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活运动"一定意义上是国民政府的道德治理尝试,缘起于政府军事高压统治面临困境,蒋介石"道德救国"论的影响,以及试图效法德国日本靠强化国民道德知识实现国家强大。"新生活运动"在施行过程中成为典型的"官办政治运动"。反思其失败的主因是对道德精神力量估计过高,参与者的内在动机不足。  相似文献   

2.
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生于1897年。于2003年在美国去世,奇迹般的跨越了三个世纪。与蒋介石的婚姻,使她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很多人眼里,她不仅是蒋生活中的温柔伴侣,同时也是他事业上的有力助手。在蒋介石控制政府的时代,宋美龄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广为人知的包括新生活运动、童子军运动、农村服务运动、妇女儿童保育工作等,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果,可以说为蒋介石提供了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背景介绍 原载1934年5月25日《红色中华》第193期第4版.该版刊发了《新生活运动的破产》的报道.报道指出:"法西斯蒂卖国头子蒋介石,最近又加紧进行'新生活'运动,企图把这些把戏来劫夺欺骗广大的群众,蒋介石己亲手订好新生活运动纲要,内容仍是'清洁,俭朴','礼义廉耻'等等一切奴隶道德的精粹,并电命各省法西斯蒂制造这...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最大变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项教育观念的更新“运动”。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国民冲破应试教育的旧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从而建立完善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取向,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但由于配套改革未能推进,在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家长和老师担扰的问题。从有关部门所做的社会调查情况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运动以思想变革著称,这也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从恽代英的日记看,20世纪初前后,与新文化的风起云涌几乎同时,还有一场以革新生活为追求的新生活潮流。新生活要求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改造,比如讲卫生、重清洁、男女平权、家庭革命等,这是在基本生活层面对时代变迁的回应。新生活虽然不像新文化那样引人注目,却由于其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日常,可能具有更为基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新儒学运动精心构建新儒学理论体系,践行自由讲学精神,同时还实验社会改良的政治理想,因而从总体上看,现代新儒家是一种学术派别、学术思潮,但又不单纯是学术思潮,它同时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新儒学运动在文化观及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学理分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唯心主义实质开展学术批判,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面临着战争的严峻考验。在最困难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为了战胜困难,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从而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促进了根据地生产的发展,保障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 一、1932—1934年中央苏区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大生产运动 中央苏区是在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势力斗争中得以创建和发展的。蒋介石视红区如洪水猛兽,在投入大量兵力发动5次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经济上颁布《封锁办法》,在靠近中央苏区的县份设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1947年5月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指出:“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抗暴运动则是第二条战线打响的第一枪,取得了胜利的第一枪。2006年是1946年12月发生的抗议美军暴行(抗暴)运动60周年,笔者作为亲历者拟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作客观翔实的阐述。抗暴运动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的必然结果。美国用飞机、军舰将100多万由美国装备的蒋军运到华北、东北内战前线。为执行…  相似文献   

9.
龚益鸣 《学习月刊》2013,(21):27-28
新的工业革命实质上是“新产业革命、新能源革命、新生活方式革命”在制造业的集中表现。它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突出个性化,定制化生产,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再生能源技术及低碳环保技术为依托.已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面临着战争的严峻考验。在最困难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为战胜严重困难局面,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1932-1934年中央苏区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大生产运动中央苏区是在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势力斗争中得以创建和发展的。蒋介石视苏区如洪水猛兽,在投入大量兵力发动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经济上颁布《封锁办法》,在靠近中央苏区的县份投封锁区域,开设闽江、祥江、汀江水道督察处,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没有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1986年),中国应对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出现调整和反复.1987年以后,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逐步走向规范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共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相关政策规范进一步趋向法治化;更加重视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协作;相关政策的操作手法越来越快捷和灵活,这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章严 《实事求是》2007,195(2):22-24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中国近期提出的外交新理念."和平崛起"是对以和平的方式,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相对实力,从而成为世界强国这一动态发展过程的理论阐述."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目标.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表明"和平崛起"的中国是维护世界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展现了中国勇于承担世界责任的大国形象,这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作者2003年寒假在福建省村级换届选举试点调查所获的资料,对村委会选举中所采用的“海选”、“直选”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海选”、“直选”都是现阶段村委会选举可行且有效的两种方式。但“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有发展前景,更有推广意义。“海选”与“直选”的模式选择与农村具体的经济社会条件和主体素质高度相关,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作具体选择;同时,要尊重大多数村民意愿。  相似文献   

16.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实现“三统一”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相对稳定的,其中在实现“三统一”的手段和目标上,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自律”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或缺的整体的价值理性共识,表现为社会成员基于对该社会制度安排的合法性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律的行为风范,因此构成文明、公正而健康的现代市场社会的健全发育之最重要的内在结构性因素之一;市场经济“理性经济人”偏狭之“工具理性”预设,决定了其很难形成“社会-文化人”的公共价值体验与情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立,客观上使有关“公共事业”的使命、责任等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而要使这种“公共事业”的实现成为现实的可能,则必须重塑以“群体互惠与意义共享”为价值目标的自愿的“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制度价值理念选择。  相似文献   

18.
苏区发动查田运动采取了过激的土地政策,从客观上加剧了赤白对立.查田运动是"左"的土地政策贯彻的结果,但也应看到,发动查田运动的现实原因是为了满足苏区扩大红军和筹款等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基本特征和“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概念 ,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新飞跃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与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一起抓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学说的内在要求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要大力增强全党全社会政治文明意识 ,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一个哲学范畴,但更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图腾。社会原生态的思想文化生活中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着这个符号与范畴。政治生活也不例外。政治在不同维度、不同理路上同"真理"概念相关联,其中最突出的是"真理"作为话语权力象征符号,或是作为民主政治模式的参照项与超越物。当然,真理观与真理信念经历了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同政治文明的推进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