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月6日至11日,备受瞩目的第十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继续聚焦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举办了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四大板块的69场活动,吸引了包括8000多名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各界人士等上万人参加。台湾舆论对此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于强  耿曙  李扬 《理论月刊》2015,(2):111-117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改善。为了争取台湾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惠台政策,这其中既包括到台湾的中南部向农民和渔民采购农渔产品,也包括和台湾方面合作,推动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两岸扩大交流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台湾民众因此而受惠。本研究通过对2008年和2012年台湾地区"总统"选举和"立委"选举中,受惠于两岸交流地区的投票数据变化的分析,考察台湾民众在受惠于两岸交流活动之后,他们的认同和投票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统计结果显示,惠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既定的政策效果,在部分地区,台湾民众的确将票更多的投向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正>2月27日,国台办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春节期间发生的两岸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后,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的关注和探讨便没有中断过。不过,由于"一国两制"在岛内长期被"有心人士"污名化后,引发了岛内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误解与疑虑。对此,  相似文献   

4.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的历史使命,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团结两岸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的战略性要求,是我们党面对两岸关系新形势坚定不移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重大举措。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各界民众,凝聚起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根本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1)
正近日,台湾"司法院长"被提名人许宗力在"立法院"公开鼓吹"两国论",表示两岸关系类似于东西德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引发岛内外轩然大波。这是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其当局要员首度公开主张"两国论",言论直接冲撞两岸关系底线。两岸关系与东西德关系有本质不同,许宗力的言论是在朝"特殊两国"的方向去舆论民众,会让已经陷入"冷对抗"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自"5·20"新当局上台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在台湾岛内经常成为极具争议的人物,从2014年上演"关说案",到2016年被台湾劳工人士打倒在地,都话题十足,颇为外界诟病。由于柯建铭是民进党的重量级大佬,位高权重,因而虽然屡屡出格,却总能"化险为夷"。但台湾舆论认为,柯建铭若继续恃权自傲,罔顾岛内民意,未来恐终将被傲慢吞噬,被台湾民众无情地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7.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下旬,第六届海峡论坛如期在福建登场,这一迄今两岸民间最具规模的基层民众嘉年华再次吸引了超过1.2万的台湾乡亲跨海而来,切实感受"两岸一家亲"的火热场景。悠悠两岸,民生为大。如往届一样,本届论坛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更加不遗余力地让基层民众唱主角。包括台湾相关党派、工会、青少年、妇女、农业等30多个界别和民间社团站到了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5月20日,马英九卸任,民进党上台,台湾迎来新一次政党轮替。在马英九卸任前夕,台湾TVBS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支持率明显上升,施政满意度为23%,为2012年连任以来的高点,较前任陈水扁高出10个百分点;不满意度58%,比陈水扁的69%少11个百分点。马英九当局施政8年,民众感到最满意的项目是"处理两岸关系",台湾47%的民众给予肯定。近期,舆论围绕马  相似文献   

10.
<正>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领的大陆访问团,并发表重要讲话。台湾各界对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朱立伦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承先启后的历史性会见,具有为未来两岸关系导航的重要作用,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台湾舆论认为"习朱会"具有承先启后的深远影响台湾舆论积极评价、充分肯定"习朱会"的重要意义。台湾《联合报》评论称,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6年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知名演员张震出任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主竞赛单元评审,成为本届评审团中唯一一位华人评审,两岸民众多为之高兴。但是,台湾当局和亲绿媒体不开心了,因为他们发现,戛纳电影节官网上将张震的国籍列为"中国"。于是,台湾的"外交部"向主办单位抗议,要求尽快"更正改善"云云。台湾当局的虚妄唐突,自然遭致两岸舆论的猛烈抨击,认为他们根本是没事找事,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是历史也是现实。在如今岛内的政治气氛下,出现张震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期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50周年。 50年前,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英勇奋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瑰丽篇章。 1895年,台湾被割让日本帝国主义。从那时起,台湾人民便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和压迫。日本统治者不仅疯狂地掠夺台湾经济资源,而且残酷地屠杀台湾民众,推行反动的民  相似文献   

13.
<正>"柯文哲现象"的崛起台湾政党政治长期陷于造神怪圈,民众、媒体、舆论每逢僵局、焦虑、泥沼,便会追逐传奇,热衷神话。"柯文哲现象"就是台湾各界期待政治强人、突破"闷政治"困境的心理投射。2014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与民进党达成政治交易,获得新媒体与年轻世代的加持,轻易摘取台湾公民运动成果,形成柯文哲旋风现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连胜文,夺取台北市长。这不仅颠覆了台北传统的蓝绿基本盘6:4的政治版图,创造了25万票的差距,而且塑造了  相似文献   

14.
<正>1月27日,台"教育部"决定对高中语文和社会领域课纲进行调整,删除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众多具有"文化台独"色彩的论述。舆论认为,教科书对于形塑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至关重要,马英九当局此次调整迈出了拨乱反正的重要一步。但绿营诬称这是"去台湾化",并扬言进行抵制。蓝绿在教科书问题上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10):4
在台湾当局领导人内外交困,台湾经济持续恶化,引起岛内民众强烈不满和恐慌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开了一个月,于8月26日收场。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冲破台湾当局的阻挠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台湾工商界在内的台湾各界人士提出的“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积极推动两岸通航”的强烈呼声,作为“经发会”的共识得到了确认。李登辉“戒急用忍”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岛内正在为台湾垦丁海域漏油污染事件闹得不可开交。对这起“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油污染事故”,台湾新当局反应不力、处置不当,受到广大民众及舆论严厉抨击以及在野联盟、“立委”的一致挞伐,称之为“环保八掌溪事件”。同时,事件也是一面镜子,使人们更加看清了台当局所谓反核、高喊“绿色环保”政治口号的真面目,并对其临机处置的执政能力大加质疑。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台湾从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强劲复苏,据台湾当局统计,2010年全年经济成长率高达10.47%,创下近23年新高。与此同时,无论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是笔者2010年11至12月在台湾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台湾民众面对面的访谈结果,都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抱怨这是"无感复苏"。对台湾经济2010年的强劲复苏,为什么多数台湾民众会没有感觉呢?  相似文献   

18.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公然冒天厂之大不韪,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也一唱一和,宣称两岸会谈是"国与国会谈"。一时间,闹得胜界舆论哗然,台湾岛内人心惶惶,股市暴跌。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早已得到包括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公认。李登辉置这一基本事实了不顾,公然发表分裂言论,其要害是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其实质是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纵观这些年来李登辉的所言所行,…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19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据报载,台湾陆委会拟限缩两岸交流,包括"大陆省级台办""曾发表对台不友善言论的智库学者""慎重审核大陆党政军"等三类人士来台交流,如果报道属实,这将对两岸和平稳定造成严重伤害,也将戕害台湾经济发展。从民众往来的角度看,两岸民众往来可增加相互  相似文献   

20.
中英两国政府草签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公布后,全中国人民,包括五百多万香港同胞在内,欢欣鼓舞;世界舆论包括英国朝野人士在内同声赞誉,认为用和平谈判方法解决香港问题,为和平解决当今世界各项历史争端问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这一决策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设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这个设想的内涵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