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监狱罪犯处遇的好坏,既彰显了刑罚的文明程度,又体现了刑罚惩罚的强弱。影响监狱罪犯处遇的因素不外乎两大因素,即“徒刑”的核心价值所在与监狱具体执法行为。为保持罪犯处遇处在合理限度,有必要明确规制“徒刑”惩罚的具体指向、谨慎选择惩罚类行为的实施重点与着力提高改造类行为的落实质量。  相似文献   

2.
当前,旧的监狱安全观对监狱行刑改革造成了思想上的阻碍,必须建立以改造为本位的新的监狱安全观,突出矫正功能和服刑人员回归。新的监狱安全观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基层民警的自由裁量权,非暴力性惩罚是新的监狱安全观中的行刑方式与底线。  相似文献   

3.
与在其它众多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一样 ,在社会分工问题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分析这一变革的逻辑运思特征对我们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着眼于现实的实践也要求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 ,包括亚当·斯密、萨伊、穆勒等在内的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均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见解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他们自身阶级立场的局限性 ,他们从来没有达到对分工的科学认识。真正揭开社会分工之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4.
监狱的价值与存在离不开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前提是监狱社会职能的有效实现。在表层物质文化、中层精神文化和深层哲学文化的三个领域,监狱给予社会公众最直观的是以监狱建筑等物质形态景观为代表的表层文化。它以威严、恐惧、不可靠近的特有的社会正义文化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社会治理秩序的规则、标准和执行的强制性。监狱建设必须充分考量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以鲜明的监狱物质表层文化发挥监狱的社会职能作用。当下监狱建设应当以现代监狱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为基础,以现代法治要求为根本,认真分析监狱表层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秩序的影响作用,准确定位现阶段监狱建设的阶段性指导标准,准确表达监狱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实现现代中国监狱建设的社会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新灵 《理论月刊》2010,(10):33-36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分工进行过大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研究主要从分工范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分工的本质、社会分工的种类以及与分工相关的一些现实问题等角度进行的。整体而言,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存在明显不足,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和社会分工思想资源的挖掘,在社会分工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以及相关现实问题的研究等领域,亟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监狱环境”是指罪犯在监狱内接受惩罚和改造的客观条件和诸多因素的综合,具有安全性、封闭性、多重性、关联性和渗透性等特征。监狱应从监管设施、公正执法、生产劳动、教育改造、人际关系、生活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监狱环境对罪犯改造的各种影响,力求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快布局调整、创新改造手段、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等环节入手,大力加强监狱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上午9点,河南省商丘育新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洒满了阳光。对于被判重刑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崭新的一天。河南省豫东监狱为151名服刑人员颁发了奖学金,这是监狱改造措施的一个新举措,也给了这些服刑人员信心和改造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监狱的本质是统治工具,监狱行刑的自然属性是暴力,监狱的本源目的是惩罚,监狱的终结目标是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统治秩序)。没有暴力和惩罚的监狱不是监狱。(1)实现监狱的本质职能是现代监狱应当坚持的行刑底线。需要准确界定现代监狱的本质属性特征,科学选择适宜的监狱行刑法律样式,以解决当下监狱建设标准混乱、罪犯监管与教育改造缺乏针对性、警力资源和安防资源配置混乱等难题。从监狱顶层设计开始,改革监狱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监狱行刑立法,健全法律规则结构,理顺法律责任关系。实施监狱分等,推进罪犯分类和警察资格准入。确立行刑标准体系,改善监狱行刑环境,实施精准执法,精益改造,实现现代监狱的社会角色职能。  相似文献   

9.
对新时期监狱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监狱教育在监管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罪犯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监狱教育必须实行社会化、科学化,注重人性化。在监狱教育中,必须突出实效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罪犯教育,作为监狱制度的一部分内容,是指在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对服刑人员实施的旨在转变其犯罪思想、行为恶习,教授其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对推进监狱生产的发展和其刑满释放后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界定政府的概念、明确政府的行为、规范政府的选择是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构建政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理论总结,而且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向度,通过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分析来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的改革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市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创新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首先必须转变和创新思维观念。在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应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利益激励,强化信息政工观念,树立直接作战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婷婷 《思想战线》2001,27(2):75-81
形式本体论是新时期中国文艺从实践到理论都曾积极追求过的价值取向之一.这一文艺思潮首先表现在作家的创作实践层面,然后是文学批评家们的形式批评,最后上升为文艺理论家们的文艺形式本体理论的建构,这一思潮自有其产生的合理原因,也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监企合一"的监狱体制,使"监企分开",实行监狱收支管理两条线,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监狱"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的职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党处于政权核心地位,决定了党的政策输出的强态势,中国的改革也正是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导的渐进式改革。合法性是党执政基础的核心,随时代发展。党历史和现实地并将继续拥有崇高的权威,当前政治体系均衡的获得,着力点在于党的政策功能的合理化,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新时期领导文化的核心价值涵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深厚历史土壤上养成的以人为本理念,成为新时期领导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领导文化对以人为本的追求包括三个方面,即人自身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审视领导文化人本内涵的基础上,文章建构起三个实现领导文化人本化的进路,即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公平意识、创新领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性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对其作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当代转换之后,终于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执政理念。这是向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的历史性回归,是向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价值旨趣以及价值本真的历史性回归。这种历史性回归是一种拨乱反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范围内,治理和善治理论已成为行政改革的全球性、国际性话语语境和分析背景,其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正在成为中国行政改革的前导性话语和有效的分析范式.着眼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要求,在治理理论的语境和分析范式的解读下,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以公共性与治理性有机统一的公共治理型职能模式为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奥运会的举办为分水岭,我国社会对当代青年的总体评价经历了重大转变,通过这一现象,青年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在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从调适代际冲突的认识高度出发真诚地理解青年,从超越前喻文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坚定地信任青年,从推进青年工作的实践视角出发积极地引领青年.同时本文也着重强调了正确对待、认真研究、善加运用青年流行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学会与青年时尚赛跑,最终实现领跑青年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劳动者构成、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社会主义劳动观等方面的变化上,基于这些变化,新时期劳动模范的价值和内涵更加丰富,劳动模范的评价标准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