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美两国一直处于严重敌对状态。在1969-1972年期间,双方关系开始出现松动,并最终实现和解。中美关系解冻是中国以至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台湾议题是中美关系解冻系列谈判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沟通渠道的开启、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国的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尼克松访华、起草《上海公报》等诸多事件中,都贯穿于双边谈判的始末。双方在台湾议题上有分歧与差异,但双方既不在原则上让步,又形成暂时便利的双赢,从而最终促成《上海公报》的发表。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横》2009,(3):11-16
大洋彼岸频频向东方神州“暗送秋波”,与中国人共跳“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经过一番磋商,基辛格终于明白了中美联合公报中方草案“求同立异”精神的奇妙之处。尼克松端起酒杯,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相似文献   

4.
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会谈结束后,周恩来立即向中国当时仅存的3个盟友进行了通报和解释。7月13日,周恩来前往越南河内进行通报,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会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紧接着,他赶往朝鲜平壤,在7月15日的两次会晤中,向金日成作了长达7个小时的通报。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20多年的严重对峙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和尼克松权衡纷繁多变的国际局势,高瞻远瞩,毅然决定互通和谈信息,从而叩开中、美两国互为封闭的国门。中、美两国终于由冷战转为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毛泽东和尼克松是中、美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开拓者和设计者。  相似文献   

6.
1969年至1972年中美关系由缓和最终解冻的原因,是出于两国各自的利益汇合。这里面既有美国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也有中国谋求两国关系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1969年至1972年中美关系由缓和最终解冻的原因,是出于两国各自的利益汇合.这里面既有美国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也有中国谋求两国关系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的承认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提高”.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代表了我党对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总体估价.以此结论为指导。十一届立中全会以来已我国学术界陆续开展了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外关系的研究.其中,中美关系解冻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调整对外关系的先声,自然成为学者们首先关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围绕这一事件的历史动因、具体进程以及影响,研究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就近十几年来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综述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五)首次会晤——基辛格说,今天全球的趋势使我们相遇在这里.周恩来平静地相告:你来了,我们在分歧的道路上相遇,但又要平等地解决问题.1971年6月,中美两国经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多次传话,双方商定,基辛格将于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华.基辛格假借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从水城威尼斯出发,历尽千难万险,走了3年多时间,终于来到中国的故事,把他这次访华取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以此来暗喻他当时“心潮起伏”,“吉凶未卜”,既要绝对保密又不能不冒险一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党史博览》2014,(7):4-10
正1971年毛泽东作出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战略决策,打破了中美关系隔绝20余年的坚冰。有关研究颇丰,然一些历史细节仍不为人瞩目。通过这些历史细节,展现出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智慧和谈判技巧。  相似文献   

11.
从1969年开始,在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经过初步接触和相互摸底,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改善两国关系的谈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此后,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美之间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各自作出了打破“僵局”的努力,经过第三国的多次传话,终于导致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实现了两国高级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发表了“本世纪最出人意外”的公告,从而使中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一个既写共同点,又写明分歧的联合公报,引  相似文献   

12.
(四)期待会谈——基辛格同苏联大使一起漫谈,他为自己“手里拿着对方根本不知道的牌”而感到无比欣慰;周恩来拟就《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交中央工作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九)热线联络——基辛格正式建议:两国互设联络处;周恩来坦然相告:我们早就设想过周恩来早就说过,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不能不有接触,要接触就要有一定的渠道.中美两国从1955年开始的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后来改在华沙,一谈就是15年,直到1970年,谈了136次,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969年后,双方都感到通过华沙举行大使级会谈的方式进行接触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通过巴基斯坦等多条渠道相互传递信息,进行间接联系.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精心周密的安排下,终于导致基辛格的这次来华.  相似文献   

14.
(十)哲学对话……毛泽东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HAND-IN- HAND(手握手);基辛格想,同两个首都周旋,可以既干茅台又喝伏特加酒在双方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后,毛泽东于2月17日晚会见基辛格,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坦率的交谈.基辛格把它称之为“外交哲学”的讨论.毛泽东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哲学家,基辛格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哲学博士.两位大家谈起哲学来,自然都是如鱼得水.谈话是从美国的两位前总统杜鲁门和约翰逊不久前相继去世这件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七)和平之路——基辛格一提起越南战争的往事,“总免不了有一种痛苦忧伤的感觉”,他在寻求“一个体面和自尊的解决办法”.周恩来告诉他:你们走就是了嘛!二战以后,有些人就是手伸长了.吃了亏.你们是一个,还有第二个学你们台湾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阁下不是要谈一下印支问题吗?”周恩来开门见山地问.基辛格说:“印支问题是我唯一有书面发言稿的另一部分.……每次我读书面东西时,起码要占五十分钟.今天我不准备这样做,这是出于对总理极大的尊重.”大家笑了,基辛格也笑了.笑,其实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17.
正1970年代上半期是我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解冻中美关系和实现中日建交为标志,使中国很快实现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交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才使得我国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扩大与世界各国各方面的交往。邓小平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8.
正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谈到了中美关系问题,他说:"我还是这样看,迟几年跟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为好。""(美国)不要我们进联合国,不跟我们建交,那末好吧,你拖的时间越长,欠我们的账就越多。越拖越没有道理,在美国国内,在国际舆论上,你就越孤立。""我们跟美国建交,可能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  相似文献   

19.
李捷 《党的文献》2002,(5):68-79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 ,中美关系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 ,而是在解冻与建交之间长期徘徊 ,其中 ,中国国内局势的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复杂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1 96 9— 1 973年上半年 ,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稳定的考虑 ,积极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特别是 1 971年“九一三”事件后 ,务实力量逐渐加强 ,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 973年 7月——— 1 977年 ,由于江青集团极左势力的干扰破坏 ,使中国的内政外交都处于“尘埃未定”的境地。 1 977——— 1 979年 1月 ,邓小平的再次复出 ,成为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的基础 ,也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三)乒乓外交——基辛格认为,这是周恩来的代表作,“它比通过任何渠道发出的外交信息都更有份量”;周恩来说,要解决中美之间的关键问题,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