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东 《理论探索》2005,(4):130-1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展示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是现代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代政府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难题之一。以电子政务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现代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领域寻求理论突破及探索政府改革途径开辟了全新的数字化空间。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政府管理的相互交叉发展,使当代政府管理绩效、成本、效能、回应力及分权等许多重要方面迸发出引人注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为政府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可以预计,这一研究成果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玲 《理论探讨》2004,(3):124-125
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价值维度在于,政府管理职能服务式、政府管理操作民主化及政府管理绩效持续创新。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有五种类型:政府信息无缝化管理,政府权力运作参与式管理,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管理,政府公共服务零距离管理,政府绩效评价企业式管理。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政务的出现将政府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创新,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政府的管理观念,不断改变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能力,最终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悖论与政府管理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政务工程绝不是简单的IT在政府中的应用,电子政务作为新技术,其实是政府经营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和经营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协调才可以发挥其作用。政府再造是电子政务实施的理论依据。电子政务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政府再造,是新时期政府管理变革的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在继承政府再造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电子政务系统,防止信息悖论在电子政务中重演。电子政务败因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复杂性可以从4个维度来描述:衔接、变革的幅度、人员、时间。这4个维度可以说是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最后,给出了我国当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现政府管理变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处在政府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发展电子政务要同服务型政府建设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引领政府服务创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进工具。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包括: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电子化政府服务层级结构;建立“一站式”服务;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把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变成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等。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的广泛应用的结果,但是,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动。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降低信息化的投资风险,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是必然的选择。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经验,论述了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进行政府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以及在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层次对政府流程再造的不同要求。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应用层次的提高,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对电子政务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了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借鉴意义和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6)
本文以阿拉善左旗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取得的成就、产生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或建议,这对当地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走出对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化 《行政论坛》2002,(5):13-14
我国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当前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四个误区,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将会为今后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0,(3):47-55
在政策概念上,数字政府电子政务二者都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政策目标、任务和手段的概括与总结,反映了不同的政策内容。近四十年来,中央层面相关政策演变可以分为三条主线,即对系统、规划与管理的顶层设计,由分散向统一转变的工程规划和城市试点,以及由互联网技术转向互联网思维的信息服务与监管。地方政府治理的数字化也在不断推动模式创新与体制转型。总体而言,政策演变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核心目标、顶层设计、政策议题、业务架构以及技术基础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与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继电子商务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另一个热点。以电子政务为手段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全新政府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导致政府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另一方面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又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这就是电子政务与政府制度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电子政务,是一项强有力的政府流程再造措施。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政府再造的主要目标,即政府职能和组织机构的优化,公众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等。从而可以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和公众要求政府提供公开、透明、方便、快捷、低成本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上网、电子政府及电子政务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上网、电子政府及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步骤。详细、系统地辨析政府上网、电子政府及电子政务的内涵、外延、特征、构成、功能和目标,对政府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府CIO与政府信息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已上了新的台阶,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把手+CIO”工程模式是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应积极推进CIO体制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的兴起引发政府管理的创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电子政务要以公共部门人员为主导,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要从管理理念、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回应。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从内在价值、机制、体制、原则等去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彩周 《学理论》2009,(21):40-42
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了深度运用阶段,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除了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外,当前再造政府业务流程尤其应注重分门别类、协调相关部门规范化地推行,以及应注重公务员队伍及其文化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追溯其根源,无疑也可以落脚到利益的原点上.在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政府有其公共利益的诉求,同样也会有政府自身利益的存在.政府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存在,必然会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利益格局产生作用并受到现行利益格局的影响,政府利益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政府的行为.从政府的自利性出发,笔者把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利益视为与公共利益相区分的政府自身利益,具体可划分为政府组织的整体利益、政府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公务员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管理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我国政府在政府管理理论、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及政府职能 等方面进行创新。政府创新,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管理观念的创新。只有真正树立了“法制政府”、“有限政府”、“信用政府”、 “服务政府”等新观念,政府管理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才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才能解决各种社会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环境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对政府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政府自身职能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无论政府提出怎样的建设目标。它的建设必须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来完成服务型政府之路。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作用,提出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建设并发展电子政务是当前行政管理创新的现实选择。电子政务作为近几年才在我国开始的政府服务方式,正快速走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先进的实施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