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间,是华侨经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也是华侨经济新的发展趋势的萌发时期。华侨最集中的东南亚,也是其经济力量最雄厚的地区。战前该地区华侨企业的成长,可视为战后全球性华人经济发展的滥怎。这一成长既体现为资本规模的扩大、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体现为股份公司的出现、跨行业经营的实施。本文选择菲律宾厦门籍华侨的企业,作为战前东南亚华侨企业的个案实例进行研究。这些企业都是当时较为大型的企业。本文将先对它们分别进行解剖分析,然后再作综合性的研究,将其置于东南亚华侨社会的背景下,适当地进…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在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乃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菲律宾的华侨也不例外。他们被认为对菲律宾进行了经济支配,这在菲律宾人当中引起了许多妒忌与敌意,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觉得华侨压制了菲律宾经济;但也有另一些人认为菲律宾的华侨曾经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探讨菲律宾华侨经济活动的量度并与菲律宾人的经济活动量度进行比较。华侨在菲律宾的经济地位可能不会象华侨在其他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华侨的历史根据《华侨经济年鉴》(1970年版)的统计,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有十一万人(另一种说法是十四万人)。然而,这个数字是指持有国民党政府护照的华侨人口。如果从“华侨是不具有当地国籍的中国人”这一定义出发,那么菲律宾的华侨人口可以说是有  相似文献   

4.
战后菲律宾的华侨政策和华侨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侨逐渐同化于当地民族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一般来说,华侨的同化进程虽然因国、因地区而异,但是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下列因素的直接制约和影响:第一,是否有大量新的中国移民源源不断移入;第二,华侨与当地民族的通婚状况;第三,各国政府采取的华侨政策;第四,中华文化传播或保留的程度(包括华文教育、华文传播媒介的状况)。以上四个因素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有影响。从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付主任黄猷同志于1983年10月27日在南洋研究所作的报告。仅系记录稿,未经本人审阅。现由吴凤斌整理,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仔细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华侨华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重要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7.
1883年12月爆发的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帝国主义侵入越南,法军大举进攻驻防在越南山西的中国军队而引起的。全国人民极为愤慨,海外各地侨胞也纷纷起来声讨法国侵略者,支援抗法斗争。居住在越南的华侨和毕人也纷纷拿起刀枪火炮和法国侵略者作你死我活的斗争,华侨在这场反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华侨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讴歌和颂扬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人移居国外,始于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广西人因政治、经济等原因背井离乡,远走他国,首先到达的是东南亚地区。其出国路线,一是通过广西的陆海通道,即凭祥、龙州、宁明、防城等地去越南的陆地通道,合浦、北海的出海通道:二是通过广东的港口与香港而出洋,即从梧州经广州至香港、从梧州经广州至汕头、从广西经湛江至香港等。广西人出国的交通条件虽然比不上粤闽两省,但却优于其他省份。广西作为我国的第三大侨乡,其华侨华人估计总数在200万人以上,他们分布在世界上五大洲的近80个国家,约150万  相似文献   

9.
越南自1930年建党以来,由于各个时期革命任务和对内对外政策的需要;也由于越中关系的变化,越南当局对华侨的政策不断加以修正和调整。根据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它分为如下7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采取团结和争取政策(1930.2—1945.8) 越南建党初期,越共为了积聚力量,团结和发动各阶层和各民族人民起来斗争,夺取政权,把华侨看成是越南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1930年10月通过的“印度支那共产党”政治论纲曾经指出:“华侨工人和劳动人民是越南革命的同盟”。1941年,越党中央曾指示各级党部和团体:“华侨工人和劳动人民是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五年一月九日美军第六军在吕宋岛北部凌牙鄢湾登陆。一月二十日美军第八军在西部苏必湾登陆。一月卅一日美军第十一空运师在描东牙示省纳苏布登陆。这一连串的美军行动使敌酋山下奉文的主力失去决战信心,退到山岳地带负隅顽抗,妄图持久作战。与此同时,由于菲民抗军和“华支”在中吕宋展开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城市和社镇,肃清了美军南下的道路,所以第六军能从北面首先攻进马尼拉。二月三日傍晚,第六军冲进岷市北郊,解救了被集中在圣道托马斯大学的三千多名美国和其他盟国侨民,接着又冲进比里卑大监狱,释放了二千多名囚犯。防…  相似文献   

11.
包围树林的敌军撤出后,又调来两万名兵力在中吕宋进行全面的慢性扫荡了好几个月。这种慢性扫荡对抗日运动的破坏性更大,也更历害。敌人每天派出部队到各乡村搜索和追捕游击队与地方干部,造成恐怖局面。另方面利用奸伪进行宣传,配合军事行动散布各种谣言,造成群众的害...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队歌我们是反西斯的武装战士,我们是华侨抗日的英勇先锋。我们曾经攀山涉水,不怕露宿餐风,大家团结一致要做抗日英雄。和菲律宾的人民并肩作战,这真是我们空前未有的光荣!同志们,同志们,为了祖国和人类的解放!为着法西斯主义的灭亡,更坚强...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厦门港异军突超,取代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颇具特色的大商港。本文拟就鸦片战争以前厦门港海外贸易的盛哀之变、特点及其与华侨的关系等问题作初步探讨,敬祈指正。一、厦门港海外贸易的盛衰之变(一)厦门港的兴起:明朝隆万年间,正当著名的漳州月港列艘云集之际,厦门就作为其外港,出海的商船必须在这里盘验。后来因故改在位于厦门岛西南的圭屿。不过,商船都以厦门作为放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由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南北延伸一千多英里,东西延伸约七百多英里,这是菲律宾独特的地理特征。但群岛的土地总面积却只有十一万五千平方英里。1971年菲律宾的人口为三千七百万人,和泰国(三千四百万人)、缅甸(二千八百万人)、南朝鲜(三千二百万人)这些东南亚和远东地区的其他国家的人口大致相差不大,但除新加坡外,菲律宾的人口密度却比东南亚地区的其他任何国家都高。和该地区的某些国家一样,195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美国统治菲律宾时期,美对菲的关税、贸易政策之演变及其背景、影响。达到诠释美国新殖民主义本质,解构美对菲的殖民本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7.
泰国是潮州人移居人数众多的国家,这为数众多的泰国潮州籍华侨华人,和其他各国(地区)的潮州人一样,向来对故国故乡怀有浓厚的思想感情,对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乡邦文化十分喜爱。他们在泰国侨居的地方,一直尊崇、传承和弘扬中华乡邦文化,其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8.
引言 本文旨在考察1990年菲律宾的大公司,并对国内不同种族和民族的经济地位和企业活动进行分析。受考察和比较的族群包括:(1)华裔菲律宾人,即众所周知的在企业界起主导作用的族群;(2)其他菲律宾人,主要指西班牙裔菲律宾人和当地菲律宾人;(3)主要由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外国企业界。鉴于一部分大公司属政府所有,它们将作为单独的类别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方倩华 《东南亚》2003,(2):38-43
在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的 30 0多年时间里 ,天主教成为殖民地政权结构不可分割的部分。殖民地政府与教会之间 ,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牵制和相互渗透的“捆绑”式发展模式。进入美国统治时期以后 ,菲律宾殖民地政府与宗教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政治与宗教活动开始分离。由于菲律宾殖民地政权结构完全沿用宗主国美国的政治统治模式 ,实行三权分立制 ,宗教势力作为一种强大的传统政治力量基本上被排除出各级殖民地政权之外。在旧的天主教势力被不断地分化、弱化的同时 ,基督教新教的影响也只是局限在教育文化领域 ,而且它是附属于政府 ,为政府…  相似文献   

20.
在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菲律宾的300多年时间里,西班牙教会不仅充当了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菲律宾人民的重要工具,而且,他们还利用种种手段,在菲律宾占据了大量的地产,形成了当时菲律宾的势力最大的一个教会地主集团。西班牙天主教会通过垄断大量地产,奴役和剥削着无数的菲律宾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