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正每次,走过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的军垦雕像前,我总会停下脚步。望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军垦雕像。思绪像穿透了那些尘封的岁月,耳畔也响起父亲爱唱的那首《送你一束沙枣花》,伴着熟悉的旋律,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风沙中父亲和战友们开荒造田的身影。上世纪50年代,石河子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来一队队兵团的军垦战士,他们唱着歌跟随王震将军来到这里,其中就有我的父亲。当时的石河子,只有20多户人家,散  相似文献   

2.
家里有一个盛开水的瓦罐,用了十多年,父亲一直舍不得扔掉。一次,我不小心把瓦罐碰倒在地上,瓦罐被撞出了一条长长的裂缝。我想,这下父亲得把瓦罐扔掉了。可父亲并没扔,而是把它好好地搁起来,说,以后也许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遗产     
正1956年3月,铁道兵8509部队的1800名官兵在团长孙培军的率领下,由汤原开赴虎林,在虎头镇组建8509农场。我的父亲孙友明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他是团长的警卫员。部队驻扎在"一棵树"以后,有一天,团长对我父亲说:"你跟了我多年,不能总在我身边,以后想干点儿啥?"我父亲没多想,直接答道:"我学打铁吧,造开荒工具去!"从那时起,烘炉、风箱、大锤陪伴了父亲一生。我在父亲"当当"的锻打声中长大,其间的许多小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次,队长让人送来一批10米长的钢筋,叫他按尺寸下  相似文献   

4.
正2000年春节,父亲郑重地跟我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干了什么。再说了,城里不缺你一个公务员,可咱们村需要大学生啊,你带个头,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回咱们村创业的。"2007年,我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村民们的掌声中,我看见父亲微笑着向我点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亲这些年身上的责任和良苦用心。送别那天,看到无数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道路两侧为父亲送行,那一刻,我觉得真正理解了父亲。在父亲的心中,深深地眷恋着这片热土,更深深地爱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头,执着坚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5.
笑话一组     
《党课》2010,(6):128-128
蛇、蚂蚁、蜘蛛、蜈蚣聚在一起搓麻将。8圈之后,烟抽完了,大家便商量让谁去买烟。蛇说:“我没脚,我不去,让蚂蚁去。”蚂蚁说:“蜘蛛八只脚,比我的多,让蜘蛛去。”蜘蛛说:“我的脚再多也比不过蜈蚣大哥呀,让蜈蚣去吧。”  相似文献   

6.
王锦慧 《党建》2012,(8):58-60
再过几天,就到了老舍先生舍身反抗"四人帮"迫害的忌日——8.24。为追念这位文化大师,我来到他的儿子舒乙家。对于世人而言,大师是一个神话。但对于儿子来说,大师无论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他永远只是父亲。老舍先生死后,舒乙陪伴父亲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雨夜。他摸了父亲的脸,拉了父亲的手,把泪洒在父亲满是伤痕的身上,他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父亲……舒乙回忆道:我真正懂得父亲,是在他去世之后的日子。我看了他的全部著作,采访了他的很多朋友。我发现大家之所以敬仰他,不光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更因为他炽热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7.
坐在母亲的热炕上像一棵没有伪装的树生命的叶子在母亲唠唠叨叨的话语里散发阳光的气息脚丫子也不满足根的埋藏了露着舒服的丑态坐在母亲的热炕上像一只没有长大的山雀儿望着母亲深情的目光亮亮轻松的翅膀远方其实就是这个窝儿不管飞到哪里只要一回头再累的翅膀也经不住温暖的召唤父亲的马儿与我的摩托劝父亲到城里到我的小楼里住父亲说马儿呢我说城里有公共车有我的摩托父亲牵出他的枣红马儿骑上绕着五月的田野转了一圈看见骑着马儿的父亲年轻了我打开马达我的摩托在乡村的路上飞跑父亲摇摇头马儿摇摇头我骑不住父亲的马儿父亲不愿坐我的摩…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3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蚂蚁的启示     
一九五八年,我下放在北京郊区郭公庄生产合作社劳动。一天上午,在地里翻地。一铁锹锄下去,恰巧锄翻了一个蚂蚁窝,把它铲为两半。像蚕茧一样洁白的蚂蚁卵也翻出来了。一窝黑乎乎的蚂蚁遭到这飞来横祸,登时乱作一团。平常读书常见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人们处在惶急境地的情景,可我从未见过热锅上  相似文献   

10.
爸爸的嘱咐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莒县北杏村,四代同堂,曾祖母、祖母、母亲、弟弟和我。父亲王烬美对我这个长子非常疼爱,偶尔回家,总要先把我抱进他那温暖的怀里,用带有胡茬的嘴使劲亲我,我觉得脸上痒痒的,便在他怀里又笑又叫,父亲也笑出了声,爷俩笑成一团。父亲不仅娇爱我,更严格要求我。这年春天,奶奶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父亲、伯伯和叔叔都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说,我是在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和党的熏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一些别人不曾有的优越感。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为实现自己入党的愿望,我苦苦等待了多个年头。我老家在乡下,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小的时候,我就随父亲到集镇上求学。父亲是个严肃且很有原则的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我们兄妹几个就更不用说了,近乎苛刻。他还时常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叔叔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村人的骄傲。父亲便拿  相似文献   

12.
书痴·父亲     
我的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满是心酸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但为了上学,父亲抵抗了多少白眼,忍受了多少饥饿,因为在整个家庭中,谁都不愿承担一个不干活,却要消耗口粮的男人.高中毕业后,确实无钱再上学了,高考的当天,父亲特地跑到县城的离考考场外转了一圈,没有参加高考,挥泪离开了家乡.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锄头     
正父亲的锄头放在院子东边一个简单的小房子里,那不是秘密。小时候,父亲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我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后。在那些并不肥沃的田地里,父亲用他那把锄头种下了一季又一季的庄稼。一次次翻起了那些板结的黄土,然后又仔细地打碎那些大块的土块儿,在锄头再次扬起的瞬间,腾起一股尘土,静静地付着在父亲的衣服和汗珠上。晨曦中,父亲的身影笼罩上了一层斑斓的光影,在我幼小的心里幻化出英雄的形象,因为,父亲和那把锄头  相似文献   

14.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家里有一张攀枝花全景图,父亲生前总是把这张图摆放在书架之上,经常在图前驻足,久久凝视.父亲曾和我说过,攀枝花是他一生的骄傲.1991年3月,父亲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攀枝花的青山绿水间.今年是父亲去世30周年,我怀着追忆父亲的心情,把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来,是追忆缅怀父亲,也是为了我不能忘却的思念……  相似文献   

16.
迁居     
我家第一次搬家是在1974年。 那是一间坐西朝东的土坯房。因为前后窗子都很小,所以即便是到了正午时分,屋内都不会太亮。这间房子被父亲打了个洞的土坯火墙拦腰隔开,因此房子算是有了套间:外面的小间当作厨房,里面便是外祖母、父母和我们兄妹三人三代同堂的卧室了。其间横横竖竖地  相似文献   

17.
告慰父亲     
我常常想起父亲,我常常梦见父亲。在他居住了43年的老院子里,他坐在那把旧了的轮椅上,把自己置身于明丽的阳光下;他微笑着望我一眼,一言不发,而后,他微微抬起头来,深邃的目光望向湛蓝的苍穹。在他1992年去世以后,不知有多少次,我梦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姿势——静静地、深情地向着远方的天际仰望。  相似文献   

18.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  相似文献   

19.
我叫孟凡德,今年47岁,是农五师八十八团七连一名普通职工,为了让穷困孩子改善上学条件,23年来坚持捐资助学,作为对生我养我的团场的回报。1959年我的父母来这里开荒造田,我们兄妹7人相继出生,因为孩子多,为了照顾我们,母亲就没有工作,成了家属,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再加上什么都是定量,全家9口人,别说上学读书,就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少年时代的辛酸  相似文献   

20.
一个普通党员对儿子的回信尊敬的编辑同志;我叫薛敏京,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民航西安基地管理处工作。我父亲薛兴黎也是党员,担任陕西省华县高塘中学政治教师。今年"七一"那天,我把刚刚受聘担任政工科副科长的消息写信告知父亲.一个多月来,父亲的回信时时在我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