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公民权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按照现代法学的观点,公民主要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一个人一旦取得了某个国家的国籍,就取得了这个国家的公民资格,也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居住地、健康状况和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我国公民。因而,公民指的主要是个人而非群体的一种身份或资格,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法律常识教科书下册指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我国公民。”由此可见,具有中国国籍是认定我国公民的惟一条件。一个人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就从法律上同国家产生了固定的法律联系,形成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例如,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民和公民的含义相同,指的也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的国民也就是我国的公民。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公民和国民是同义语。不过,公民一词往往是作为法学上的术语来使用的,而国民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更广泛一些。例如国民经济、国民收入、国民教育等等。人民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一方面由于各国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华侨,指侨居国外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并无固定称呼;唐宋以后,这些中国人多被居住国人称为“唐人”,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华”是中国的古称,“侨”  相似文献   

5.
人大知识     
正公民与选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选民是指依照选举法的规定,经过选民登记,确认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领得选民证的公民。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并依法进行了选民资格登记的中国公民都是选民。  相似文献   

6.
全法 《人民政坛》2011,(7):44-44
7.问:选民与公民的区别是什么? 答:选民是指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侨办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曾经就华侨外籍华人等的含义答《华声报》记者问: 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在旧中国,所有移居外国的中国人,或是在侨居国出生的中国人的后裔,都被视为华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宣布的侨务政策和国籍法有关规定,定居外国而尚未自愿加入或未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包括其后裔),才算为华侨。凡属我国政府派往外国的公务人员、留学生、劳务人员;出国访问、考察、讲学、游历人员;以及香港澳门的中国居民和经常出入国境的我国边境地区的居  相似文献   

8.
国籍与祖籍     
台湾某大报的民意调查发表一个国籍认定的数比,承认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占百分之六十五,承认自己是台湾人但不承认是中国人的占百分之二十五,另外有百分之十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不是台湾人。笔者现就以上数据及国籍认定进行分析。百分之十承认中国人依照我们的分析,这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9.
有关“民”的几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一词最早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当时的奴隶制国家,公民仅指在法律上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主权在民”,宣称一国的人都是公民,彼此都是平等的。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取得我国国籍,是确定成为我国公民的惟一条件。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公民与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我国拥有住所和居所的自然人可以分为我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而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力、承担义务的人。国籍是确定一个自然人是否是一国公民的惟一条件和标准。在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即一人一国籍的原则。基于此 ,对于我国公民而言 :住所是指公民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居所是指公民暂时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场所。一个公民可以有几个居所 ,但是只能有一个住所。可见住所和居所是有区别和联系的两个概念 ,不应混淆。而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的界定却是 :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布里亚特蒙古人历来就是中国的国民,至少从元朝以后。为何加入俄国国籍,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布里亚特蒙古人加入俄国国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促成了这个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在培养青少年成为“四有”公民方面起着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和了解关于公民问题的一些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基本意思。具有一国国籍,这是公民的基本前提。国籍就是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国籍表明一个主权国家同隶属于它的成员个人之间的一种固定的法律联系。国籍的取得主要有出生和入籍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我们所说的华人,是指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目前居住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3000万,其中90%以上的人加入了居住国国籍。我们所说的华人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被世人称颂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5,(3):76-76
主持人:我嫂嫂是日本人,她与我哥哥结婚10多年仍没有加入中国国籍。去年,嫂嫂因业务上的事到加拿大出差,其间生了一个男孩。据别人讲,在外国生的孩子可获得该国国籍,这是真的吗?请问,我这个侄子的国籍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特殊公民”是相对普通公民而言的,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并处在刑罚执行中的犯罪分子,着重指哪些被判处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狗     
狗是没有国籍的。 在狗的前面冠上“中国”二字,不仅是指在中国出生的狗,更多的意思是,这生在中国的狗,便与别国的狗有了不一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公民国民人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据该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如我国宪法规定:“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个法律概念,其范围是以是否具有我国国籍来划分。公民同我国建国初期曾经使用过的“国民”在含意上是相同的。但公民与人民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范围是以政治标准来划分的。在我国现  相似文献   

18.
’97后香港居民的国籍确认魏瑛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下简称《国籍法》)将正式在香港地区实施,香港居民的国籍将依据此法确定。一个人具有某一国家的国籍,便与该国具...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2月中国与印尼同意着手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谈判以及1990年8月正式复交后,如何处理印尼华侨华人国籍的问题又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报章上不时登载着有关此类问题的消息。例如当1989年12月中国外交代表团赴印尼谈判时,雅加达《罗盘报》在报道此消息时称:至今大约仍有30万至32.5万保留中国籍的华侨,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已在印尼居住二十年以上,这些人的国籍问题有待解决。1990年7月,印尼司法部长萨列说:中国印尼复交后,印尼将优先同中国举行会谈,谋求解决30万印尼华侨的国籍问题,8月底,他重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要做好公民,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公民”。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公民”这个概念,我简要地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第一,要弄清什么是国籍。要谈“公民”,首先应懂得什么是“国籍”。“国籍”大家比较陌生,但“学籍”同学们都很熟悉。凡是到了入学年龄,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人,人们就称他为“学生”。这种学生的资格,就叫做学籍。可见,在这里“籍”是资格的意思。学籍是指一个人具备了入学年龄,到学校接受教育的资格,那么,国籍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