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观,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制度建设在其间的核心作用,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球治理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议题。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以人类共生共在的现实为核心思考,着眼于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外交的时代引领,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的时代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指向的新目标,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包容文明观、世界新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五维统合构成了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蕴含的新观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的实践路径,多元共治体系是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倡导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治理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 ,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 ,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 ,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 ,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 ,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 ,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 ,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5.
蒋好华 《唯实》2004,(9):78-82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治理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好华 《唯实》2004,(8):78-82
传统政治学以国家政治为本位,未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政治生活.从"类"的视角出发,考察人类公共治理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依次经历了部落治理模式、自然国家治理模式、主权国家治理模式和多元治理模式四个阶段.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治理模式正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即由基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全球治理时代.全球治理是人类战胜来自社会内部和自然界的双重致命威胁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终结其原始敌对情结和集体恶性竞争的唯一道路.为此,人类需要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政治学应为全球治理的新时代提供革命性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从远古一步一步走向新世纪,人类的视野逐步开阔,前景日益光明,但是与此同时,人类又陷入了深深的困顿——全球环境的恶化,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似乎不愿再承担生养人类的职责——怎么办?人类不得不沉思。本文试从著名的“囚徒困境”出发讨论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并由此探讨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盛瑾 《党史文苑》2006,(6):59-62
随着人类从远古一步一步走向新世纪,人类的视野逐步开阔,前景日益光明,但是与此同时,人类又陷入了深深的困顿--全球环境的恶化,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似乎不愿再承担生养人类的职责--怎么办?人类不得不沉思.本文试从着名的"囚徒困境"出发讨论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并由此探讨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应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暴露出了治理观念不一、治理机制失灵等缺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在观念上,中国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全球治理的观念共识;在机制上,中国倡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回到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机制上来,并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提供全球治理公共产品。全球治理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运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变革的目标旨归。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代世界金融和经济领域持续进行的缠结进行解释时,全球化对人类提出了新的伦理挑战。亨廷顿认为人类未来的冲突必然表现为文明的冲突,与之相对应的是孔汉思的全球伦理思想。孔汉思认为,黄金法则是对世界宗教和文化的道德标准和基本共识最低限度的表达,是全球伦理的表达和实现,是人类最低限度的普世价值。然而,仍然存在着达成如何成为全球伦理以及使用"全球伦理"术语的伦理共识问题。维雷杜借助非洲伦理规范中"同情的公正"和"共同体"等概念,厘清了"全球伦理"和"普世伦理"之间的界限和关系。全球伦理的发展可行性在于通过创立全球伦理规范而不是单一全球伦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异常,以及人为的各种污染,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再次唤醒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普遍焦虑与关切,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需之举。  相似文献   

12.
《理论建设》2021,37(2):38-47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治理难题,考验着当下全球性疫情治理机制。在疫情治理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为全球疫情治理开具了一味良方,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它将人类当前疾病的医治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把全世界的人联合了起来,团结协作共同应对重大疫情,使人类更健康地生活着。当前西方倡导的疫情治理理念使全球疫情治理机制无以为继,难以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相反中国秉承的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已经成功遏止了疫情的全国性传播,并及时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医疗卫生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会扭转当前人类疫情治理的被动局面,也会激发人类对未来传染病治理的集体安全意识,并对后疫情时代人类卫生健康及全球事务治理格局的重新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全球生态治理也面临公正价值诉求缺失、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治理中存在责任“赤字”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生态善治的实现。面对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突破了地域空间和主权国家的局限,呼吁世界各国在治理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生态治理,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实现利益共享;重建生态责任观,彰显责任担当,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为破解全球生态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全球公共政策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主要途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中,协商民主与全球公共政策过程民主化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方式,协商民主致力于维护全球公共政策的正义性,提高全球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增强全球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然而,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利益的张力下,全球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运行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因此,需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理念,构建全球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协商机制,消解协商主体话语权力的不平等性;优化全球公共政策制定的信息公开机制,防止决策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完善全球公共政策执行的问责机制,克服协商结果落实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导致一种为整个人类所共享的全球文化生成和发展。全球化使人类文化发展条件日益趋同化,增加了不同文化的共性;促进了文化交流,使不同文化中的合理性因素被普遍认可从而上升为全球文化;全球交往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促使普遍交往规则确立。全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将有助增加不同文明体系间的文化认同,消解文化差异引发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一带有鲜明原创性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新时代良好国际秩序的构建,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对全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人类命运的重新思考,在全球维度上思考人类发展,在人类维度上考量国际关系。这一思想,把所有国家的利益综合考量、整体考量,反对那种将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人类利益关系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度分化又深度依赖的复杂局势对传统的国际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以长远发展的深邃眼光、敢于人先的雄伟气魄、勇于担当的博大情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为治理全球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擘画,为人类社会构建了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和谐世界。而"一带一路"战略设计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将对全球治理新问题的解决、全球治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正化合理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球伦理──世纪之交的呼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人类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直接关系到ZI世纪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是重建人类的价值观念系统,建立一套能为全人类所认同、所接受、所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全球伦理。一、时代迫切需要建立全球伦理全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只有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本世纪50、60年代逐渐暴露出来,到70、8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日趋尖锐,到了今天,已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和日益突出的全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历史"新常态"作出有力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对全球问题的必然选择,蕴涵着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丰富内涵,彰显着旨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是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选择。世界各国加快自身发展、积极建立和自觉遵守国际新秩序、努力推进一体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按照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全球治理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缓慢、不确定因素上升、西方治理"失灵"的当代境遇。中国对于全球治理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为基础。全球治理观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安全治理、全球政党治理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