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21年,台湾政局内斗博弈激烈,政治乱象频出,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持续谋"独"挑衅,制造两岸敌意对抗,在岛内为谋求一党政治私利,持续打压政治对手,同时施政问题凸显,遭到民意反弹。岛内在野政治力量围绕疫苗、民生、经济等问题加大制衡民进党。  相似文献   

2.
正5月以来,台湾新冠肺炎疫情急剧恶化,迅速扩散至岛内各县市及离岛地区,大量确诊者挤兑医疗资源,台北市、新北市医疗机构濒临崩溃。每天确诊及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民进党当局吹嘘的所谓"超前部署""防疫模范生"接连破功。岛内疫情肆虐,严重威胁广大台湾同胞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士强烈要求民进党当局及时采取措施填补疫情防控漏洞,缓解疫苗短缺危机,却屡遭民进党当局甩锅推责、横加阻挡。不仅如此,民进党当局还故伎重演,煽动网军造谣抹黑,  相似文献   

3.
张华 《两岸关系》2011,(8):35-37
自从担任民进党主席、尤其是成为该党2012年"总统"候选人之后,蔡英文逐渐暴露出政治面孔复杂多变等问题,但其政治行情不减,民意支持度与争取连任的马英九难分轩轾。这种现象固然与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有关,但人们对"半路出家"、像谜一样的蔡英文缺乏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21,(9):24-25
正今年5月,台湾本土新冠疫情再次爆发,短短3个月时间,感染人数增至1.6万,致死者超800名,民进党当局过去一年来的"防疫神话"不攻自破。9月初,岛内又爆发德尔塔变种病毒幼儿园群聚案,民众更陷入恐慌。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对岛内传统产业、基层民生带来巨大冲击,民进党当局的纾困措施进退失据、成效不佳,令岛内民众极度不满和失望之余,又一次看清了民进党当局施政孱弱无能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2020年底以来,岛内政治气氛发生微妙变化。因强推"瘦肉精美猪"入台、关停中天新闻台等争议政策,蔡英文、苏贞昌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讨厌民进党"声音再度升高,要求苏贞昌下台声浪渐涨。有台湾媒体评论指出,"换苏"声音攀高既反映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得人心,也彰显党内派系斗争再度激化。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7.
正年初,台湾卫生福利机构所属桃园医院爆发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事件,事态迅速发酵,引发岛内恐慌和政治漩涡,再一次刺破了民进党当局勉力维持的所谓"防疫神话"。所谓"防疫成绩"何来?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台湾共报告确诊病例909例、死亡8例。如此官方数字让台湾幸免于疫情重灾区之列,也让民进党当局借机自诩"防疫模范生",  相似文献   

8.
原定于5月24日举行的台湾民进党第八任党主席改选投票,因为当天高雄市发生的暴力砸毁票箱、部分选票被抢事件,而被迫全部中断。民进党于当天召开临时中常会,决定封存其他地区的所有票箱,6月7日重办高雄市党员投票,再于当日进行全部开票作业。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本来就令人关注的民进党主席改选变得更加复杂,民进党"暴力政党"的形象再度成为岛内各界议论的焦点。过去,民进党内各路"精英"赖以起家的本钱就是"台独"的政治理念,通过街头政治、暴力冲突的手段来实现政治诉求,但遭到岛内外各界的齐声谴责,以"暴力"、"台独"的形象给岛内民众带来了不安全感。民进党在岛内政治活动也一再受挫,妨碍了自身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1月,民进党在岛内23个县市长选举中,出乎人们意料地获得了12席,在岛内这两项选举中首次以43.32%的得票率超过国民党。有人认为这是该党“地方包围中央”战略和“政治转型”的成功,也有人认为这对岛内政治生态的发展和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未来统一增加了不确定性。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演进1.“住民自决”阶段。在民进党成立初期并没有正式成文的大陆政策主张,只是在其于同年11月6日公布的该党纲领中提出“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1987年10月13日,民进党第一届41次中常会正…  相似文献   

11.
张琳 《两岸关系》2021,(1):46-48
2020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两项选举中胜出,岛内形成民进党"一党独大"局面,蔡英文当局加紧对岛内社会的控制,推动渐进"台独",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以疫谋"独";国民党连遭挫败,江启臣任党主席后致力于党内革新,但内忧外患形势未能根本改变;其他政治势力分化盘整,小党处境艰困.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21,(3):26-28
正2020年,民进党当局仍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延续与大陆对抗思维,制造仇视大陆的舆论氛围;持续破坏两岸交流合作,激化两岸对立;借新冠肺炎疫情,操纵民粹,"以疫谋独""趁疫脱中";大搞"绿色独裁",打压岛内友陆爱国力量,制造"寒蝉效应",致使岛内社情民意统降"独"升,对祖国大陆误解疑惧增加,但多数民众仍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改善经济民生。一、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20年,针对民进党当局一系列谋"独"行径,祖国大陆加大反制、  相似文献   

13.
李平 《两岸关系》2023,(1):43-45
<正>2022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丑闻弊案频发,该党试图在地方选举中打“抗中保台”牌,但未能奏效,岛内“讨厌民进党”的民意情绪持续累积,最终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岛内政治格局呈现蓝营“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国民党士气大增,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4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动荡。  相似文献   

14.
台情扫描     
《两岸关系》2021,(6):34-35
正民进党当局不择手段以疫谋"独"5月以来,台湾疫情急剧加重,民进党当局不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却趁机进行政治操弄,大肆攻击、污蔑大陆,加紧与美西方势力勾连,谋求挤入世卫大会。一是抹黑大陆疫苗,千方百计阻挠大陆疫苗输台。对于大陆愿向台捐赠疫苗的善意,台陆委会竟称"不必假好心",诬指大陆将疫苗作为"政治操作工具"。对于岛内各界购买大陆疫苗的要求,台陆委会与卫生部门等以各种借口予以拒绝,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16.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比蔡英文更加欣喜若狂的莫过于党内各派系以及依附、支持民进党的岛内"独派们",他们眼中瞄准的是台湾地区那多达万余可供蔡英文直接任命、且无须严格考核出任者的重要职缺。在庞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蔡英文曾经标榜的所谓"民主""谦卑"沦为笑话,政治酬庸、任人唯亲、权力寻租变得"正大光明"。近年来,岛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2024年“二合一”选举在中美战略博弈持续、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举行。各主要政党展开激烈竞逐,打破岛内传统政治生态格局。民进党赖清德以未过半的相对多数票当选,立法机构呈“三党不过半”新局,折射出加速分化的岛内民意以及多元竞合的政党政治新态势。未来4年,岛内政局将在民进党当局“三重少数”执政下以立法机构为重心展开角力,政局恐将动荡不安。两岸关系的对抗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大陆发展进步将持续增强对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民进党继续执政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发展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彭铭刚  李鹏 《前沿》2010,(4):15-17,31
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内地政策一直是台湾岛内政治焦点之一。在三个时间段(1986-1991,1992-1997,1997-2000)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内地政策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下,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抗争、岛内两岸交往主导权的争夺和选举竞争策略等三大因素主导着国、民两党内地政策变化以及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贺 《两岸关系》2009,(10):20-21
高雄市长陈菊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新潮流系”重要人物,在岛内具有较高政治影响力。陈菊一向主张“台独”,近期更极力推动“台、藏、疆三独合流”,企图争取“台独”势力及泛绿选民支持,为明年大高雄市长选举增加筹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