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导报》2000,(9):43-44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6月15日在“二十一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开幕式上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入一个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竞争持续加剧,乌克兰危机多重影响外溢,国际形势呈现出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剧烈的变化。国际金融、贸易、能源、资源、粮食等多重危机累积叠加,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重大挑战。这一年,中国元首外交全面重启、高潮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为世界发展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成为全球阴霾中一抹难得的亮色。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论述了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但世界仍不安宁。这一正确的判断,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当前国际形势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世界格局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正在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种新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无论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新的发展,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在国际上曾经有霸权稳定论、集团均势…  相似文献   

4.
红书架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资深外交家,在书中先勾勒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发展成就,再进一步分析今后十年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阐述了自己对国际形势和当前热点问题,以及中国如何应对的看法。本书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为我们今后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思考中国发展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和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是对当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基本估计,反映了当今的国际形势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下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2002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六大主题,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就下列重大问题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一、当前总的国际形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缓和、稳定是2002年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主流。大国关系显著改善和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与国际局势缓和与稳定的基础。多数国家坚持以发展经…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继续趋于缓和。在过去的一年,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大国着眼于ZI世纪的战略,大幅度调整相互关系,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在加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为驱动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太平,但进步力量也在增长,可以争取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一、“L越多强”相巨制衡,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美…  相似文献   

8.
杨洁篪 《求是》2013,(1):52-54
一2012年,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呈现国际形势稳定与动荡交织、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相伴、国际关系合作与摩擦并存的特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些格局性、趋势性变化深入发展,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国际形势具有深远影响。以下几方面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际形势总体而言进一步走向缓和,世界经济形势也是进入90年代以来最好的一年,这充分体现出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最突出的特点是:世界各大国从下一世纪的经济、安全战略利益考虑,加紧调整相互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朗。全球虽然有局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进行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大背景下,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如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化趋势、世界经济两极分化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等等。分析、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业的我国,是十分重要的。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化,对相对落后的我国经济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第一,在与国际经济接轨,扩大对外开…  相似文献   

1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对着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国内外形势。今后五到十年,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的征程上取得良好开端,这是历史对我们提出的考验。 一、新世纪初的国际形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展望新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世界经济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新动向。最突出的是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增长。特别是以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的发展,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已经过去的不平凡、不平静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有关报告预计,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1.3%,大大低于2000年的3.8%。我国由于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初步测算,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800亿元,比2000年增长7.3%。北京申奥的成功、APEC会议的圆满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一件件大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世界更加看好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必须仔细关注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遗症”反复发作。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及地区秩序新旧交替错综复杂、艰难曲折,国际形势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国际形势变化多端,深刻复杂。世界力量对比正向均势发展,政治多极化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都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国际基本矛盾深化,冷战思维升温,突发事件增多,天下仍不太平。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副会长刘宝莱在《曲折动荡的一年——2010年国际形势回眸》一文中,对2010年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我们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入小平同志谈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以及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建设的文章有30多篇,几乎占本卷篇目的三分之一。这些重要的论述,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认清国际形势,正确处理国际事务以及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近几年来,世界形势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尤其是随着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世界各种力量在重新分化组合,国际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而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之中,因此如何正确把握新的国际形势,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的国际形势总体上体现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但局部冲突和地区不安定因素明显存在: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世界经济联系B益密切,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多极化趋势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继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继续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增强,独立自主的声音、联合自强的力量、协调发展的意识都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主要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不同的国际形势和不同的国内实际状况出发 ,分别对“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这些要求适应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也是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一种回应。“发展”理论为中国几十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进步提供了基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是国际关系新旧格局转换的重要一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正在进行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图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占据有利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明显上升,一些国家军费有所上升,大国在地区的争夺更为加剧。一、多极趋势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最终形成,虽然“一起多强”(一超:美国;多强:…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经济何以会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变化密不可分,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包括需求、供给、市场和体制等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要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首先要弄清楚形成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动因。这需要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中来把握。从国际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转换,与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变化密不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卢、:一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都以振兴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争取下个世纪在世界上的有利地位作为首要的目标。为加速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对内提出了新的经济振兴计划,比王口,美国提出了以大规模削减财政赤字和增强竞争力为核。C的“综合经济发展计划”;日本先后宣布了总额达1725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二是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加快。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991年为0.6%,1992年为1.8%,1993年为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