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党9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经16年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书中坦陈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犯了包括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以及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三大错误。并对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予以彻底否定。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在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2.
“左”的错误,曾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本文从思想文化认识、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等五个方面就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发生的“左”的错误的原因给予了分析。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汲取历史教训,防止“左”的错误思潮的再度回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影响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又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红一方面军则由开始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行动持怀疑态度,进而抵制和在实际中纠正。在红一方面军中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上,毛泽东和总前委召开的罗坊会议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因成功地反对了王明“左”倾路线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究其“左”的原因,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经验主义而导致主观主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没有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及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使“左”的错误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点的界定,是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完全一致的、一以贯之的,即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来立论,而从来也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无论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在"三农"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理论,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三农"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原因一是客观上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二是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三是过于强调和急于实现工业化;四是党的领导层的民主生活不正常。认真分析这些失误,对于今天合理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它们是一以贯之的 ,主要是从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形成的建党思想体系直接发展而来 ,结合了执政的新实践 ,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 ,指导了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但是没有根据执政的实际 ,在科学地树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以及在领袖个人与领导集体的关系上没有破除迷信等四个方面存在着“历史性局限”。这是因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在毛泽东时代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科学的解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切实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使党的指导思想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961年毛泽东极力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此后,毛泽东对全党开展调查研究起到了全方位的引领作用,使得1961年真正成了“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这对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问题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关键问题。能否调整好所有制结构,理顺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 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教条理解和受苏联僵化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一些同志在所有制问题上存在许多不正确或者模糊的认识: 一是错误地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纯而又纯的经济,是不允许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渗入其中的,公有制的规模越大越好、形式越高级越好。在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只强调公有制经济的数量优势,并把这种数量优势看成是不可改变的,稍有下降,就认为一定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就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忽视了公有资产质的提高和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提高。 二是错误地认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属性之分,即有姓“公”姓“私”之别,以为资本主义让会使用的所有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可以用,以为国企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三是错误地认为非公制经济的存在只是生产力低下条件下的权宜之计,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罗明纳兹作为共产国际的全权特使来到中国,此时,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他们领导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把我党的斗争历史从国民革命阶段推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又共同犯下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令人痛惜的损失。罗明纳兹与瞿秋白在合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领导与服从、“钦差大臣”与无法避免的教条主义者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盲目指导与中国党对共产国际的盲从。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毛泽东缘何放弃新民主义主义社会理论、作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主张和实践,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是一。笔者认为,毛泽东是讲实事求是的,所以,理应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理解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这样分析会更贴合毛泽东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的客观实际。基于此认识,笔者以实事求是为分析的逻辑起点,认为建国之初国内外情势的变化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认知的不完整性,共同促使了毛泽东决然改变先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作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定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和全面借鉴国内外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重大变化,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探索和认识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方面所作出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5·31”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市场经济在客观上要求实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要求在所有制上实行多元结构,以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和多元利益主体的要求。因此,党的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的结果。它根源于1956年以后党内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若干重大原则分歧与矛盾的长期积累,主要体现在对“三面红旗”的维护与否定上。经济建设上的分歧不仅在政治上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理论和实践恶性发展,而且在组织上与个人专断作风互动交长,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回顾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起点和终点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曾经提出“大过渡”与“小过渡”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1953年8月,毛泽东在审阅周恩来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结论时明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89页)这里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过渡时期的起点,是指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看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经历了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 ,即毛泽东的初步提出 ,邓小平的系统阐述 ,江泽民的丰富发展 ,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深化。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在“七一”讲话创新的基础上 ,又有了新的发展 ,提出了许多新思想 ,主要包括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在新世纪我们遇到了一个求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强建设现代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所有制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所有制问题日益突出,确实成了难度大、争议多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五大为我们认识所有制问题打开了清晰的新思路,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看法,期望在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进一步深入。 一、所有制关系之于社会主义的目的手段定位 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必定也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所以,同样要遵循目的与手段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即:一方面,目的支配并选择手段,手…  相似文献   

20.
冷福榜 《理论前沿》2002,(18):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