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秋红 《理论探讨》2022,(1):115-122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非物质劳动、意识形态和新主体性的构建发出批判理论的时代强音,为人们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范式和思考框架。而这一众思想理论的源头无疑需追溯到卢卡奇。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奠基性地构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框架,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展开非物质劳动的人本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基元;卢卡奇基于物化劳动批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解,其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在认识无产阶级历史身份与历史使命的意义上,成为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历程的主线;而其进一步指明并强调的政党组织原则,又为革命主体的阶级自觉及其时代职责提供了理念支撑与理论根据,延展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关于无产阶级主体身份及其集体性的理论探讨。卢卡奇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与阶级身份的开新性的、始基性的理论建构具有突出的时代表征、革命意识与实践精神,始终投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之中,如影随形般地表征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当中。据此,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都是卢卡奇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邹诗鹏 《理论视野》2008,(12):37-40
近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而各种取向胶着在一起,使得目前西方左翼阵营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流派及其文本研究持续升温。无论是激进左翼还是后马克思主义,都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当代性问题的探讨。继拉关社会主义模式成为焦点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已引起国外左翼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朗西埃美学政治的核心思想是智识平等与政治平等,这构成其激进平等的政治论说。我们将通过巴迪欧、齐泽克对朗西埃政治哲学尤其是对其激进平等思想的评论,在三者思想的比较中彰显这些左翼理论家各自独特的理论特质,同时也展示他们共同的理论诉求,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以期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2021,(1):87-93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国外左翼以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等为契机,就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对疫情下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总体性批判,并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问题,高度赞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国内学者对北美左翼、欧洲左翼、拉美左翼等主要论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追踪研究。另一方面,对国外左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际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出于对现行国际体系的批判、应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以及提高政党理论合法性的动机,中东左翼政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双方意识形态、相互认可程度、发展需求等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行为顺应了时代需求,推动了地区和国际进步事业,提升了政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也为政党建设提供了帮助。但受国际形势影响,中东左翼政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局限性同样明显。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2)
20世纪末以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的激进左翼政权相继上台。这些激进左翼政权以反对新自由主义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为旗帜,根据本土价值观、历史文化以及各种进步思想提出各具特色的国家发展理论,并且在内政外交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然而,拉美激进左翼政权执政以来就面临着内外双重阻力,加之2013年拉美左翼旗手查韦斯逝世,拉美激进左翼将去往何处成为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拉美激进左翼政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样性,又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应建立在对各种当代西方左翼社会思潮进行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新的理论解释框架和多维的研究视角,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病症的批判力度,保持其鲜活的理论生命力。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话语权"、"种族"、"性别"、"生态"和"金融全球化"等理论维度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力图构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金融垄断资本全球化批判更加深刻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西方左翼的毛泽东研究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西方社会所遭遇的现代性困境,以及全球人类正经历的"全球资本主义"困局是当代西方左翼援用毛泽东理论的原因之一。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发生之后,西方左翼倍感新自由主义霸权已渗透到全球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种种理论探寻和择取上,西方左翼聚焦毛泽东思想并从中发掘战胜新自由主义霸权的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派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里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群体,其中,以赫德利·布尔最为学术影响性。他的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思想成为英国学派的核心理论,并且一直保持着区别于美国主流范式研究的独特地位。对他的这种思想的研究,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我们对国际政治"边缘"理论流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当前的美国左翼有了显著变化,体现在话语体系多元化、动员方式网络化、选举力量分散化三个方面。这些现状共同导致了美国左翼内部的分裂。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认为,美国左翼代表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目前的困难不会妨碍其光明的前景。尽管如此,美国左翼何时崛起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美国左翼能否及时整合阶级和身份两种话语、能否及时弥补网络动员方式的不足、能否及时与民主党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到自身崛起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社会运动有别于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传统工人运动,它对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导向的左翼政党、左翼理论和左翼运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就新社会运动对左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西方左翼应积极发挥在新社会运动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英国形成的一股新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强调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强调马克思思想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紧扣原著阐述其思想,并对现实社会尤其是文化做出有效的批判;既博采众长又强调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以分析为基础的技术批判,以技术批判为核心的文化的逻辑建构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帝国主义在21世纪是一个热门词。在美国的语境中新帝国主义被美化为一种仁慈动机,但是在西方左翼语境中,新帝国主义依然是以剥夺为本性的帝国主义。本文所说新帝国主义是指后者。在新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由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表现出来的责任使西方学者尤其是左翼学者关注中国。在对中国的评价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提法是"北京共识"和"淡色中国"。但是,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对话语权的争夺应当重审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勇于自主创新,对自己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齐泽克、巴迪欧、朗西埃、阿甘本等为主的激进左翼政治和哲学理论已经成为学界持续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不过,激进左翼理论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定位存在不少争议。激进左翼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阶段,其理论特征是全面反对和否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在哲学上借用后现代主义颠覆现代性哲学,在政治上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政治学,在革命道路上坚持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传统。因此,激进左翼在性质上不同于作为修正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它们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派。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这对于开展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国外左翼各类论坛、思潮和思想非常活跃,对金融危机根源的探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批判与探索、剖析与研究都在深入,并加大了对各类思潮的跟踪研究。国内学者须在关注区域、研究方法、理论拓展上进一步提高对国外左翼思想研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4)
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在他与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理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启蒙精神成为新的神话;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他的思想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仍对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吕达 《行政论坛》2003,(5):90-91
科学管理理论被其后的管理流派批判的重点之一就是它忽视人的需求和非人道的“物本”主义思想。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泰罗在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的许多方面体现出基本的朴素的“人本”意识或思想。这种意识的产生有其客观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只有全面分析这些条件,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和理解科学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西方左翼理论家齐泽克对当前西方左翼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认为西方左翼理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真理维度的缺失、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的悬置、行动上奉行交互被动原则。西方左翼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模糊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立场,割裂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不敢改变资本主义现实秩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理论宗旨。通过重述列宁,齐泽克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理论主张,认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像列宁一样勇于行动,勇于打破资本主义设置的坐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以巴迪欧和齐泽克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激进左翼学者重新开启了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讨论。他们认为,重提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主义能指的去激进化和共产主义观念的"不变量"。共产主义就是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的观念;共产主义作为今天激进行动的理论前提,既要和20世纪共产主义试验中的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相区分,也要立足于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实并与新的政治经验相结合。新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在非物质生产和认知性劳动之上的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智识工人和"剩余"人口的新的革命主体理论;关于人民建制权和弹性政党的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