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从大社会而言,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是从旧的社会脱胎出来的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她既保留了过去许多封建思想意识的残余,又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西化"、"分化"与"和平演变"。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新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趋势和斗争形势,想方设法通过多元途径占领思想政治领域工作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罗红杰 《理论导刊》2020,(5):102-106
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错位、技术赋权与资本逻辑的合谋、话语泄愤与情感抗争的弥合是后真相现象的生成原因。后真相所表征的虚假事实、集体无意识、理性坍塌等多重症候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强势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迅速蔓延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潜滋暗长。针对后真相视域下滋生的多元社会思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关注个人切实利益、对公众情绪进行情感疏导;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合理规导,方可保障网络空间健康清朗、主流价值观念广泛弘扬。  相似文献   

4.
肖浩 《党政论坛》2008,(7):43-45
随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新问题等诸多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以包容发展为导向,发挥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网络安全为平台,强化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以掌握“三权”为要求,形成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多元多样社会思潮的出现有着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主体意识觉醒的社会心理条件、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的动力因素以及某些社会矛盾凸显的直接原因。这些社会思潮往往自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某种西方社会思潮为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把握它们的新态势,重点分析其中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着力解决由社会思潮反映出来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主要表现为:具有"问题意识",多样多元多变,形成多元制衡格局。在此背景下,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倾向于选择不同的社会思潮,这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表现为"中国道路"备受冲击、"一元主导"备受挑战、"偏激立场"仍行其道。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出发应对这一问题,要在包容中实现统一,在多元中突出主导,在消解中加快建构,在内化中形成共识,最终实现我国意识形态的价值整合、价值认同、价值塑造和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思潮引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正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途径.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应当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原则上的一元性与多层次性相结合;二是途径上的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三是方针上的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性,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指导社会思潮引领实践活动的权威论断。毛泽东的舆论“一律”和“不一律”及“双百”方针凸显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以之副领社会思潮。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尝试从社会权利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福利资格准入、福利制度安排和福利结果的解释框架,对四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福利制度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国家主义统揽、发展主义主导、新世纪初期政策扩张和新时代政策深化的变迁过程,并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了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应该克服福利发展上的认知悖论,重视福利制度安排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福利责任主体不清的问题,形成多元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并通过改变社会福利制度碎片化格局,构建统一公民身份的社会中国。  相似文献   

12.
Several thinkers have expressed the view that the central nostrums of neoliberalism, including self-relianc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individual risk,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common sens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My paper argues that Erich Fromm’s idea of social character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d persuasiv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hile some have sought the answer to this conundrum in Foucault’s notion of governmentality, I argue that, by itself, this answer is not sufficient. What is significant about the notion of social character, I claim, is that it manages to unify “top-down” approaches like governmentality focused on ideas and policy, with “bottom-up” approaches focused on how the insights of day to day experience are mediated through culture. Adapting this theory to neoliberalism, I argue, means that the “common sense” nature of neoliberalism, and the lack of a reckoning for its massive economic failure (as evidenced by the 2007 Great Recession), are explicable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neoliberal social character, by means of which experiential processes align with cultural meanings and, subsequently, fuse with social expectations.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系当代美国“经济马克思主义”学者.受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影响,并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直接启发下,他致力于在二战后的英美世界继续从事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重建这一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使命.基于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财产关系理论”,引发了著名的关于社会形态过渡(主要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布伦纳之争”,并由此重新开启了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维度,按照他自己或者英美世界通行的说法,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历史理论的经济学视角.  相似文献   

14.
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主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但由于对"人"的认识不同,日本管理思想根本区别于西方.西方管理思想多从个体性出发,考虑如何将众多个体结合成有效率的组织,日本人在思想根源上更为认同组织性的主体存在,即他们认为"人"不能以个体形式而只能以"人间"的形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对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诠释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初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慢于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发达乃至危机时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快于经济的增长,而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过度会产生不良的社会经济影响;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回落,又恢复到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状态。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同经济增长基本适应,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波动性较大,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因为农村社会保障缺乏稳定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点应是:一方面加强对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适度控制;另一方面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几种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对外交决策的要求出发,分析了邓小平外交决策和外交思想是如何适应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等理论提出了国际体系中影响国家对外政策中的不同关键因素,反映着国际关系的总体要求。邓小平外交思想就是这样一种理性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体系要求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理念与社会自主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市民社会理念的传统含义及其在当代的变化,认为它实际反映了人们对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自主性问题的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经济体制的转型、民主政治的建设对社会自主性发展的意义,揭示了社会自主性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联系,具有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与方法上的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总体论"方法的基本认识,具有对新时代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提出并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势中,对中国如何处理好国际事务和保证国家安全两大方面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其基本构成具有科学性并厚重的底蕴,五大构成的总体性使得其内涵精炼且外延宽阔;总体国家安全观,总结和提炼了对国家安全的十一大方面,强调要予以总体把握和统筹,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高瞻远瞩地处理好安全事务,在共同体的构建之中,依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夯实自身基础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