,还经常有部门或是同事来找你帮工寻求帮忙。常常是刚刚帮这个人处理完事情,那个人又来找你了。有时候还可能帮倒忙,弄得自己不开心,别人对你还有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君子有9件事情要经常考虑:看东西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明白了,听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时要考虑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对别人的态度是否恭敬,说话时要考虑自己的心里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在心里检讨是否认真,遇到疑难时应当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遇到财利时要想想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相似文献   

3.
<正>小铭是单位里的"变脸女王",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觉得没有压力时,情绪还好,一旦遇到事情,就会失控,或哭泣,或大怒,变得难以琢磨。为此,她不仅失去了很多朋友,还经常会做出错误判断,增加了工作失误。她为此非常苦恼,却又不知如何应对。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也像小铭一样,经常被自己失  相似文献   

4.
老林: 你好! 你在来信中说,你过去一言一行时常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对别人有什么影响.当领导了,该是别人为自己想了.所以,你待人处事就不再那么考虑别人的反映,而是以自己高兴为原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痛快就怎么来.用你的话来说,这种凭自我感觉行事的状态"感觉真是好极了".你把这种做法当做经验向我介绍,我却不禁为你担心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遇到了一件使自己激动不已的事情,从内心佩服和感谢对方给你和别人带来的方便和愉快。那么,在当时或者以后,你应该向对方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那种感激之情。这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多说几句话,多写几行字。虽然这么简单,但是对于对方来说,却仿佛送来了一片温暖,一片光明。有时,还会影响他的一生。记得,我所居住的小区,有一对下岗夫妇。他们的职责是看自行车棚。白天没有太多的事,于是,他们又把打扫院子、清除垃圾的活儿包了下来,而且不要报酬。后来,他们又成了小区义务的“保卫者”。经常在院子里…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3)
正苏格拉底曾告诫他的学生: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至少要用真实、善意和重要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如果那件事情是不真实、缺乏善意和不重要的话,就没有必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给人造成困扰。党员干部说话做事同样需要有标准、过"筛子",三思而后行,在"三问三有"中坚守初心。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1):117-117
一、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示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就认为坏;你说对,他就说错,让别人对其产生反感。  相似文献   

8.
以邻为壑     
正语出《孟子·告子下》,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进行疏导,所以大禹把四海作为水的去处。如今你治水,却把邻国当作沟壑,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相似文献   

9.
基层领导干部有很多时候处于两难的境地.为什么?就是领导能力问题.身处基层的领导干部,有的是自己不把自己当"领导",有的是别人不把自己当"领导",有的是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就逃避"领导",这都是缺乏领导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记得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在我看来,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让别人干,自己得先干。我把这道理,奉为自己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座右铭。作为一名车间支部书记,我为自己订了两条规矩:一是遇到艰、难、险、危的事,自己要一马当先。今年夏季一天的下午,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不一会车间单身宿舍  相似文献   

11.
基层领导干部有很多时候处于两难的境地.为什么?就是领导能力问题.身处基层的领导干部,有的是自己不把自己当"领导",有的是别人不把自己当"领导",有的是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就逃避"领导",这都是缺乏领导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4,(17):53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明知是披着合法的外衣而实质是违法的行为,譬如一些处罚无据又无权的"店堂告示"和其他处罚行为.在《行政处罚法》实施后的今天,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你是否能勇敢地站起来,对处罚者说"不",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呢?  相似文献   

13.
正1月18日,刚吃过午饭,村民文胜荣就来到办公室,手里还抱着一只大公鸡。"吴书记,你来村里后帮我们种葡萄,发展产业,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马上过春节了,这只公鸡送给您,是我的一点心意。"文胜荣的好意,我连忙婉拒。自驻村以来,村民送东西的事情经常遇到,虽然每次我都谢绝了,但心里总是暖暖的。这意味着村民们从心里已经接受了我,也认可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分而治之     
我还记得女儿参加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和几万名中学生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为阅兵和庆典仪式构造了丰富多彩的"大屏幕"。而8万人参与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活动,从电视机画面上居然看不到丝毫的差错。演出结束回到家,我出于职业习惯,问她导演如何把这么多人管理得那么井井有条。当时她的回答很简单:把人分了,就好管了。一个管理者把自己事情做好的关键是什么?是能分清什么事情应该自己做,什么事情应该分给别人做。  相似文献   

15.
四十以后才明白: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  相似文献   

16.
正人生之路总是蜿蜒曲折,漫长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坑坑洼洼,坎坷崎岖,或明或暗,迷茫混沌。在必经的途中为自己点亮一盏灯,或者为别人点亮一盏灯,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让人迷失方向。可是你见过一个盲人为自己点亮一盏灯吗?有一个禅理小故事,说一个苦行僧四处寻佛,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手里提  相似文献   

17.
何谓礼貌?从浅处来说,就是待人客气点儿,此乃个人的处事习惯;往深处讲,它体现着人的品行,是伦理的基础,是安定的条件,是人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人的前提。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你觉得别人没有把你当人看;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别人觉得你没把别人当人看;这时,礼貌伤及的是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别人没把自己当人;而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你也没把自己当人:这时,礼貌体现的是人的自爱。自尊与自爱是人的美德,美德往往脆弱,易受伤害。即如“礼貌”,恃财可以自傲,恃权可以自傲,恃貌可以自傲,恃强可以自傲,恃才…  相似文献   

18.
《纪检与政法》2004,(1):34-34
女性朋友经常抱怨他们的另外一半,似乎都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男性常常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对于别人说过的话也不太记得,也因此成为两性之间经常争吵口角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20.
正你是否发现自己只擅长做琐碎小事?你是否感到自己总是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时间总是被别人的安排打乱?《精要主义》主张只做该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拥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论断发起攻击,倡导"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