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静 《现代领导》2007,(11):22-23
明朝的王恕说过:“人之才性不同.有优于学问而劣于政事者.亦有长于政事而短于学问者;亦有有学问而不能提调学校者.有寡学问而能提调学校者。事无全才,故人之于事,有能,有不能。”(《王端毅公奏议》)说的就是“用当其才”.古人对此的见解和实践.散见于各史料,正如屈原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人的知识和才能由于天赋、实践地位的不同和人一生所能有的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只能“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
1儒家之道,“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荀子·儒效》)。儒家强烈的人文关切主要靠两种途径来实现:以道易天下和以道教天下。前者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活动,后者是著书讲学的文化教育活动。所以,儒家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贫卦》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道设教”成为一切儒者的神圣使命。可见,儒家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政治、教育两个方面,它们均是儒者对社会存在、人的境况的人文关怀。它们各有其特点,一个儒生曾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胡宏(知言))显达者治国平天下,可以兼善天…  相似文献   

3.
公安部党委一贯高度重视县(市)公安局长政委培训工作,把加强县(市)公安局长政委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根本措施来抓。1991年,公安部党委决定实施县(市)公安局政委培训“一把手工程”,由公安部统一组织对1990年以来新任职的县(市)公安局长政委进行岗位培训,取得了较大成效。最近,公安部陶驷驹部长等部领导,针对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指示,要求改进县(市)公安局长政委培训工作。2月下旬至3月中旬,公安部政治部车利华副主任、教育局王淑华副局长等领导在北京、石…  相似文献   

4.
胡迌 《台声》2008,(9):82-85
中秋节源于古代祭月风俗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风俗。远古时代,人们把日、月,山、川、雨、电都奉为神灵加以膜拜,月亮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成为重要的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5.
徐渭(字文长,别号田水月,天地山人,青藤道土,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在晚明文坛艺苑是位极杰出的人物,其诗、文、书。画、曲均为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徐渭为人为文都崇尚个性,崇尚“真我”。在(涉江赋)中,徐渭说:人生之处世兮,每文已而细蚁。机声利之所在兮,水趋壑而赴之。量大块之无垠兮,旷荡荡其焉期,计四期之在天地兮,似县空之在大洋,中国之在海内兮,太仓之取一棵。……爱有一物,无挂无碍,在小匪细,在大匪泥,来不知始,往不知驰,得之者成,失之者败,得亦无携,失亦不脱,在方寸间,周天地所。勿调觉灵,是为真…  相似文献   

6.
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反动政权为苟延残喘,看中了湘西这块地盘,认定其“地形可待,民心(惯匪)可用”。为此,白崇禧亲自策划,派蒋系亲信李默庵以常德十匕绥署司令名义来经营湘西。是时,湘西众匪如蝇逐臭,相继聚集其门下,悍匪张玉林、石玉湘“荣膺”清剿第一纵队正。副司令,盘踞于淑浦、沉陵;杨永清。潘壮飞“荣膺”清剿第二纵队正、副司令.肆虐于艺汇一带;永顺曹振亚、江援华,麻阳龙云飞等亦各领其爵。众匪各据老巢,凭山恃险,猖极一时。国民党反动政权为自壮声势,号称湘西有十万大军,筑就了铜墙铁壁。然而,就在解放大军挥…  相似文献   

7.
读史鳞爪     
一、“婴鳞”学说 韩非有一“婴鳞”学说,云:“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即撄,触犯之意)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龙,此种大虫,你可亲近它,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者爱也”,本人不仅对“严”的宗旨和教育功能无异议,而且对“宽容”的宗旨及其教育功能也有些肤浅的体会。所谓“宽容”,是指具有博大的胸怀,宽恕和谅解的心态。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宽其小过,总大纲”,对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以疏导为主,忌无限“上纲”;二是对那些对教育有逆反心理者给予谅解,宽恕,以言与行诱之;三是对那些错误较多或情节严重者(除不可救药者外),给予“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9.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孟子》历来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典籍,具有长于论辩、善用比喻、气势磅礴等艺术特色,对后世散文影响深刻。(一)酣畅雄肆、气势磅礴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形象性和鼓动性,具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是《孟子》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如“许行”一章(《滕文公上》)首先问明许行一切生活资料的来源,以见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再进而论治天下之不可耕且为,列举尧、舜、禹、稷所以不暇躬耕之故;然后斥责陈相背师说而学许行之道为用夷…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3):49-49
第五伦尽节【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相似文献   

11.
孟子以三位圣王(尧、舜、禹)为例,来说明农家的谬误和社会分工的深层含义是很有深意的。其一,是针对农家忽视国家管理者(即“劳心者”)的职责而举例,这些圣王主要职责是为天下操心,是无暇亲自种庄稼的;其二,是针对国家管理者(即“劳心者”)的作用而举例,他们作用是全局性的、长期性的,是关系到全天下人的,  相似文献   

12.
论资排辈选拔干部,只能限制人才成长,鼓励“混日子”。然而,打破干部提升的常规,提拔升迁的速度太快,亦有弊端。其一,无从考虑业绩。张居正用“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来说明人应该“试之以事,任之以事,更考其成”。提拔考察干部应以工作业绩为主,如果干部提拔过快,则无从考察。其二,不利于工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来不及施政就升迁,也容易造成干部的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容易诱发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给事业、工作带来危害。其三,刺激“当官”欲,助长职务上的攀比之风。有的人,有心当官,无心做事,…  相似文献   

13.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14.
叶适的史学思想有丰富的合理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中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认识,笔者感到很有启示。 叶适以“时”或“势”来解释历史。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问题,总体上作了这样的概括:“夫以封建为天下者,唐、虞、三代也;以郡县为天下者,秦、汉、魏晋、隋、唐也。法度立于其间,所以维持上下之势也。唐、虞、三代必能不害其为封建而后王道行,秦、汉、魏晋、隋、唐必能不害其为郡县而后伯政举。”(《法度总论一》,《水心文集》卷一)冯契先生对叶适的这一思想作过这样的阐述:“叶适同柳宗元一样,把历史上制度的兴…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有位将军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坐守放炮;瞽者,令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泄露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体察动静。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这个道理,善于用人之“短”,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共有。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利用得当,短处也完全可…  相似文献   

16.
<正>巴拉圭是当前台湾地区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国”,也是台湾地区仅剩的13个“邦交国”之中面积最大的国家。2023年总统选举中,反对党(蓝党)候选人、阿莱格雷(Efrain Alegr)提出如果他赢得选举将考虑与中国建交;与之相反,执政的保守派政党(红党)候选人培尼亚(Santiago Pena)则声称,若他赢得选举,与台湾地区的“邦交”将不受影响。4月30日培尼亚当选,这显示短期内巴拉圭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不会改变;但从长期看,巴台关系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培尼亚在红党党内初选前亦有过与中国建交的考量,这显示其涉台政策并非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7.
一 《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有惊人之问:“问何以为‘官’?”(我本想写“惊天之问”,后来想想,“天”居高,司空见惯,或不屑听此一问;人处卑,利害相关,闻之方惊。)书中答辞也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几千年来,中国为“官”者的自我感觉或老百姓对“官”的观感,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8.
李进 《求索》2008,(7):188-190
苏轼人生观糅合儒道,要而以功成名就、富贵而退为人生理想,故归隐乃其理想之人生归属,归隐之念与其生命历程相始终。然而由于人生不同阶段境遇、遭际殊异,其归隐心态又表现出历时性之差异:历熙宁间放任州郡、元丰谪居黄州,至元祜还朝与外任时期,以白居易亦官亦隐之“中隐”为主;绍圣远逐岭海,则代之以陶渊明归耕之“小隐”。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4,(6):52-52
咎犯夜哭 【原文】 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闻之而夜哭。文公曰:“咎氏不欲寡人之反国耶?”对曰:“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与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也。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者众矣,臣尚自恶也,而况于君乎!”再拜而辞。文公止之,乃解左骖而盟于河。(群书治要·韩子)  相似文献   

20.
有句俗话叫“鸟枪换炮”,常用来比喻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什么的。每每用到此言,“鸟枪”换了“炮”者,往往是自鸣得意;“鸟枪”未换“炮”者,也不无妒羡之色。其实,换也罢,不换也罢,都应从实际出发,看需要,看可能。以现在的办公条件来看,我们许多的“鸟枪”还没有失去效用:办公楼造型虽不新颖、典雅,但也不破败、寒酸,再用十年八年绝无危房之忧;办公用具虽不富丽豪华,但也不缺胳膊少腿,继续用上一阵子,也不失体面;外出坐的车子虽无空调设备,打开窗子,照样凉风习习……这样的“鸟枪”,还有其使用价值,不必急于换“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