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的观点综述修臣近几年来,随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学习的深入,关于这一理论(以下简称为“特色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综合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特色理论”怎样在一个崭新阶段上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张建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之间,既有继承连续的一面,又有发展(包括纠正)、突破和开拓的一面。从继承方面看,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改革、发展、稳定,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问题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全书。在学习中,我们看到,对于改革、发展、稳定问题,邓小平都是着眼于战略的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并提出来的。所谓都是着眼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思考并提出来的,就是说,邓小平讲改革、发展、稳定问题都是同我们党确定的分“三步曲”走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同我们党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同坚持这样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所必须创造和争取的根本条件、同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石仲泉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块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解决了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基本国情问题,社会主义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5.
一、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1、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党建理论。1993年11月,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如果从广义的党建概念讲,《邓小平文选煤三卷(包括第二卷),讲得最多的是党建(他讲经济也是“从政治角度讲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6.
陈思 《邓小平研究》2023,(5):99-105
邓小平在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后,得出了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结论。邓小平对此阐述了几个重大理论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改革开放,同时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些重大原则既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先富带后富的梯次关系,防止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两个极端,这是正确理解和实践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必须梯次推进重要论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重大创新曹钢小平同志关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当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是要弄清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历史价值。(一)首先,邓小平关于巩固和发...  相似文献   

8.
改革和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突破口,两大推动力,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扭转乾坤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既是这两大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又是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全面阐述者。因此,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是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谈一些体会,以求教于读者。(一)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思熟成的结果,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体会:第一,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运用对立统一法则,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经验和教训,面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今后15年领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的讲话,科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12个重大关系,学习这些论述,使人自然而然联系起40年前毛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立、实践与发展──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阎树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作为我们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极为精彩、极为重要和极为...  相似文献   

11.
从“一国两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吴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运用"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文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第三卷,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邑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稳定观探析赵春荣邓小平关于稳定的思想观点,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对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高度关注和深邃思考。本文试就其稳定观的深刻内涵作一初步的考察和分析。(一)关于稳定的重...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历史发展刘苗芳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题是研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他的产生和发展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有一致性,又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第一阶段,邓小平经济理论产生前的思想准备阶段(1...  相似文献   

15.
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体实践,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特区农村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转变的客观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城市化,这是中国改革的伟大创举G但是,转变后的“农村”怎样加快发展步伐,是深圳特区顺利完成“第二次创业”,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后,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力争国民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6.
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0页)可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政关系,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措施,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精心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时,对关系这一事业兴衰成败的最为关键的人才问题,进行了深远的战略思考,并系统地形成了具有他独特视角的新的人才观,也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邓小平同志高度谋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大计,视“后继有人”为民族存亡续绝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这是他新的人才观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同志一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的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是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确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东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涵和本质纵观邓小平发展理论,不仅从宏观、整体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崭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而且在微观上就经济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抚今追昔,使我们产生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和缅怀,对毛泽东思想格外珍惜和重视。现在有人把邓小平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企图否定毛泽东思想,国外也有人攻击邓小平思想是“非毛化”的产物。因此,我认为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虽然提出了许多的新思想、新观点,但其基础和根源是毛泽东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