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9,(9):5-5
美国参议院4月21日以73票赞同、23票反对的结果批准资深外交官克里斯托弗·希尔出任新一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今年2月提名希尔出任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后者成为自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倒台及伊拉克政府成立以来美国向巴格达派驻的第4名大使。希尔先前在美国国务院担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在过去4年间负责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0月12日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爆炸至少造成10人丧生,40多人受伤,爆炸地点位于巴格达酒店附近。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巴格达的总部就设在该酒店内。此外还有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官员、美国国务院官员、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和一些参与伊拉克重建的美国承包商住在里面。相关新闻:  相似文献   

3.
早在4年前,媒体就曾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阴谋策划伊拉克内部发动政变,推翻萨达姆政权,但计划最终流产的消息。伊拉克方面一直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近日,负责摧毁这一策反行动的伊方情报官员首次公开了事件的真相。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成了美国政府在中东的眼中钉,中情局几次试图暗杀萨达姆均未得手。直到1995年,中情局的特工才打入萨达姆政权的核心。于是,美国方面立即制订了一个代号为“梦境”的行动计划,准备在伊发动一场推翻萨达姆总统的“宫廷政变”。中情局就这一计划同巴格达的沙瓦伊将军进行接触,沙瓦伊是伊拉…  相似文献   

4.
李敬臣 《半月谈》2005,(3):12-16
1月18日。8名中国公民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途中遭挟持。这一事件牵动了国内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心。经过有关方面多方奔走营救.8名福建工人终于在1月23日被接回中国驻伊使馆.并于1月26日平安返回祖国与家人团聚。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去年赴伊履任之前曾在北京接受《半月谈》记者首家专访;1月26日,《半月谈》记者通过国际长途与杨大使连线.请一直在最前方指挥并直接参加营教人质的杨大使讲述这次营救中国公民的经过。刚从紧张的营救工作中缓过劲来的杨大使欣然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同时希望通过连篇报道澄清一些误传。由于有些情况目前尚不能公开披露.本文正式发表时不得不将有些细节删去。  相似文献   

5.
老任 《思想工作》2006,(11):40-41
10月23日.美国军方宣布.又有两名军人阵亡,使得驻伊拉克美军这个月的死亡人数上升到87人.超过了今年4月的76人。军方还表示.巴格达一名美军士兵目前下落不明。这创下了美军自2003年进攻伊拉克以来.单月最高死亡数字纪录.也使美国军队在伊拉克丧生总人数超过2800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水保安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军事公司之一,而这个保安公司名字被世界人民所熟悉,是源于2007年9月16日发生在伊拉克的"黑水事件"。根据《世界知识》杂志报道的内容:2007年9月16日,负责保卫美国驻伊外交官的美国保安公司——黑水公司车队,经过巴格达西南部的曼苏尔区时,几枚迫击炮弹在远处爆炸。黑水公司的保安人员即要求周围车辆立即停下。而没有停下的汽车遭到保安人员扫射,车上的一对夫妇和一名  相似文献   

7.
老任 《思想工作》2006,(7):46-47
伊总理马利基5分钟前知情6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抵达伊拉克进行访问,这次访问事先没有任何宣布。12日,布什乘坐“空军一号”连夜飞行了11个小时,才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然后再乘坐美国军用直升机直接飞抵位于巴格达市中心防守严密的“绿区”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这是布什自从2003年11月访问伊拉克后第二次来访,也是马利基就任伊拉克新总理以来,布什首次访问伊拉克。布什在美国大使馆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等高级官员举行了会谈,讨论伊拉克局势以及美国对伊政策等重大议题。布什对马基利就任伊拉克总理以及伊拉克在民主政治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驻伊美军单月阵亡创记录10月23日,美国军方宣布,又有两名军人阵亡,使得驻伊拉克美军这个月的死亡人数上升到87人,超过了今年4月的76人。军方还表示,巴格达一名美军士兵目前下落不明。这创下了美军自2003年进攻伊拉克以来,单月最高死亡数字纪录,也使美国军队在伊拉克丧生总人数超过2800人。进入10月份,穆斯林斋月开始,伊拉克反美武装发动了所谓“斋月攻势”。10月18日,美国军方发言人考德威尔少将说,穆斯林斋月开始以来的两个星期,伊拉克的暴力活动比斋月前两星期增加了22%。驻伊美军在打击持续的反美武装活动以及日益恶化的教派暴力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5):47-47
据新华社9月3日报道,一名伊拉克官员9月2日透露,伊拉克当局希望在伊拉克10月15日新宪法公投之后,10月19日开审萨达姆案。由于没有获得授权发表正式声明,这名官员不愿公开姓名。据称,萨达姆的法律小组已得知这一日期。此前,另一名同样不愿公开姓名的伊拉克官员说,审判萨达姆的日期定在10月15日~20日之间。  相似文献   

10.
1月18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的录像显示,伊拉克武装人员绑架了八名持中国护照的男子,分别是陈亲爱、周孙钦、周孙琳、林强、林雄、魏武、林斌和林忠,年龄在18岁至40岁不等,均来自福建省平潭县。他们是自行来到伊拉克的个体务工人员,是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时遭挟持的。事件发生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极为关心,指示中国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解救。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和中国驻伊拉克及周边国家使领馆通过多种渠道,尽全力进行营救工作。1月19日,伊拉克穆斯林长老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武装组织在宰牲节期间释放所有被…  相似文献   

11.
<正> 尽管美国软硬兼施,2004年7月16日下午1时左右,菲律宾还是开始撤出驻伊拉克人道主义救护队,救援队队长乔维托·帕尔帕兰准将也于北京时间晚9时离开了伊拉克,菲律宾人质克鲁斯得以劫后余生,菲律宾人质危机就此告一段落。但7月24日,一名埃及外交官和一名埃及卡车司机在伊拉克遭绑架。7月25日,又有两名巴勒斯坦人在伊拉克失踪,不知是否被绑架。接连不断的人质绑架事件令美国的心又提了起来,担心“多米诺效应”产生。人质危机的背后自从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伊拉克  相似文献   

12.
新闻集粹     
1. “两会”在京召开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至14日在京召开,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批准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有关决议。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3月3日至12日在京召开,政协章程修正案获通过。2. 伊拉克爆炸案271人死亡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临管会轮值主席穆罕默德·巴赫尔·乌鲁姆3月3日称,巴格达以及卡尔巴拉2日发生的爆炸事件共造成271人死亡,393人受伤。主管着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军事行动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军驻中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约翰·阿比扎伊德称,美军已经掌握确切证据,“基地”组织重要头目扎卡维策划、指挥了连…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7,(8):14-15
4月9日,在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伊拉克民众举行反美游行。当天是美国军队攻陷伊拉克首都巴格达4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特别法庭19日开始对伊前总统萨达姆及其7名前政府高官进行审判。在这次审判中,萨达姆面临的指控是1982年的杜贾尔村案件。所谓“杜贾尔村案”,指的是1982年萨达姆车队路过巴格达北部什叶派居住的小村庄杜贾尔村时遭遇反对派的袭击,萨达姆险遭暗杀。随后,伊拉克政府派人对该村实施报复,导致许多什叶派穆斯林村民丧生。萨达姆政权垮台后,伊拉克临时政府于2003年12月10日成立了伊拉克特别法庭,专门审判包括萨达姆在内的伊拉克前政府高官。12月13日萨达姆被捕。2004年6月美伊实现权力移交后,萨达姆及其11名前政府高官的“司法羁:权”由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3月20日,举世震惊的伊拉克战争打响了。4月9日,美军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标志萨达姆政权已被推翻。4月14日,美军拿下萨达姆最后一个据点———他的老家提克里特,历经26天的伊拉克战争实际上宣告结束。一场预知结果的战争美国把这次战争的代号定为“伊拉克自由”行动。从3月20日起的3个星期内,美国出动B-1远程轰炸机、B-2隐型轰炸机、B-52轰炸机等先后轰炸了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总计有2.4万枚炸弹和8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落在伊拉克土地上。在狂轰滥炸的同时,美英联军的地面…  相似文献   

16.
台湾·社会     
《台声》2016,(11)
正5月23日,台湾检方以杀人罪起诉了3月在台北市当街杀害4岁女童的王姓凶嫌,并求处死刑。3月28日上午,台北市一名4岁女童骑着儿童脚踏车,和母亲一同前往附近的捷运站,途中突遭素不相识的33岁王姓凶嫌持菜刀从后方攻击,当场死亡。此案震惊台湾社会,罪嫌手段凶残引起公愤。据台湾媒体报道,王姓凶嫌无业,曾有吸毒前科。  相似文献   

17.
3月20日10时35分,美机空袭巴格达。11时15分,布什正式宣布对伊开战。接着,美国战机对巴格达进行了第二、三轮空袭,美战舰向伊发射巡航导弹,美海军陆战队进入伊拉克。21日,美机轰炸了伊北方重镇摩苏尔,美英飞机轰炸了伊南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英军也进入伊拉克,美英对伊战争全面展开。笔者发稿时止,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20天,战事发展引起国内外法学家密切关注。他们认为,伊拉克战争已对主权国家必须遵循的国际法造成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3月10日,数百名伊拉克学生在巴格达举行集会,抗议美英等国威胁对伊动武。新华社记者龚兵摄~~反战声浪日高 备战日程加速  相似文献   

19.
7年前的3月20日,美国的“战斧式”导弹划破巴格达夜空,呼啸着直袭萨达姆行宫,“斩首行动”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7年后的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世界表示:“今夜,我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已经结束。‘伊拉克自由’行动结束了,现在伊拉克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美国人从伊拉克撤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政府遭遇伊拉克情报门风波之后,近期又曝出震惊朝野的泄密丑闻:美前外交官约瑟夫·威尔逊的夫人瓦莱丽·普莱姆是中央情报局(CIA)一名秘密特工。各媒体将这一泄密丑闻称之为“特工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