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修富 《政策》2006,(2):60-60
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必须要快乐。只有在快乐中工作,才能做好工作,甚至可以事半功倍。而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打开“快乐工作”之锁的“金钥匙”。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某天,累遇烦恼的几个青年请教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我们怎么就寻找不到快乐呢?”苏格拉底没有回答青年们的问题,而是对他们说:“你们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小的案子,证据之确凿,事实之清楚,时间跨度之长,中央 领导关注之多,群众呼声之强烈,媒体曝光之频繁,问题却始终得不到 解决,实在令人惊叹!用遵义老干部们的话来讲:“拖了这么长的时间 了,这批准收回款的字怎么就这么难签呢?”  相似文献   

3.
无法对话的文人“话语”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讲不清”。每提到这句话,秀才们脸上便大有愤愤不平之色,所以秀才们往往并不满足于用“之乎者也”说话。我记得批林批孔时街上到处都是“拿起笔做刀枪”的说话,这似乎是秀才们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他们比谁都希望“理...  相似文献   

4.
星海湾一颗明亮的星郑文民1995年春天的一个早上,黑石礁派出所所长室内一串钥匙在所长、教导员办公桌上来回“飞舞”,紧闭的所长室内嗓门越来越大,声调越来越高,“所长与教导员干起来了!”民警们你看我、我瞅你都愣住了,“从来没看见过他们红过脸,今天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当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推动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来推动实际工作的创新。我们要坚持用“三个代表”指导调研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调研工作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调查研究应具备“情”、“诚”、“神”、“火”的情感与品格包括调查研究在内的所有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是一个人的志向、理想、情感、品格之“真我”的外部写照。1“.情”,即情感、感情。事业心、责任感的关键在于对工作的情、对事业的爱。为什么调查,选什么课题调查,怎么调查和调查怎么推动解决问题都有一个感情问题。“情”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接二连三许多大品牌,甚至是国际品牌频频出事,从“雀巢奶粉”的碘超标、“沃尔玛超市”的过期食品,到如今的问题化妆品,着实让百姓们感到茫然,怎么知名品牌也难以让人信任?  相似文献   

7.
霪雨如注的紫禁城天色迷蒙,两只镇门石狮无声伫立,在雨中狰狞肃穆。军机处房内“一团和气”大匾下,章京们正在凝神写着“严禁鸦片吸食立斩”的廷寄,准备发往各地疆臣。镜头凝聚到一支拿着毛笔的稳健的手及正在书写的圣旨上,圣旨上的楷书绵中寓刚、矫若惊龙。电影《鸦片战争》的这个开头不仅唤起了观众亡国之忧思,镜头中圣旨上遒劲的文字更让观众赞叹不已。其实早在电影拍摄时,圣旨上的文字就使导演谢晋和他的电影摄制组成员们倾心折服。写这幅小楷的书法家就是导演谢晋特意请来的演员,书法名家韩卫国。韩卫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4,(12):1-1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城市中国”系列专题节目里,有一个小噱头很有吸引力:那是几位“最有经济活力的城市”(惜乎没有一个是云南的城市)市长在电视直播的现场回答一个必答选择题,题的内容记得分别是“最佳市民评价”、“最佳政绩创造”、“最具创新活力”等等,要市长们从中挑一个,作为自己认为最重要和最值得的首选。在市长们做了分别不同的选择的同时,这个节目的内容也引起了人的思索。其实,理性地看,对于这些题,无论怎么选,都分不出有什么高下。或者可以说,这样一组题,要求地方主政官员在短短时间内必须也只能对其中一个题目作出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政协天地》2013,(9):6-8
8月20日是省政协每月一次的“委员活动日”。上午,杨根生副主席约见了部分教育界省政协委员,并召开座谈会。委员们围绕我省教育投入、教育产业、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建言献策。不少委员反映的问题令人担忧,有些委员甚至认为,“文教”和“卫生”是困扰着社会的两大痼疾,“教育比建高铁重要”,因为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怎么投入都不为过。这些意见和建议发人深思。以下是当天委员们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0.
马明高 《人权》2002,(5):55-55
人权这“玩意儿”,近几年在全球被高声地叫喊着,而且有越叫越凶之趋势。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弱小的饥寒交迫的国家和民族不多吭声,而那些日子过得滋润发痒痒儿便去这个国家放几炮那个地区打几枪的超级大国的“高级公民们”,却比谁都叫喊得凶,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叫嚷着这个国家侵犯人权了,那个地区没有自由了。 人权到底是什么?那部著名的《世界人权宣言》中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其第一款中说:“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二款中又说:“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藉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人权概念是有所指的,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你觉得怎么开心就  相似文献   

11.
我叫文红梅,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孩子。虽然我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们一样蹦蹦跳跳去上学,但是,我也上学了,生活得和你们一样幸福。我家住在湖北当阳县的一个乡村里。一九七五年,我八岁的时候,眼看着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我对爸爸提出来,“我也要去上学!”爸爸摇了摇头。我对妈妈讲,妈妈没吭声。奶奶看看我这个样子,说:“孩子,你走不成路,怎么能上学呢?”  相似文献   

12.
若说今年全国“两会”与往年相比的不寻常处,我觉得有两点不能不说:第一,今年“两会”更贴近民生,更务实了:第二,今年“两会”“问题“多了。这从委员们的关注角度和政府的工作报告里就可看出。会议一开始,政协委员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三大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还有人提出要推翻“新三座大山”: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了房。无论是“三难”还是“三山”,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绕不过的坎儿,都是确实存在的问题。百姓心里急,委员心里也急。今年“两会”出现了大堆“问题”。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往年“两会”,一开始总是要总结成绩,这个领域有进展,那个领域也有突破,说到底就是没问题、没毛病。其实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有问题才是正常现象,没有问题的社会肯定有“问题”,而且还不是小“问题”!今年“两会”  相似文献   

13.
孙刚 《中国保安》2001,(3):46-47
最近,读了篇题为《批评是甜的》文章。文中说,一个小女孩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商场。当她上到二楼时,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保安,等待着想象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但没有拉下脸子,反而笑眯眯地看了看她:“啊 !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轻轻地回答:“它叫贝贝。”那位叔叔俯身摸了摸小狗的头,再次笑笑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 ?我们这里是不准小狗带小孩进来的,但你既然来了也就不为难你了,请离开时记住,千万别…  相似文献   

14.
我们医院的叶护士戴上口罩怎么看都像某个电影明星,难怪不少人叫她“叶美人”。也许真应了那句话:说她漂亮是毁她。当同行们趁着年轻钻研业务时,她将大把的时间消耗在了镜子前面。  相似文献   

15.
(一) 1982年除夕,我去于是之家里索要他的墨宝。在为我写字的同时,是之老师给陈老写了一纸书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联下附一小跋。时隔多年,我只记得起首的称谓“白尘吾师正腕”及联末的签款“后学是之”,其他的大都记不清了。北京人艺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一般到南京都要去看看陈老。最后一个看到陈老的,是于是之。1994年4月,是之老师携夫人路经南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公安厅党委认真组织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认为,解决怎么办的前提是要弄清怎么看,落脚点要放在怎么干;怎么干的关键在于“一把手”和“一班人”。公安机关各部门在“大讨论”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特别是工作设想,颇有创意。  相似文献   

17.
话说中国的句读,那学问大了。古代文人们玩这个,能弄出千姿百态。著名的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等等,因为大家对此都很熟悉,我就不细说了。古人是玩玩文字游戏,现在人们说起来,倒把这当成了文苑佳话。其实现代人也有别出心裁在标点上玩出新意来的,更绝。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是一个女性解放主义者。她曾把先圣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标成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引起极大轰动。刺激,直露,可谓石破天惊!有卫道者骂苏青堕落。她回敬道,少男钟情,少女怀春,…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要女生,在人才市场成了公开的秘密。各家用人单位或者明言拒绝,或者暗地否定,无论怎么倡导“男女平等”,各家用人单位就是两个字“不要”。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无论女性们平时怎么千伶百俐,上了人才市场,往往是无言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在擘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时同步部署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着眼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就依规治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深刻论述,科学回答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是否需要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一些青年在互联网上鼓吹民族主义,搅动了那些号称“自由派知识分子”们的酣梦。网上的消息传到公寓里、学院中,那里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立刻大哗。于是忧心忡忡,口诛笔伐,打棍子、扣帽子,一言以蔽之曰:“狭隘、极端、危险,糟得很。”不要说中间派人士,即使一些民族主义青年,受了那班“糟得很”派的满城风雨的议论和责难,也跟着气馁起来、动摇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主义”是否真的很“糟”。 什么是民族主义?这是一个模糊不清、很难定义的概念。 梁启超先生指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