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苏联民族矛盾不断暴露,特别是近一年来,发生了一些民族骚乱事件,引起了苏联领导人和理论界的重视和反思。他们认识到,过去在民族政策上和民族理论问题方面的失误,以及民族关系领域中存在着的“矛盾和问题”,对当前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起着“消极影响”。为了缓和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戈尔巴乔夫提出民族政策的“新思维”,苏联理论界提出用”新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族仇恨言论不仅违背了言论自由的真正价值,而且制造社会分裂,危害民族团结,引起社会骚乱。治理网络民族仇恨言论既是依宪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治理网络社会的必然要求。治理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重点是对发帖内容加以审核,完善打击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具体标准、程序,明确发布、传播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成为检验政权是否稳定的试金石。苏联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误是苏联大厦崩塌的重要促因,大俄罗斯主义是其思想根源。“一种语言”的文化单一制是民族矛盾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误直接触发民族的分裂。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界定民族问题对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之间的交往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先决条件,而民族矛盾不过是民族交往的负效应。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发展差距,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民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冲突,其社会根源在于阶级压迫导致民族压迫。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民族问题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正确界定现实生活中的民族问题,不能把不同民族个别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说成是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刑事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说成是民族问题,也不能把民族问题说成是少数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地区 ,由一些民族分裂分子操纵、组织的骚乱事件因其所处地区的特定性、参与人员的复杂性、闹事目的的特殊性 ,使之与其他地区一般突发性治安事件相比 ,处置难度较大。本文阐述了民族地区骚乱事件的主要特点 ,并针对这些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民族政策”是对近年来“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平等也许是最好的民族政策”等观点的延伸,在政学两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结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所举证的国际经验教训及其政策的价值取向进行辨证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有选择性地加以借鉴吸收,可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未来走向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苏联地区的民族问题是人们深为关注的热点,其论著与评论纷至沓来。但总的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失之落后,跟不上该地区的形势变化,更谈不上进行科学的预测了。 造成这种被动状况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研究工作的一些倾向造成的。一种是就事论事,过分专注于民族问题研究,看不到民族矛盾同其他矛盾的有机联系;另一种是把民族问题绝  相似文献   

8.
苏共自行解散与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过程中,始终极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把各民族的自主发展同社会和谐与国家进步看作是辩证的统一. 没有正确妥善地处理民族问题,导致党内民族矛盾激化,是苏共自行解散的原因之一.以搞政治运动的方式处置民族矛盾,即使有好的愿望,也会造成伤害民族感情的坏结果.苏共中央曾努力建设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科学事业,培养民族干部,造就了一批民族精英.但是,苏联的政治体制,使苏共权力中枢承担了全联盟的政治风险.当改革进到"民主化、公开性"阶段,过去的暗箱操作全都被曝光,民族分离主义倾向急剧发展,导致了苏共自行解散的历史性悲剧.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与民族分离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现代民族主义浪潮下 ,民族分离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分析了民族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关系 ;着力分析了“战后”民族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以及在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背景下 ,民族分离主义不仅成为恐怖主义活动的根源 ,而且成为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时也分析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 ,以及我国反对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是较早关注民族独立和民族运动问题且著述颇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东欧弱小民族民族独立运动的论述,主要涉及民族问题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无产阶级民族原则等议题。恩格斯的民族独立运动思想对分析和把握当代民族问题现实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双重国籍的问题,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保护海外华人、华侨的利益,中国政府实行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几十年过去了,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应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当今世界承认双重国籍是世界潮流,中国应改革在国籍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尤其在四川境内时,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方针政策,形成了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雏形,为以后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疆稳定发展影响全国大局,民族工作至关重要,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四个认同”教育,提高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搞好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郑观应既有民族优越观,又有民族平等观,二者的对立,在他资本主义商业民族观中又得到统一。这种以“对立”、“统一”为鲜明特征的民族观,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习惯法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荟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傈僳族基本处于"有夷话,无夷字"[1]的状况,有关傈僳族习惯法的史籍记载几乎付之阙如。从已有社会调查资料来看,傈僳族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具有一定约束力、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不成文习惯法来调整傈僳族族群行为,并对社区秩序起到了有效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属人管辖原则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针对我国公民在境外犯罪的情况,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大陆公民在大陆外犯罪的司法问题;(二)港澳人在区外犯罪的司法问题;(三)台湾人在岛外犯罪的司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王朝治回政策与回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元王朝的回族先民到明清王朝的回族,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回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在元代恩威相济的对回政策下,回族共同体雏形形成;明代回回人仍受重用,对回实行优待和强制同化政策,回回人融合汉族文化进而加速了原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回族共同体形成;清代对回政策前后有别,前期因俗而治,后期采取“以回制回”的压制政策,回族共同体非但未被削弱,民族认同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中央以文件形式对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了十二条表述“。十二条”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就“十二条”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站在整个人类文明、世界历史发展高度上,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在对以往各种民族观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以革命事实为根据,吸收当时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民族演化规律、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民族问题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未来。学习马克思民族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国籍法原则不承认双重国籍,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显示了独特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当其在海外受到损害时,该规定则不利于对他们的利益进行最为有效的保护,而且也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相左。笔者认为我国应当果断地进行国籍法改革,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