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历史条件下,最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它不仅决定着中国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前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分。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回答和阐明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武装教育全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2.
9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回顾40年的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3.
所谓治国方略 ,是指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及为实现此蓝图而采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领导艺术等等。邓小平治国方略包括了一整套战略 ,在完成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开辟新道路三段各有特定内容。其主要特点是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着眼大局 ,抓关键问题 ;立足中国现实 ,坚持“三个面向”。治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正确的治国方略必然是符合客观规律或反映了客观规律。我们要善于从客观规律上认识和把握邓小平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认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框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本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历史选择,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毛泽东看来,历史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性是辨证的统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然而,这些年来,一度颇为时髦的历史选择论却竭力攻击历史唯物论“没有摆脱决定论的思维框架”,宣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什么“双向选择”;诋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什么共产主义只是人类未来多种可能中的“一种或然趋势。”值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一下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选择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论述。再看一看历史选择论究竟是“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一、制度创新是我们党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 人类历史进程受内在一般规律支配,历史的结局能否和人们的预期高度吻合,主要取决于历史的创造者能否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推进制度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知和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7.
周建超 《群众》2020,(3):31-3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提供了基本依据。理论维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制度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无可辩驳的理论逻辑和不容置疑的实践逻辑证明其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为我们国家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易彪 《人民论坛》2012,(20):216-217
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轨迹有关,也是中国民众民心向背和主动必然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在发展探索中通过实践证明后的必然选择。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解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必然性,能更加坚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考察了现代化发展与中国政党制度的起源和演进的关系脉络;并从历史的维度和现代化的路径,剖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现代化过程是造成中国政党由对抗和竞争的政治体系转变为合作和协商的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它以现代化发展的视角,说明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自身发展客观规律与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战“疫”过程中,中国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具象化呈现,中国的制度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蕴含的客观规律由此得到彰显;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精准回答了“初心”命题,体现了其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追求。这两者的集成,即战“疫”以制度优势回答“初心”命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规律的科学认知和能动把握。  相似文献   

11.
刘琼  叶世才  张育雄  张小娟  李霞 《传承》2011,(14):34-35
"发展是硬道理"的"硬"是指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的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第二国际环境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要求,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要求,发展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要求,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要求。国际环境的要求: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要求,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要求。所以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50年的历史,是我们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确认我国社...  相似文献   

13.
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作出的历史选择。它的建立与发展,凝聚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政权建设的宝贵经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十几亿人民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必须处理好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性与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关系,做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相统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客观规律,走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我们不仅误解了普遍规律,而且忽视了价值理想。人的彻底解放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理想。制度的价值的外化、价值的躯壳,是实行价值理想的保障;而价值是制度的灵魂。价值理想是一以贯之的,始终有效的,便于检验的,既难以空谈和忽悠,也不会搞成空想误导实践。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这既是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清晰界定我国发展的历史坐标和未来走向,明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现在何处、将去何处"的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自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主要特征。一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新时代历史方位是"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结果,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彰显了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过程。近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过程表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正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她既有丰厚的历史滋养,又有现实的革命再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理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最内在的根基,理应成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精神性符号。  相似文献   

18.
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爱国主义之所以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是因为二者的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决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社会集团作出的主观选择。众所周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寻求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历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屈辱的一页,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贫穷挨打的境地,曾经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苦心探索,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正确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哲学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之所以积极倡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这是因为: 第一,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是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是个包括若干发展阶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