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户籍制度仍然存在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永久性迁移城市的意愿如何?与之相关联的因素是什么及如何发挥作用?这是研究城市融入问题的前提、,梳理这两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论发现,更可以为改革户籍制度及相关政策、制定城镇化推进策略等提供新的切入视角。国内关于“农民工”迁移意愿的研究成果略显单薄,而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往往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迁移经济学为主要分析框架,但诸多变量的解释力迄今仍未获得普遍认可。跳开二元视角,进入“世代关系”视野,尝试从作为子代(社会年龄、中观层面)的“新生代农民工”(历史年龄、宏观层面)与作为老一代“农民工”的父代关系出发,去描述和解释年轻乡城流动人员的迁移意愿及迁移决策,对理论和应用研究可能是一种创新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东省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两方面验证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知,从个体性因素来看,政治面貌和个人月收入两个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作用,而其他因素均不显著;从社会性因素来看,经济收入水平层次自评、与邻居的相熟度、是否有当地朋友、是否购买社保和社区环境满意度等五个变量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受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年龄和婚姻状况在各模型中的显著性和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别对社区参与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重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具有市民化的意愿,并通过关注政府政策、与城市居民交往、丰富业余生活和参与城市社区活动等方式融入城市生活.但重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总体上并不高,而户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职业技能和城市生活环境等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有所作为,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北京地区调查数据和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项目数据,目前北京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整体的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面临较大的婚育压力。在城市融入意愿方面,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评价北京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融入意愿;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有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市场能力等经济性因素,以及社会参与不足、人际交往狭窄、居住空间隔离等社会和心理因素。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控制北京市人口规模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的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区融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营造一个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宽容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学术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文献梳理,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现状、市民化的障碍与对策,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期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是衡量其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标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保障水平都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实证调查显示,无论消费水平还是消费方式,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对其消费水平正相关,教育水平、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强化降低欠薪风险的机制,以及全面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建设,对于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和提升其市民化程度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社会资本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很大。通过对贵州省户籍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分析可见,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具体表现为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呈现出盲目性、职业适应呈现出困难性;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节点社会地位、关系强度和关系类型对其择业行为亦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重构与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引导其由目前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从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以从提高就业能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考虑。政治参与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